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霞
摘 要:个性化阅读要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以走进对话为衡量标准,以尊重生命为先决条件,以和谐共生为策略平台,以适当引导为有效组织形式,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到体验和见解,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阅读,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得到张扬,实现语文的“文道统一”。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先决条件;丈量依据;指导策略
个性化阅读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个性化阅读,是孩子们通过著作这一平台与作家们灵魂交流的过程,具有很显著的特征,是教师引领孩子们探索性、创造性体验、理解、评价、欣赏著作的过程。阅读是一个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心理特征,把阅读活动变为孩子们主动探索、主动体验的行为,让孩子们在各自不同的个性化阅读中锻炼阅读能力、领悟阅读的方法、增强阅读体验、拓宽阅读内容、提升阅读水平、培养健全自身个性。
一、个性化阅读的先决条件
孩子们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处于不断变化中的、以吸收知识为主要任务的群体。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重点关注在成长经历中的人的完整生命。然而,教学不等于发展,缺乏生命气息的语文教学,不仅无益于孩子们语文素养的提高,反而会妨碍、阻滞孩子们的进步,甚至成为摧残、压抑孩子们发展的力量。超越语文传统教学的束缚,让语文教学洋溢生命的气息,是个性化阅读的先决条件。
孩子们不是文章中被动的文字,不是画中被动的线条、颜色,不是影视屏幕前无可奈何的各个角色,不是课堂的背景,而是一个个独立的、完整的生命个体。他们作为独立的人,带着自己的主观意向进入课堂,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块。为此,语文教学要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并进行充满灵性的学习。教师应该让他们自豪地展示、自豪地体验、自豪地经历,引发感悟与思考,感受情感的熏陶,享受思想的启迪,提升审美水平,在語文教学充满灵性与兴趣的过程中得到成长与进步。教师只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文章的特色,因地制宜,让孩子们充分享受变化的、充满乐趣的学习过程,个性化教学就一定能展现出独特的生命力。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孩子们的学的统一,教师与孩子们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这种平等关系的最基本特征和途径是对话,而对话的关键是师生的共同进步。一方面师生要平等,要以朋友间对话的姿态,抛弃过去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管理学生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朋友式的、教学相长的新式师生关系,让老师与孩子们在和谐的、双向的交流过程中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要实现生生的合作交流,让孩子们在相互交往中共同进步。
语文教学最大特性是人文性,是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融合。语文课堂采用封闭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就会成为沉闷、无趣的说教。语文课堂只有将孩子们的各自特点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把间接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孩子们能够直接理解的、直观形象的图形,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们由小范围的课堂延伸到社会,理论联系实际,让孩子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而有趣。
二、个性化阅读的丈量依据
1.孩子们是鼓励个性,还是张扬个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增强孩子们的自我意识,应注意个人的体验与表达。然而,课堂是你的,也是我的,是所有生命个体共同拥有的。孩子们的学习行为基本是在课堂中实现的,课堂是由教师与所有孩子们共同组成的,是在教师、孩子们、著作三者之间的交流中形成的。孩子们在课堂中的学习是个体与他人发生思想的交流、精神的交往下进行的,每个人对文本的体悟与认识必定在融合他人的意见或在排除他人意见干扰下进行的。在这个群体中,少了与他人的合作、交往、碰撞的个性化阅读是苍白的,体悟也是片面的。
如在《落花生》一课的教学中,一位教师通过提问、表演、配乐、音像、图画等一系列手段,引导孩子们运用自读、轻声读、默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去朗读课文,中间常用鼓励语“你想的就是最好的”。其中合作学习时,教师提问:“请大家默读,你愿意做花生还是苹果或是石榴呢?为什么?”孩子们经过短暂的“合作”,浏览课文后,便在班上交流,所说的也只是个人的看法,观点普遍对花生大加赞赏。教学只注重了孩子们的阅读,却忽视了阅读体悟的交流。而另一位教师教学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孩子们交流,开始大多数孩子们对于花生、苹果、石榴只认可其中的花生,经过进一步的引导、交流,孩子们逐渐意识到苹果、石榴、花生各有千秋,苹果、石榴也是实用的,在一定情况下展示自己还是必要的,只是做人要做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人。
为此,在语文学习中,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师生应注重别人的见解与感受,努力营造一个合作交流的互动过程、就文本的感悟与体验而进行相互探讨的过程,让各自的思想为整个群体所共享,彼此取长补短,相互影响和促进。
2.教师是放开教学,还是开放教学
教师在教学时,是放开教学,还是开放教学,是个性化阅读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孩子们个性的彰显、主动性的体现,跟对孩子们放任自流,忽视教师的引导有着根本不同。倡导个性化的阅读,就是要尊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孩子们提问、启思,根据不同孩子们提出不同问题;要用一切手段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诱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未知欲,使他们积极走进文本;不能为了开放而开放,甚至放开了对孩子们的要求,把握不了指导孩子们尺度。
三、个性化阅读的指导策略
个性化的阅读作为一种变化的、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与孩子们以平等交流对话的方式进行的一种多角度、多层次地交流与体会方式,只有达到孩子们智慧、情趣的和谐发展,才能完美地实现孩子们的阅读个性化。
1.点燃孩子们的阅读激情
阅读是孩子们与文学著作通过文字、图案符号进行知识交流与体验的活动。离开了交流、体验环节,阅读就不是个性化阅读。教师在引导孩子们走进文学著作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吸引孩子们的兴趣,使孩子们在主动的、愉悦的情感中增强对目标的理解和体会,引发感悟与思考,感受情感的熏陶,享受思想的启迪,提示审美水平;在领悟文学著作内涵的同时,要让孩子们真正用自己的情感去品味、体验、解读。
2.唤醒孩子们的探究意识
阅读过程要将文本以一定的问题或要求、情境组织起来,在对话中,师生就是共同解决一系列问题,或在一系列情境中进行生命的对话与交流。这些问题、情境或要求就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集中体现,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生成的,但必须是孩子们的认可的,并对此达成共识。唯有如此,孩子们才能为实现目标作自发的努力,积极主动地阅读、探究,生成独到的见解和智慧。
3.生成独特的阅读体验
阅读教学中,教师为孩子们搭桥铺路,通过师生交流,拓展孩子们视野,丰富孩子们体验;把每一个学生阅读的领悟都当成可贵的资源,组织孩子们的交流与沟通,相互表达与聆听,相互接纳、辨认、分享,以达成智慧的共享。孩子们对文学著作的理解逐渐深刻,逐渐完整,逐渐全面。
“关注孩子们的关注,感受孩子们的感受。”个性化阅读就是要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充分尊重孩子们的个性,鼓励孩子们有自己的独到体验和见解,培养孩子们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阅读,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得到张扬,实现语文的“文道统一”,让语文教学洋溢生命的气息,让语文课堂成为生命活力展示场、生命对话场。
参考文献:
[1]李振志.“图文声像”四重唱教学法——演绎语文课堂的魅力[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版),2011(39).
[2]杨振军.阅读教学中如何培育个性化的花朵[J].祖国(教育版),2014(8).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