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治疗小组培训模式在PICC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观察*

2017-06-26 07:00陈建红
黑龙江医药 2017年2期
关键词:输液导管护士

陈建红

(汕尾市人民医院,广东 汕尾 516600)

PICC是指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经引导针将标有刻度,能以放射显影、由硅胶材料制成的导管插入并使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置入术[1]。其穿刺成功率高、有效、运用广泛。但PICC操作困难、不可预测,而且临床上尚无统一的操作标准,由于护士缺乏培训、使用时管理不当,经常发生非计划拔管、导管脱出等[2]不良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感受。为减少相关并发症及不良情况的发生,汕尾市人民医院在2013年成立了静脉治疗小组(IV Team),并对本院230名护士进行了专业系统化的培训,经过2年的临床验证,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06—2014-05间培训前50例PICC置管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26~80岁,平均年龄(39.26±2.68)岁。2014-05—2015-07间培训后50例PICC置管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37.26±3.5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比较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的护士人员未进行过PICC相关技术专业系统的培训,而观察组的护士人员经过了PICC穿刺技术、维护技术等方面的系统培训。

1.2.1 IV team的建立:在护理部的带领下,由3名主管护师、1名护理师及2名PICC专业护士组成IV Team团队成员[3],旨在提供标准化的医疗护理实践,并对本院230名护士提供专业系统培训。

1.2.2 IV Team成员要求:(1)能力要求: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一定的管理能力,良好的应变能力,并具有职业素养;(2)知识要求:解剖学,血管系统,输液灌注技术及药理学知识等。

1.2.3 IV Team职责:(1)穿刺技术、维护技术的宣讲,患者的教育,护士专业培训;(2)建立护士专业培训制度,修订基本操作规程,建立静脉置管的监控体系,及时收集患者反馈[4];(3)对实施程序进行研究,不断精简、改良流程。

1.2.4 开展小组活动:每月定期开展活动2次,系统学习输液正确操作知识,交流学习工作经验,并对学员进行考核。

1.2.5 培训方法:掌握护理人员在临床上完整的静脉输液知识,根据每个科室及个人的具体情况,对不同需求的学员分别授课。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授课,实践操作演示,模拟操作,具体案例的讨论等。由本院专门培养并取得中华护理学会“PICC专业技能合格证书”的专业护理人员任该培训课程的负责人,负责制定完整的课程计划及考核标准。

1.2.6 培训成员选拔标准:(1)参照IV Team的入选标准,通过考试形式,选拔有良好专业知识及工作能力强的优秀护理人才。(2)小组成员最好工作在一线,便于收集输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可以身作则,有助于护理工作的改进。

1.2.7 培训目标:参照2011年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实践标准,遵照培养在先使用在后的原则[5],制定完整的培训内容。定下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6],近期目标:使每个学员熟练掌握静脉输液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并不断学习国际上有关静脉输液的新知识,不断提高各科室静脉输液护理水平。远期目标:完善静脉输液网络监管体系,推动静脉输液护理专业化发展,与国际静脉输液护理水平保持一致。

1.2.8 培训考核:(1)理论知识考试(50%),包括授课中期的考核(10%)及授课结束后的考核(40%);(2)临床实践考核(50%),在PICC专科门诊实习,并进行穿刺操作、维护流程等模拟及知识授课能力的考核。

1.3 观察指标

(1)PICC留置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统计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导管感染、静脉炎、导管脱出、非计划性拔管的事件的例数;(2)满意度[7]:患者治疗结束出院的时候由病人自己自己或家属评价本院专门制定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并统一回收统计。评价等级分为二级: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明显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 例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分别为96.0%和78.0%,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3 讨论

PICC置管是一种有创操作,难度高且不可预测[8]。目前我国尚缺少PICC护士筛选标准、标准操作规程,并且在维护管理上还有很大不足,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缺少正确应对方法。另外,我国临床护理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9],国内专业的PICC操作人才很稀缺,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有关报道指出,75%的静脉炎是由于护士穿刺技术差导致的[10]。陈向荣等[11]认为护士的主观因素,会引起静脉导管的异位。众多研究[12-13]表明,PICC主要并发症的发生都与护理人员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技术,道德素质对PICC的安全使用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院通过建立IV Team,完善了护理人员培训制度,共培训了PICC维护护士230人,成立PICC护理专科门诊。护理人员经过系统化培训,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显著提高,在IV Team成员的带领下,我院静脉输液环节的护理质量明显改善,降低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给患者安全提供保障,患者及家属对治疗也更加满意。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后的观察组患者导管感染、静脉炎、导管脱出、非计划性拔管等并发症的发生例数都要少于对照组。培训后观察组的满意度(96.0%)明显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建立静脉治疗小组培训模式,减少了不良情况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静脉治疗小组培训模式能够显著提高PICC安全管理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1]郑冰,兰永怀,唐映利,等.PICC技术在二级医院推广与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1):270-271.

[2]闻曲.PICC临床应用中的安全隐患及管理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3,28(14):6-8.

[3]邹俊荣.我院PICC护理小组的建设与经验[C]//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2012.

[4]朱春萍.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124-125.

[5]朱建英,张玲玲,韩文军,等.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08(2):153-154.

[6]邓立华,张瑜,刁同进.静脉治疗小组培训模式在PICC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5):1823-1825.

[7]李爱玲,曹安香,张盟,等.患者满意度评价表的比较和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8(1):49-52.

[8]孙秋华,杨郁文,黄双英,等.对中心静脉置管及护理组织管理模式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8,22(21):1939-1940.

[9]周金艳,刘智群,王芬,等.构建医院PICC安全管理模式初探[C]//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学术交流会.2015.

[10]李虹芬.护理小组工作模式在PICC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4,14(10):92-94.

[11]陈向荣,王晓娅,李丽,等.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异位14例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7):68-69.

[12]杨方英,吴红娟,张美英,等.问题管理对肿瘤患者PICC主要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9,16(23):33-36.

[13]焦艳,史淑兰,张凤玲.PICC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8):212-213.

猜你喜欢
输液导管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