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我"与mɛn的使用频度对比研究
——以《青春之歌》为例

2017-06-19 18:45:04胡传成
双语教育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青春之歌维吾尔语人称

胡传成 张 琦

(喀什大学 中语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6)

基于语料库的"我"与mɛn的使用频度对比研究
——以《青春之歌》为例

胡传成 张 琦

(喀什大学 中语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6)

汉语、维吾尔语人称代词都是重要的词类,但是在篇章中人称代词的使用频度有时并不一致,文章以《青春之歌》及其维译本为语料,通过语料库方法对文本中的第一人称单数代词,主要以“我”和mɛn为代表的使用频度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这些人称代词在使用频度上存在着某种差异。在通过对语料中的实例进行分析后发现,造成这种差异的成因并不是简单随意的取舍,而是有其篇章衔接、汉语、维吾尔语言表达习惯及其翻译等各方面的原因。

我;mɛn;使用频度

人称代词是对人或事物起称代作用的一类实词。①汉语和维吾尔语中都有一套人称代词体系,但由于各种原因,它们在使用时的对应情况有时是不一致的,本文以第一人称单数代词为例,将《青春之歌》汉语原著及维吾尔语译本做成汉语-维吾尔语语料库,②通过语料库的方法进行此问题的相关探讨。《青春之歌》汉语原著第一人称单数代词有:俺、本人、我、吾、咱等,维吾尔语的第一人称单数代词为mɛn,它有mɛn、meni、mɛndin、meniŋdin、mɑŋɑ等各种形态变化(见表1)。

表1 《青春之歌》原著及维吾尔语译本的第一人称单数代词使用频次统计表

由表1可见,汉语文本中的第一人称单数代词出现3 024次,而维吾尔语译文本中出现mɛn及其变体总计2 113次,出现率之比约为1.4∶1,即汉语有911个表达方式在维吾尔语中是没有对应的。有学者认为,维吾尔语人称代词做主语时,其后的动词谓语的人称变形与代词具有强制性的对应关系,而同样“人称代词+niŋ”作定语时,后面的被限定项需要附加与代词人称一致的从属性人称附加成分,那么这两种情况下的人称代词是可以省去的,由此原因使得维吾尔语的人称代词比汉语的人称代词出现次数少。但是对《青春之歌》语料检索却发现情况并非如此,汉语文本含有第一人称单数代词的句子有1914句,这其中对应维吾尔语译文的句子中也含有mɛn及相应形态变化的对应的句子有1440句,这1440句中,汉语出现“我”“本人”“俺”“咱”等词2434次,而维吾尔语对应句中出现mɛn及相应形态变化的词1 971次。这表明在这些句子中有463个汉语代词在维吾尔语中无对应,另有474句的维吾尔语译文没有代词mɛn及相应形态变化出现。还有一个问题是,汉语原文中未出现第一人称单数代词,而维吾尔语译文出现mɛn及相应形态变化的句子有106句,这些句子中出现mɛn及相应形态变化的词数为113次。这说明汉语、维吾尔语在人称代词使用频度上的差异并不是简单的对应不对应或省略不省略的问题。本文着重探究两种语言中“我”的对应关系。

一、原文有“我”,译文有mɛn及其变体

原文有第一人称单数代词,译文处理为mɛn及其变体的情况为正常对应,其对应次数也最多,这种情况分为两类:

第一种情况是汉语中“我”做主语或定语,译文中对应的这些mɛn或meniŋ的使用并非仅仅是与原文保持一致的问题,而是存在某种意义上的关联、语境的和谐和篇章衔接的需求。例:

(1)我来找这村的教员张文清,他是我表哥。

mɛn muʃu kɛnttiki oqutquʧi ʤɑŋ wenʧiŋni izdɛjttim,umeniŋɑkɑmbolɑtti.

