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畅泉,陈剑波
(高州市人民医院康复科,广东 高州 525200)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等软组织发生慢性特异性炎症。临床表现为肩痛,向前臂或颈部放射,肩关节活动受限,外展,旋转障碍显著等,多见于中老年人。我国肩周炎的发病率为5%~8.79%[1],患者以女性为多,有夜间疼痛的特点。肩周炎虽然发病缓慢,且很少危及生命,但严重限制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影响其生存质量[2]。目前临床上通常用神经阻滞法、药物定点注射法治疗肩周炎、中医针刺针刀治疗等,但效果不显著。因此急需寻找一种更有效且缓和、患者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物理治疗,尤其是超激光治疗和电脑中频照射治疗逐渐应用于临床康复治疗中,且效果显著[3]。自2014-06—2016-05间在我科针对收治的67例肩周炎患者,应用日本产超激光治疗仪(SuperLizer HA-550简称SL)联合电脑中频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4-06—2016-05间在我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67例。患者自述均有1个月以上的疼痛史,均符合1991年全国第2届肩周炎学术研讨会制定的肩周炎诊断标准[4]:患者症状包括肩部疼痛及功能障碍,其肩关节内收、外展、背伸及旋转功能均明显受限,经肩部 X 线及体格检查后确诊为肩关节周围炎。排除标准:(1)同时接受其他方法治疗的患者。(2)患有肩袖损伤、糖尿病、颈椎病等引起肩周炎临床症状的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61.04±10.98)岁,病程6~10个月,平均病程(7.8±0.85)个月,疾病分度:Ⅰ度 12例,Ⅱ度12例,Ⅲ度11例;治疗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51~75 岁,平均年龄(60.21±12.31)岁,病程 6~9个月,平均病程(7.6±0.87)个月,疾病分度:I度10例,Ⅱ度14例,Ⅲ度 8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用传统神经阻滞治疗,使用疼痛液(2%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维生素B12 1000 mg,强的松龙25 mg,0.9%NaCl共20 mL),根据疼痛部位取该注射液5~20 mL,痛点注射,每周1次,连续治疗5次(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组:先进行超激光治疗,再行电脑中频治疗。选取的照射点为患者主诉疼痛及功能障碍最明显处,超激光在疼痛点持续照射3 s,照射间隔为1 s,共照射7~8 min,输出功率为100%;再手持B型探头在疼痛点及其周围进行固定照射,每次照射间隔时间为2 s,共照射7~8 min,输出功率同样为100%;最后选用C型探头对照射点作7 min的固定照射。选用电脑中频治疗仪,于疼痛点对置电极,每次20 min,1次/d。以上联合治疗每天1次,10 d为1疗程,行3个疗程的方法。
1.3.1 疼痛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的程度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评估,共 4 级: 0级(0分)为没有疼痛;1级(3分以下)为轻微可忍受疼痛; 2级(4~6分)为明显疼痛且影响睡眠; 3级(7~10分)为剧烈疼痛甚至影响正常生活。
1.3.2 疗效标准[6]:采用肩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的评定疗效,主要测定6个关节活动方向(屈、伸、外展、内收、外旋、内旋)的角度。肩关节ROM正常范围为前屈>150°,后伸>50°,外展>150°,内收>40°,外(内)旋>80°。根据ROM评价疗效共分为4级(1)治愈为ROM值在正常范围;(2)显效:ROM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但较各正常值低20°;(3)好转: ROM较治疗前有提高,但与正常值比较,差异>20°;(4)无效: ROM与治疗前比较,未提高。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93,P=0.008),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VAS评分均降低,且前者评分显著低于后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 分
肩周炎是肩关节囊、关节韧带等软组织损伤、萎缩、粘连或肩部肌肉持续性痉挛、缺血引起的慢性无菌性炎症,以肩关节周围持续性刀割样痛、活动受限、肌肉痉挛和废用性萎缩为主要特征。引起肩周炎的因素诸多,一般认为是肩关节组织继发萎缩、粘连或由慢性致伤力引起的软组织退行性变。该病起病缓慢,且持续时间长,经久不愈,疼痛逐渐加重,给患者生活质量和自主运动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注射局部封闭、针灸疗法、运动疗法等,但其治疗效果并不显著。
本研究将67例肩周炎患者进行完全随机化分组,并对治疗组进行超激光联合电脑中频治疗,与对照组的传统神经阻滞治疗相比,取得较好疗效。患者经超激光联合电脑中频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超激光联合电脑中频治疗能减轻患者疼痛,增强肩关节活动度,有效缓解肩周炎病情。其原理在于超激光治疗能够有效抑制神经兴奋性,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因其直线偏振光作用,可使血管扩张、血流增加,缓解肌肉痉挛,促进营养物质在淋巴导管中的运输及镇痛相关因子在血管及淋巴管中的产生,同时加速致痛物质的排出,以及维持组织液间平衡和疼痛及致痛因子相互调节等功能[7-8];电脑中频治疗仪能够透射患者皮层,在局部皮下深处发挥作用,促使肌肉产生节律性或非节律性收缩运动[9],其中低频电疗具有消减疼痛、促进血液在体内循环至组织器官,增加各组织的营养运输、氧供及兴奋度,缓解非致病菌感染引起的一般炎症等作用,中频电疗能有效增强骨骼肌的活动性、兴奋平滑肌收缩,促使瘢痕发生退行性变,消减软组织水肿和骨性关节钙化等作用。因其疗效显著且治疗方便,在临床康复治疗中已广泛应用[10]。传统的神经阻滞治疗过程繁琐且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不利于作为长期康复性治疗的诊疗方法。
综上所述,超激光联合电脑中频治疗肩周炎较传统的神经阻滞治疗效果显著,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的作用,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是一种应用价值高、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1] 何勇,熊建义,崔家鸣,等.肩周炎肩关节活动受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6,37(3):187-189.
[2] NEVIASER A S,HANNAFIN J A.Adhesive Capsulitis A Review of Current Treatment[J].Am J Sports Med,2010,38(11):2346-2356.
[3] 张秋月,陈晓琳,范蕊,等.电脑中频治疗仪在康复科的临床应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4,11(6):90-91.
[4]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R].广州:2007.
[5] 严广斌.视觉模拟评分法[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8(2):273.
[6] 周宁,邵彬,陈勇,等.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单盲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6):537-539.
[7] 徐文斌,熊俊龙,戴文俊,等.物理因子干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6):1268-1271.
[8] 袁涛,王芬.毫火针配合拔罐治疗领源性肩周炎疗效观察[J].针刺研究,2015,40(5):415-418.
[9] 朱梅莹.应用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2):266.
[10] YOU Z,YU B X,DENG T T,etal.Analysis on clinical palpation laws of muscle meridian focus in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J].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2014,34(6):565-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