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设计

2017-06-20 08:50吴华娟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30期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吴华娟

摘要:“调光台灯的制作与调试”课题是中职校电子专业《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一。该课题以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为模式,从内容、学情、目标、教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详细叙述了教学设计的流程,并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0C-0035-04

當前,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教学过程中如何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达到有效学习的目标,已经成为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核心问题。笔者以教学分析、教学程序及教学反思为着力点,以“调光台灯的制作与调试”课题为例,采用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效尝试,优化了教学过程,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

一、教学分析

(一)析内容

本课题是中职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必修内容,作为教学单元的总结与提高,既融入理论教学要求,又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巩固和深化知识。通过采用以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更能够让学生掌握晶闸管的控制过程,学会电路制作和调试的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讲学情

本次授课对象为中职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他们已经学过电工基础知识,能熟练使用常用的仪器仪表,具备电子装配的基本技能。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对纯理论学习不感兴趣,但是他们喜欢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对未来的工作岗位有一定的了解和向往,这为本次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性格的差异、实践能力差异,采取互补方式分组搭配,加强引导。

(三)定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认知水平,设置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识别与检测元器件,学会调光台灯的组装与调试步骤,学会它典型故障排除的方法。

2.通过观看动画把握调光台灯的组装步骤,元器件测试方法。

3.通过积极参与课堂小组讨论,把所学知识点转换为实际运用的能力。

(四)谈方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达到本次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笔者主要采用以任务驱动,理实一体为主,情境教学、讲解演示、启发诱导为辅的多种教学方法。

结合学生的特点及所设计的教学方法,笔者指导学生采用实践操作、观摩领悟、自主探究、归纳小结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程序

本课题教学过程,笔者采用了以任务驱动为主线,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任务引入、任务分解制定计划、任务实施具体操作、任务总结评价、任务拓展等环节完成4个课时的组织教学(如图1)。

(一)创设情境任务引入

首先,通过模拟一个企业订单的情景,让学生围绕完成订单展开学习,明确学习的目的,引入创设情境,营造职业氛围。接着,设疑启发:在调光台灯里究竟有什么玄机,让灯光有亮暗变化呢?然后通过实物展示调光台灯实物,同时老师直观地向学生演示制作好的调光台灯,明确本次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自己尝试的愿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任务分解制定计划

首先展示电路原理图(如图2),引导学生观看电路的组成,从原理图上让学生分析电路的组成结构,再根据平时制作电路的一般工艺流程,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将本课题分解为三个任务来实施。任务一:元器件的选择与测试任务;任务二:调光台灯电路的焊接与装配;任务三:调光台灯电路的调试与测量。任务分解的过程中,同时学生分组制定计划并引导学生在各阶段任务中角色扮演。质检工负责检测和识别元器件及检查各阶段任务情况;插件工、焊接工负责进行电路的焊接与装配;调试工负责调试与测量,使得学生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创设了工学结合企业情境。

(三)任务实施具体操作

任务实施是实践技能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也是本次教学内容的重点。具体完成3个任务,从元器件的选择与测试,电路的焊接与装配,到电路的调试与测量,层层推进展开教学,并在每个任务完成后及时进行过程评价。

任务一:电路元器件的选择与测试

第一步:常用元器件的选择与测试

老师给学生提供元器件的套装,质检工根据任务书中的元器件清单正确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同时检测元器件的质量,查找与测量元器件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也是学生中级工考证的考量指标之一,能够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学生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存在没有见过的元器件——晶闸管,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选择与检测晶闸管。

第二步:晶闸管的识别与检测

本环节通过“看(看外形)—识(识电极)—画(画符号)—探(探特性)—测(测电极)”流程,根据认知规律完成晶闸管的识别与检测。

首先,老师引导学生看晶闸管的外形图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晶闸管有深刻的感性认识。接着识别单向晶闸管的三个电极,在任务书上学生自行画出它的图形符号。在探究单向晶闸管的导通特性时,学生通过做实验——记录数据——总结归纳单向晶闸管的导通特性,同时联系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比较学习,加深理解。最后用万用表测量单向晶闸管的电极。老师先通过仿真实验,示范测量如何判别单向晶闸管的三个电极,这种仿真教学方式判别方法更直观,学生观看后再模仿自行测量,教师巡回指导,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二:电路的焊接与装配

本环节通过“理—试—议—看—比—装”流程,完成电路的焊接与装配。

猜你喜欢
理实一体化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汽车营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