(2)唔,晤,你们说什么?我屋子里跑进人来啦?啊,那,你们找吧!来,我帮你们找。

hɛ,hɛ,nemɛ dɛwɑtisilɛr?meniŋ jɑti qimʁɑ ɑdɛm qeʧip kiriwɑptimu?hɛ,undɑq bolsɑ,izdɛŋlɑr!qeni,mɛnmu izdiʃip berɛj.

(3)非常谢谢您。我那两个孩子,他祖父喜欢得不得了,不叫他们上学校,所以王先生介绍您来我家,我们全家都很高兴。

sizɡɛ køp rɛhmɛt,meniŋ ikki bɑlɑmʁɑ ʧoŋ dɑdisi bɛk ɑmrɑq bolʁɑʧqɑ,mɛktɛpkɛ ɛwɛtkili unimɑjdu,ʃuŋɑ wɑŋ ɛpɛndiniŋ sizni ɑilimizɡɛ tonuʃturʁɑnliqi yʧyn hɛmmimiz χursɛn,-dedi.

例(1)中有两个“我”,第一个“我”是开篇主题,整个句子谈论的内容以“我”中心,在维吾尔语中显然不能省略,“我表哥”在译文中为meniŋ ɑkɑm,这里的meniŋ存在的价值显然是顺应主题,此句的主题是“我”,那么“我表哥”把meniŋ译出来是强调了与“我”的关系,凸显了“我”的存在,与主题保持了一致,这是篇章衔接的需要;例(2)中也有两个“我”,其中“我屋子”根据语境,“我”和“屋子”都是强调对象,第二个“我”作为要进行某动作的主体也是被强调的,这样meniŋ和mɛn都是不能省略的;例(3)与例(2)相同,在此处强调孩子属于“我”,所以译文译出meniŋ后与原文的重点信息表达上保持了一致。这说明维吾尔语mɛn或meniŋ在篇章中是不能任意取舍的。

第二种情况是汉语中“我”作宾语,包括介词宾语以及作状语等非主语非定语成分时,不涉及人称一致的问题,这时一般和维吾尔语都能对应,一般不存在省略问题,这里不作讨论。

二、原文有“我”,译文无mɛn及其变体

前文谈到,《青春之歌》原文中第一人称单数代词有911个在维吾尔语中是没有对应的。如“我”做定语构成“我+的+名词”结构和“我+名词”表示领属关系的结构332次,这些结构本应该对应维吾尔语“meniŋ+名词+从属性人称”结构形式,但实际对应的为169次,而其中另外163次在译文中并没有meniŋ出现,另外“我”做主语的句子1 511个,这些句子中“我”出现2 069次,而对应的维吾尔语中出现mɛn的句子930句,这其中mɛn出现1 139次,也就是说,还有930个“我”在维吾尔语中是没有对应的,另外有424句为汉语有“我”,维吾尔语对应译文无mɛn出现。这是由于维吾尔语语法中存在人称一致的强制性规则,meniŋ作定语可以省略,mɛn作主语也可以省略,这是合乎语法的。现在的问题是这些代词“使用”或“不使用”是不是随意的、杂乱无章的呢?上面已经探讨了原文有“我”,译文使用对应的mɛn及其变体并不是多余的。那么不使用它们是不是欠缺呢?通过对检索到的例句进行分析发现,不使用对应代词mɛn及其变体也有其内在的原因使然。

(一)适应篇章衔接与连贯

人称代词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们在衔接上下文方面的重要性,它们出现或不出现主要是根据篇章衔接连贯的需求而定的,汉语-维吾尔语人称代词在承担这一基本功能时是有一定差异的。维吾尔语注重显性的结构接应,注重句子形式及结构完整,人称代词做主语或定语时,其后辖制的谓词或被限定词的人称要与人称代词的人称一致,但是一个代词可以辖制后面一个或多个谓词或被限定词,而不能相反,另外如果人称代词应该省略而未省略则反而会影响篇章的整体流畅度。例:

