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探讨

2017-06-21 11:17梁翠兰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34期
关键词:预防方法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梁翠兰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患病情况、生活习惯等情况,并对这些因素对患者患病情况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的年龄>60岁、有家族遗传病史、合并高血压、心脏病、有酗酒习惯等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除了年龄、家族遗传病史等不可干预因素外,针对高血压、心脏病以及酗酒等可干预因素做出积极的防治,对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及生存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防方法

【中图分类号】R714.2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34.0.02

心脑血管疾病指的是因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液黏稠等引起的心脏、脑部甚至全身组织出现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的情况[1],是目前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特别在我国5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中,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到其健康安全和生活质量。全面掌握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是做出针对性预防处理,控制或缓解病情进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方法。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各项临床检查发现并确诊,其中脑梗死患者39例,脑出血患者61例。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为(67.7±3.7)岁。

1.2 方法

通過回顾分析法对参与本次调查研究的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家族遗传病史)以及患病情况(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生活习惯(是否有吸烟、酗酒习惯)进行统计分析,并按照这些影响因素的性质将其分为可干预因素和不可干预因素两大类,其中患者的基本资料属于不可干预因素,而患病情况及生活习惯属于可干预因素,探讨这些因素对患者患病情况的影响。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患者的基本资料、患病情况、生活习惯等进行回顾分析,可见患者的年龄>60岁、有家族遗传病史、合并高血压、心脏病、有酗酒习惯等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3 讨 论

心脑血管疾病由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两个部分组成,前者以循环系统(包括心脏以及动脉、静脉、微血管等)疾病为主,无论是急性的心血管疾病还是慢性心血管疾病,大多与动脉硬化相关[2]。后者则以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主要特征,包括了脑梗死、脑出血以及脑血管意外等疾病[3]。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致死的患者数量以百万计,加上其早期多无明显的临床表现,病情的进展比较隐匿,且有渐进性,部分患者甚至同时合并多种类型病变,危害十分严重。

本文抽取了被证实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类分析,结果可见,不可干预的因素中,性别对其影响并不很大,但年龄和家族遗传病史的影响十分显著。一方面,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患者的血管弹性会出现下降,相较于中青年人,老年人有更高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另一方面,临床实践研究发现,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对于个体而言,如家族中关系亲密的血亲有心血管疾病患病史或者本身有过心肌梗死、脑中风等疾病患病史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或者再发风险都明显高于普通人。在可干预因素中,则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有酗酒史的人,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升高。高血压、心脏病会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并破坏正常的机体代谢,增加患病几率;而酒精内含有易诱发心脑血管痉挛的因子,酒精(尤其是高浓度白酒)摄入过量会使脂质过氧化物增加,诱发动脉粥样硬化[4]。相关研究发现,烟草中也含有诱发心脑血管痉挛的因子,但与酒精相比,略不明显,但在疾病的预防中也要注意控制。

针对上述因素,要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平和心态。

合理饮食:对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危险因素的患者,要注意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多摄入蔬菜、杂粮、水果,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保持饮食清淡、少油烟,避免过量食用高胆固醇额高脂肪酸等食物。同时,可通过口服鱼油的方式对其血脂功能进行调节。

适当运动: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包括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及其他有氧运动),定期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体重,控制血压、血脂水平。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持平和心态:外源性激发因素(如失眠、劳累、焦虑、抑郁、情绪大幅度波动等)都可能对患者的生理状态造成影响。因而,在生活中,要尽量规律作息,学会自我调节情绪,提高自控能力,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戒烟忌酒,养成良好习惯。

总之,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除了年龄、家族遗传病史等不可干预因素外,针对高血压、心脏病以及酗酒等可干预因素做出积极的防治,对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及生存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秀清.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8(1):179-181.

[2] 谭学军.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7):1604-1605.

[3] 贾振岭,李 炜,张 欣,等.略谈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4(23):147-148.

[4] 唐瑞龙,匡 莉,刘梦颖,等.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8):25-27.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预防方法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体育排球课教学中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
企业劳动合同纠纷的预防方法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指导
论员工教育在预防媒体危机事件中的重要性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超敏C反应蛋白在心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高尿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