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对小儿手足口病心肌酶谱、血糖及乳酸水平的影响

2017-06-26 07:00赵汝勤
黑龙江医药 2017年2期
关键词:喜炎利巴韦口病

赵汝勤

(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儿科,广东 江门 529100)

小儿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所引发的感染性疾病,好发于学龄前儿童,6~8月是其发病的高发期[1-2],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手、足、口腔及臀部等出现疱疹,多数小儿HFMD发病后一周左右可自愈,少数患儿由于病情的进展可出现病毒性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及肺水肿等并发症。HFMD的治疗尚无统一的疫苗、药物,国家卫生部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3]说明应采用中西医药物进行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本研究前瞻性分析了我院采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对小儿HFMD的心肌酶谱、血糖及乳酸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01—2015-12间我院收治的小儿HFMD 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采用单双号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患儿中男36例,女23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2.49±1.62)岁,体温38.6~39.5℃,平均体温(39.1±0.3)℃;观察组患儿中男37例,女22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2.53±1.66)岁,体温38.5~39.6℃,平均体温(39.1±0.4)℃。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

纳入标准:(1)患儿均符合国家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3]中的诊断标准;(2)患儿年龄<14周岁;(3)患儿均为首次发病;(4)患儿均无过敏体质。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重大恶性疾病,如恶性血液病、心、肝、肾脏器官病变、恶性肿瘤等。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按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标准,给予退热降温、补液、补充维生素及采用对应抗生素进行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浙江诚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H20033737,规格5mL:500mg)10mg·kg-1·d-1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Z20026249,每支装2mL,50mg)(0.2~0.4)mL·kg-1·d-1加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疗程为5 d。

1.4 观察指标

1.4.1 疗效评价:显效:治疗一个疗程后体温降至正常,皮疹消失,疱疹结痂;有效:治疗一个疗程后体温基本稳定,皮疹减退、疱疹减少或部分结痂、口腔溃疡症状减轻;无效:治疗一个疗程后仍发热,皮疹未消,疱疹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显效+有效。

1.4.2 生化指标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分别于入院次日晨及治疗1个疗程次日晨抽取空腹静脉血,置放于抗凝管中备用,采用日立7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的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空腹血糖(FPG)和乳酸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2.2 心肌酶谱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的α-HBDH、CK、CK-MB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α-HBDH、CK、CK-MB及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心肌酶水平 U/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bP<0.05;aP<0.001。

2.3 血糖及乳酸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PG及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PG及乳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糖及乳酸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01;bP<0.05。

2.4 住院时间

对照组住院时间为6~14d,平均住院时间(8.2±1.9)d,观察组住院时间3~9d,平均住院时间(5.4±2.2)d,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t=4.184,P<0.001)。

3 讨论

HFMD是小儿急性传染病,其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直接接触传播,病理学[4],研究发现,HFMD主要由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 A16 型( CoxA16) 及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研究发现[5],其对多种DNA及RNA病毒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可对EV71病毒感染所引发的细胞免疫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喜炎平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制剂的抗病毒药物,其有效成分为穿心莲内酯磺化物,基础研究发现[6-7],喜炎平对腺病毒、流感病毒、肠道病毒及呼吸道病毒具有良好的灭活作用,其可有效组织DNA或RNA片段的包裹,抑制病毒的复制,另外其可通过抑制炎症部位的PG合成,保护验证细胞溶酶体膜,抑制炎症的进展,对于各种感染性的疾病有良好的降热功效。本研究中采用的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与单独应用利巴韦林治疗比较,疗效更为理想。

手足口病在病毒感染后可直接作用于心肌,引发心肌细胞释放AST、LDH、CK及CK-MB入学,导致心肌酶升高,心肌酶谱中的AST、LDH及CK在体内分布范围广泛,非心肌因素影响下容易引发其水平明显增高,因而特异性相对较差,CK-MB是心肌特异性同工酶,其在心肌中含量最高,但在其他组织细胞中含量较少,当心肌细胞受损时,CK-MB大量释放入血,特异性较高。本研究观察组经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的α-HBDH、CK、CK-MB及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提示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可更好的降低小儿HFMD的心肌受损程度。

空腹血糖及血乳酸水平升高是小儿HFMD另一明显的生化指标异常,这与病毒刺激小儿中枢神经,引发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引发FPG水平升高,并导致小儿出现胰岛素拮抗。另外血乳酸水平的升高主要与小儿血氧灌注不足,高FPG在缺氧的状态下进行无氧发酵,导致乳酸水平大量上升,因而小儿HFMD血糖水平可一定程度反应患儿的儿茶酚胺水平,血乳酸水平可反应患儿的组织低灌注及氧合水平。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的FPG及乳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提示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HFMD可更好的改善患儿血糖及血乳酸水平及提升氧合状况,且快速的抑制炎症,减少炎性渗出量,改善组织血氧灌注,提升疗效,缩短住院时间。

综上,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HFMD与仅采用利巴韦林治疗疗效更为理想,可更好的减轻心肌损伤、降低炎症,促使血糖及血乳酸恢复正常水平。

[1] 楼晓芳,孙晓英,周红琴,等.小儿手足口病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法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6):7-10.

[2] 方跃华,王安平,陈如花,等.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在感染肠道病毒71手足口病患儿中的临床意义[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3):329-33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J].国际呼吸杂志,2010,30(24):1473-1475.

[4] 柯江维,陈强,段荣,等.神经内分泌免疫学敏感性指标监测对小儿手足口病病情判断的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6):909-912.

[5] 吕崇江,黄丽.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普通型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229-231.

[6] 朱庆龄,杨声坪,刘倩,等.喜炎平对比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meta评价[J].临床儿科杂志,2013,35(11):1086-1090.

[7] 屈晓,李志毅,刘勇,等.喜炎平联合阿糖腺苷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疗效观察[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31(3):131-133.

猜你喜欢
喜炎利巴韦口病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喜炎平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的Meta分析
单磷酸阿糖腺苷和利巴韦林用于手足口病治疗临床比较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氨溴索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评价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水溶性维生素治疗手足口病7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