(1)而且十分的……你知道今天我心里是多么难过,我受不了这些污辱,我又想逃——可是我逃到哪里去呀?……所以我非常非常地爱你了。

bɛlki tɑmɑmɛn...byɡyn køŋlymniŋ nɛqɛdɛr mɛjys ikɛnlikini bilip qojuŋ,mɛn bu hɑqɑrɛtlɛrɡɛ tɑqɛt qilɑlmidim.jɛnɛ qɑʧmɑkʧimu boldum,birɑq qeʧip qɛjɛrɡɛ bɑrimɛn?...ʃuŋɑ mɛn sizni bɛk-bɛkjɑχʃi kørimɛn

(2)我妈想叫我当摇钱树。

ɑnɑmmenitillɑtøkylidiʁɑndɛrɛχqilmɑqʧi.

(3)越来越胆大啦。赔,赔我的花瓶!

bɑrʁɑnseri jyrikiŋ joʁinɑp ketiwɑtidiʁu! tølɛ,tølɛ,loŋqɑmni!

(4)没容道静开口,他又炫耀似的告诉道静:“今天一早,我就进城去见鲍县长啦。”

dɑwʤiŋ ɡɛp qilʁuʧɛ,u jɛnɛ øzini kørsɛtkɛndɛk søzlidi:byɡyn ɛtiɡɛndilɑ bɑw hɑkim bilɛn køryʃyʃ yʧyn ʃɛhɛrɡɛ kirɡɛnidim.

例(1)中原文有5个“我”,但是在译文中只出现了两次mɛn,其中一个“我”是限定“心”的,但在此处,说话人主要强调说明的就是“心”,所以直接说出køŋlym,更清楚明了,如果说成meniŋ køŋlym,则有强调“我的”之义,反而与原义不太吻合。至于该句后面的“我受不了这些污辱,我又想逃——可是我逃到哪里去呀?”三句其实是一个整体,所以维吾尔语共用一个主语mɛn,如果每句前面都加mɛn反而会割裂句义的完整性,篇章上反而无法衔接;例(2)中原文的第一个“我”的情况同例(1)的“我的心”,该句的话语主题是“我妈”,而非“我”,如果使用meniŋ显得主题不明,信息传递不顺;例(3)中汉语的“我”不出现则衔接不顺,但在这个句子中说话人是以生硬、命令的语气提出的,而且主题是“花瓶”,如果加meniŋ会使语气变得缓和,反而与原文语义不符,另一个问题是“花瓶”既是主题,则首先应呈现loŋqɑ,如果出现meniŋ则会干扰主题的凸显;例(4)中汉语的“我”要和之前说的话衔接,而维吾尔语中不需要这个衔接,因为其后kirɡɛnidim这个词后面有人称附加成分能表示明确的人称关系,如果出现mɛn反而割裂上下文的有机联系,因为该句上文中“余永泽”对“林道静”说的话中已经出现了mɛn,从人物语言的连贯性来看,这里是不宜出现mɛn的,否则就会显得啰唆而无法连贯。

(二)适应维吾尔语表达习惯

汉语某些结构中虽然使用了“我”,但并不是指说话人自己的,而是另有他意,这样在译文表达中显然不能出现mɛn及其变体。例:

(1)晓燕同情地望着她,说:“你别总是难过。就住在我家,叫爸爸帮你想办法。”

ʃjɑwjɛn uniŋʁɑ hesdɑʃliq bilɛn tikilip:-sɛn tolɑ qɑjʁurmɑ,bizniŋ øjdɛ tur,ɑtɑm sɑŋɑ bir ɑmɑlqilipberidu,-dedi.

(2)不孝的枭鸟给脸不要脸!不听话,给我滚蛋!

sɛndɛk ʃum ,myʃyk jɑpilɑqqɑ jyz χɑtir qiliptimɛn,jyzsiz!ɡɛp ɑŋlimisɑŋ,joqɑl køzym⁃din!

