黄闰丽
摘要:汉语语音与字母文字发音相比具有独特性,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常存在发音偏误。美国留学生在习得汉语过程中,在声调、韵母的使用、儿化方面出现几个语音偏误,在教学中采取适当措施,解决相应的偏误,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美国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教学对策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言语中的各种信息都要通过语音这个外壳表现出来。语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门语言的习得效果。然而众所周知,不管是中国人学习外语,还是外国人学习汉语,大多数人都会存在“洋腔洋调”的问题。随着中国与欧美国家的接触越来越多,欧美国家中学习汉语的人数也随之增多,那么研究欧美国家留学生汉语语音习得的偏误问题就成为了当务之急。本文就以美国留学生汉语语音学习情况为例,对其偏误进行分析。
一、声母习得的
1、 送气与不送气音的对立
在汉语里,送气与不送气是重要的语音特征。汉语塞音(b.p.d.t.g.k),塞擦音(j.q.zh.ch.z.c). 但英语中,送气音与不送气音却不能区别意义。我们发现,美国学生常发生混淆的一些词。
如:爸(ba) 怕(pa)
肚子饱了 兔子跑了
通话 动画
在英语中虽然也有送气与不送气音,但不形成对立,它们是同一个音位的条件变体。如:在s后一定是不送气的。如spy和pie,stop和top,school和cool,前者是不送气的,后者是送气的。但这种送气与不送气在美国学生的耳朵里没什么区别,是一个音。就像汉语里的n,l,讲普通话的人分得很清楚,但某些地方言区的人则认为它们是一个音,不区别意义。
纠正方法:首先要告诉学生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在汉语语音系统里很重要,一旦搞错,意思就全错了。然后要训练学生对这种区别的敏感。可以用纸对着嘴试验,气流强纸动,反之则不动。也可以对着自己的手心联系来感受这种区别。
2、由于拼音的拼写而造成的语音难点
把 b d g 读成浊音。汉语声母的特点是清辅音多,浊辅音少(m, n, l, r)英语没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而有浊辅音的对立汉语用b d g 代表 不送气的清塞音,恰恰与英语的浊辅音书写一致。 所以美国学生易把b d g 发成浊音,这也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3、英语中所没有的音
现代汉语中有21个声母。[1]美国学生在学习汉语发音时最感困难的应该就是那些他们的母语英语中所没有的音——zh,ch,sh,j,q,x。如果只是大概地去听他们这些发音,也许会觉得问题不大,貌似不存在什么原则性的大问题而只是单纯的不够标准:zh,j听上去都像英语中的/d?/,而ch,q又像英语中的/t?/,sh,x自然就成了英语中的/∫/了。但其实他们的发音部位错了。
虽然zh, ch, j, q和英语中的/d?/,/t?/都是塞擦音,sh, x和/∫/都是擦音,但发音部位可以说是完全不同,而由于习惯于母语中的发音习惯并且不敏感于汉语发音,所以对他们来说这些音听上去都一样,当然这就造成了学习的难点。
其实zh, ch, sh都是舌尖后音,发音部位是舌尖——硬腭前;j, q, x都是舌面音,发音部位是舌面——硬腭前[2];而他们母语中的/d?/,/t?/,/∫/是舌叶音,发音部位是舌叶——齿龈。因此教学时可以注意发zh, ch, sh时舌尖与硬腭前接触的是点而不是面;发j, q, x舌尖抵下齿。判断他们发音准确与否的较为直观的一个方法就是看他们的嘴唇是否突出,因为舌叶音往往都会圆唇。
4、近似音素
還有一个发音难点就是近似音素。
1. t 汉语 舌尖——上齿龈
英语 靠后些 舌尖——上下齿背
2.h 汉语 舌根音 舌根——硬软腭交界处
英语 喉音 舌根——喉壁
3.r 汉语 舌尖后浊擦音 舌尖——前腭
英语 闪音 very 圆唇
二、韵母的习得
1、英无汉有
汉语的元音多,而且对于美国学生来说,有的元音是他们的母语中没有的,所以,很难找准发音位置,如:ü——普遍教法:先教【i】,再要求圆唇——但其实是扁圆形的,类似吹笛子的方法;i——在z、c、s、zh、ch、sh、r之后不读【i】,而是类似的另外两个音,但学生经常用【i】代替。
2、英语中的近似音
如:鼻韵尾-n、-ng两个音——在中文中除“啊”意外,辅音尾不除阻,即“晚安”不能说成“wan nan”,这是因为汉语起头的元音通常有一个喉塞音,连不上前面音节的辅音尾;但英文中,例如in an hour是连读的。
三、声调的习得
如果把普通话一声看作高平调,二声看作升调,三声看作降升调,四声看作降调,针对上述例子进一步剖析,不难发现美国学生倾向于使用“首升-末降”的调型来读出双音节词[3],使用“首降-中升-末降”的调型来确定三音节词或短句的声调。
四、结论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欧美留学生在汉语语音的习得过程中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偏误,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的负迁移以及《汉语拼音方案》或教学方法等原因造成的。那么要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把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进行全方面的对比,因为只有更好的了解英语,才能更好的了解英语国家的留学生产生偏误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对偏误进行分析,找出偏误产生的原因,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强中、高级阶段的语音教学、转变传统的语音教学模式或完善《汉语拼音方案》[4]。不仅如此,我们还会继续不断的探索和运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搞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为汉语推广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7-121.
[2]刘殉.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3]王韫佳.也谈美国人学习汉语声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 3).
[4]赵元任.语言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