(3)你看:这所房子是他去年为我俩新婚才买的,家具一项就用了两千块。

qɑrɑ,bu øjni bultur u ikkimizniŋ jeŋi to⁃jiʁɑ ɑtɑp ɑldi,øj sɛrɛmʤɑnniŋ øziɡilɑ ikki miŋ koj kɛtti.

(4)开庭两次了,法官说我的案子不重,只要登报悔过就可以释放。

ikki qetim sorɑq qildi.sodijɛ,seniŋ delo⁃jiŋ eʁir ɛmɛs,ɡezitkɛ towinɑmɛ jɑzsɑŋlɑ qojup berimiz,dɛwɑtidu.

(5)我说,您贵姓啊?是从京里下来的吗?

fɑmiliŋiz nemɛ? bejʤiŋdin kɛldiŋizʁu dɛjmɛn?

例(1)中有“我家”这个结构,在这里,“我”其实是被强调的信息,“家”在这里仅仅是一个“住”的普通住所,不是重点,此句中各种事物都是围绕着“我”发生关系,所以meniŋ是应该出现的,但是译文中却没有出现meniŋ,而是用了bizniŋ,这种情况在汉语-维吾尔语对译中倒也常见,主要是汉语的“我+名词(地域、单位等)”结构,如“我家、我院、我省、我国”中的“我”实际上是指第一人称复数,所以译文表达为bizniŋ就是准确的处理结果;例(2)中“给我+V”的格式有时并不表示“为我做事”之意,是“加强命令”表达的一种方式。但维吾尔语不能如此表达,所以译文中自然不会出现mɛn;例(3)中“我俩”是复数,显然不能出现mɛn;例(4)中有“我的案子”中的“我”应该是强调信息,理应出现,译文中这个位置也出现了这个意义的词,但却不是meniŋ,而是seniŋ,这是因为原文含有引语,维吾尔语处理时还原了引语的场景,所以“我”成了法官说话的对象,便成了seniŋ;例(5)原文中的“我说”是提请对方注意,原文的“我”字是不能省略的,否则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由于“我说”格式还含有猜测语义,维吾尔语用-ʁu dɛjmɛn形式表示时,其前是不能出现mɛn的。

(三)避免重复出现与主语同指的代词

汉语如果句子中出现了与主语同指的代词或名词,在维吾尔语表达中一般使用反身代词,这个词如果是做定语需要使用领有格形式,则代词要省去,这是因为维吾尔语句子中要避免重复出现同指主语的代词。例:

(1)女学生温厚地向脚夫笑笑,半晌才说:“哪配避暑,是找我表哥来的。”

qiz hɑmmɑlʁɑ qɑrɑp mulɑjim kylyp qojdi wɛ bir pɛstin kejin:-dɛm eliʃ?nɛdɛ bizɡɛ!bir nɛwrɛ ɑkɑmni izdɛp kɛldim,-dedi.

(2)现在我成了我妈唯一的财产。

hɑzir mɛn ɑnɑmniŋ birdinbir mylki bolup qɑldim.

例(1)中“我表哥”在维吾尔语译文中没有出现meniŋ,只以ɑkɑm形式出现,例(2)中也是如此。这些句子中的主语是“我”,如果谈到与“我”有关的事物都不能出现meniŋ,这是因为在维吾尔语篇章结构中,一般不出现与主语同指的代词,即便是隐形主语,与主语一致的代词要么省略,要么使用反身代词标记。

三、原文无“我”,译文有mɛn及其变体

前文谈到,《青春之歌》有106句原文未出现“我”等第一人称单数代词,但这些句子译文中却出现mɛn及其变体113次,经过分析发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处理引语时产生 mm ɛ nn及其变体

由于维吾尔语引语表达的习惯,在将某些引语结构处理成维吾尔语时需要还原场景,这时某些代词则需要转换为第一人称,便出现了mɛn。如:

(1)这下子可把林道静难坏了!表哥他们上哪儿去啦?她已经写信给他,告诉他要来找他,可是,他却不在这儿啦。现在怎么办?以后又怎么办呢?

mɑnɑ ɛmdilin dɑwʤiŋ teχimu qijin ɛhwɑldɑ qɑldi!ɑkɑmlɑr qɛjɛrɡɛ kɛtkɛndu? mɛn bɑrimɛn dɛp uniŋʁɑ χɛt jɑzʁɑnidim ,birɑq u bu jɛrdɛ ɛmɛs ikɛn,ɛmdi qɑndɑq qildim!

(2)她怎么能够向卢嘉川讲,她不教书了,她做了余永泽的爱人,就什么也不能干了。

uluʤjɑʧuɛnɡɛqɑndɑqmumɛnoqutquʧiliq qilmɑjdiʁɑn boldum,jyj juŋzeʁɑ tɛɡdim,ʃuniŋ bilɛnheʧ iʃqilɑlmidim,dejɛlisun.

(3)但是她没有能留他住在这里,如果他出去之后被捕了,那也是她的罪过呀!她想着,低头在椅子上坐了一会儿。

ɛmmɑ,u:“mɛn uni qondurup qɑlɑlmidim,ɛɡɛr u ʧiqip kɛtkɛndin kejin qolʁɑ elinʁɑn bolsɑ,jɛnilɑ mɛn ɛjibkɑr-dɛ!”dɛp ojlidi wɛ beʃinitøwɛnselip,orunduqtɑbirdɛmolturdi.

上面例(1)-(3)句中原文中都没有“我”,但译文中都对应出现了mɛn,这都是由于引语翻译时场景需要还原的原因,某些代词被还原为了mɛn。

(二)处理某些特殊词语时产生 mm ɛ nn及其变体

汉语经常用表示与听话人的关系的词语指称自己,这样译文中便自然地出现了mɛn。还有些词语本身就是和人称关系捆绑在一起的,如“小女、犬子、家父”等,虽无“我”,但在维吾尔语中根据篇章需要则会出现相应人称代词。例:

(1)看你现在是个又高又大的小伙子,小的时候,你可多病多灾,妈为你一个月总有二十多夜不能睡觉。

hɑzir sɛn ʧopʧoŋ jiɡit bolup qɑldiŋ ,kiʧikiŋdɛ nɑhɑjiti ɑʁriqʧɑn idiŋ,mɛn bir ɑjdɑ jiɡirmɛ nɛʧʧɛ keʧini ujqusiz øtkyzɛttim.

(2)忽然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只小麻雀,他把麻雀拿到女孩面前,小声地说:“小马儿,别哭。哥哥给你烧家雀吃。”

ɑndin jɑnʧuqidin bir kiʧik quʃqɑʧni ɑldidɛ,siŋlisiniŋ ɑldiʁɑ kelip pɛs ɑwɑz bilɛn uni bɛzlidi:-ʃjɑw mɑ,jiʁlimɑ,mɛn sɑŋɑ mɑwu quʃqɑʧni piʃurup berimɛn.

(3)他说:“你们只管打吧!孙子文敢断言,中央必为诸君后盾。”

u:silɛr uruʃiweriŋlɑr!mɛn suŋ ziwen yzyp ejtɑlɑjmɛnki,mɛrkɛz ʧoqum silɛrɡɛ ɑrqɑ tirɛk bolidu.

(4)“这位是胡局长,”母亲指着一个坐在上首的黄瘦的西服男子给道静介绍,“这就是小女道静。”

-bujɑq χu idɑrɛ bɑʃliqi,-ɑnɑ tørdɛ ol⁃turʁɑn kɑstumluq,seriq,jɑdɑŋʁu bir ɛrni dɑwʤiŋʁɑ tonuʃturdi,-meniŋ qizim dɑwʤiŋ mɑnɑ muʃu.

(5)宋郁彬见这女人进来,站起身向道静介绍:“这是内人。”

suŋ jybin kirɡɛn ɑjɑlni køryp ornidin turdi wɛ uni dɑwʤiŋʁɑ tonuʃturdi:-bu meniŋ rɛpiqɛm bolidu.

例(1)、例(2)中分别有“妈”“哥哥”两个词,这里实际上是指称自己的,所以译文译成了mɛn。例(3)中“子文”是人名,也是指称自己,所以译文中出现mɛn表明这种关系,例(4)、例(5)中的“小女”“内人”等词语本身就含有“我的……”之义,在维吾尔语译本中出现代词meniŋ是正常现象。这种情况实际上是汉语特殊的表达在翻译时的体现而已。

(三)由于强调而产生 mm ɛ nn及其变体

这种情况实际上也属于篇章衔接的问题,虽然原文中没有“我”这样的第一人称代词,但由于是被强调对象或者是主题,所以在维吾尔语中反而要出现相应代词以适用篇章的要求。例:

(1)说呀,在问你呀!

ejtqinɑ,mɛn sɛndin sorɑwɑtimɛn!

(2)小林,走!带你上一个好地方玩去。

ʃjɑwlin,jyr!mɛn seni bir jɑχʃi jɛrɡɛ ɑpi⁃rip ojnitip kelimɛn.

(3)好狡猾的东西!还没有见过你这样顽恶狡猾的女人!不说,不说实话要枪毙!你知道吗?

hɑrɑmzɑdɛ!mɛn sɛndɛk ʤɑhil,tylkɛ χotunni køryp bɑqmiʁɑn!rɑstiŋni ejtmɑjdiʁɑn bolsɑŋ ɑtimɛn!uqtuŋmu!-

(4)同志们,就要分别啦,不屈不挠地斗争下去吧!共产主义是一定会胜利的!

joldɑʃlɑr!mɛn silɛrdin ɑjriliʃɑldidɑ turimɛn,kyrɛʃni eɡilmɛj-sunmɑj dɑwɑmlɑʃtu⁃ruŋlɑr!kommunizmʧoqumʁɛlibɛqilidu!

(5)给你——这是欠你的煤球钱。

-mɛŋ,bu mɛn sizdin nesi ɑlʁɑn kømyr⁃niŋ puli.

以上5个例句中,原文均未出现“我”,但译文中都出现了mɛn。这些例句中指称说话人的“我”本身在各自的语句中其实都是主题,是信息焦点,而汉语中表达这些主题和信息焦点时以上下文的自然衔接以及说话人的语气为手段,而译文中则需要以显化的方式表现这个焦点信息,于是mɛn便成了不可或缺的词。

(四)隐性领属关系显化产生 mm ɛ nn及其变体

汉语有时主体和其他某些事物之间在句法上并不存在领属关系,但是语义间却存在着某种“领属”意义,这些隐形的领属结构在维吾尔语中一般需要在句法层面上显化出来,这种在译文中添加或明示原文中隐含语言成分的过程,目的在于更清楚地传达原文中的语法和非语法信息。③这样一来,译文在表达上就有可能出现领属关系标记之一的meniŋ。例:

(1)我救你,总好心想救你——你要放明白。

mɛn sizni qutuldurɑj dɛwɑtimɛn,meniŋ ni⁃jitim jɑχʃi,buni ʧyʃiniʃiŋiz kerɛk.

(2)哪儿去吗?不知道!到处流浪,四海为家。

nɛɡɛ dɛmsiz?bilmɛjmɛn!qɛjɛr toʁrɑ kɛlsɛ ʃu jɛrdɛ sɛrɡɛrdɑn bolup jyrimɛn,dunjɑniŋ hɛmmɛjerimeniŋøjym.

(3)晓燕,你不了解,这心、这情感……对他再也改变不了。

ʃjɑwjɛn,sɛn uqmɑjsɛn,meniŋ qɛlbim,py⁃tynɛs-χijɑlimzɑdiuniŋdinbɑʃqiʁɑʧyʃmɛjdu.

(4)还要装落后……你明白这里面的意思么?

øziŋizni qɑlɑq kørsitip jyriweriŋ.u meniŋ mɛqsitimni ʧyʃiniwɑtɑmsiz!

上面例(1)中有“好心”,根据语境可知是属于“我”的,且“我”是主题,所以译文中出现了meniŋ;例(2)中的“家”是属于“我”的,所以在译文中明确了这种领属关系;例(3)中“这心、这情感”有强调之意,但同时维吾尔语中还有一个规则就是心理、生理名词在使用时一般要明确其人称所属关系,所以译文处理时,属于“我”的这层关系便被显化出来。例(4)的“意思”是“想法、目的”之意,同样也需要明确其人称关系,现在的问题是这些名词前的me⁃niŋ是否需要出现,根据对上下文语境的解析,发现这里面都有强调隐含的“我”的存在,所以译文文本中都出现了meniŋ,这种处理显化了其中的领有关系和凸现代词“我”的语用价值。

综上所述,汉语和维吾尔语人称代词的使用,尤其是维吾尔语人称代词的使用与否以及如何使用都不是任意的,而是具有语义、语用上的理据性,这对汉语-维吾尔语对比及翻译研究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当然本文只讨论了第一人称单数代词,实际上其他人称代词在汉语和维吾尔语中也存在不平衡的现象,这种不平衡的原因与第一人称代词的情况并不完全相同,但由于篇幅所限,暂不做论述。

注释:

①黄伯荣、李伟:《现代汉语》,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8页。

②本文语料是由汉文版《青春之歌》与维吾尔语译本jɑʃliq nɑχʃisi为语料制作的汉语语料库,汉语、维吾尔语料实现了句对齐,汉语进行了词性标注。

③黄立波:《英汉翻译中人称代词主语的显化——基于语料库的考察》,《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6期,第455页。

[1]杨沫.青春之歌[M].ɑbdurusul qɑdir,mɛhɛmmɛt rehim,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2]杨承兴.现代维吾尔语语法[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克非,胡显耀.汉语文学翻译中人称代词的显化和变异[J].中国外语,2010,(4).

A Corpus-Based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Frequency of the First-Person Singularwoin Chinese andmɛnin Uyghur——A Case Study ofThe Song of Youth

HU Chuan-cheng ZHANG Qi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s,Kashgar University,Kashgar Xinjiang 844006)

Personal pronouns are important parts of speech both in Chinese and Uyghur,but their frequency of usein the two languages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This paper makes a corpus-based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frequency of first-person singular inthe Chi⁃nese and Uyghur versions of The Song of Youth.It is found that the difference in the frequency of wo in Chinese and mɛnin Uyghur is not simply the result of random retention or deletion of personal pronouns but closely related to factors such as different ways of cohesion,idi⁃omatic expressions unique in one language,the translation activity itself,etc.

wo;mɛn;Frequency

H215

A

2095-6967(2017)02-030-08

[责任编辑]:马 梅

2017-01-21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新疆项目“基于语料库的维吾尔语言教学研究”(13XJJA740001);新疆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疆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科研项目“语料库在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XJEDU070114C08)的阶段性成果。

胡传成,喀什大学中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琦,喀什大学中语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青春之歌维吾尔语人称
拼图
统计与规则相结合的维吾尔语人名识别方法
自动化学报(2017年4期)2017-06-15 20:28:55
《青春之歌》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力研究
出版广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14:16
《青春之歌》背后的故事
青春期健康(2016年9期)2016-10-12 21:28:18
论杨沫《青春之歌》的接受历程
我的青春谁做主
青年文学家(2015年3期)2016-05-09 13:46:08
维吾尔语话题的韵律表现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语言与翻译(2015年4期)2015-07-18 11:07:45
阳高方言的人称代词
现代维吾尔语中“-0wat-”的进行体特征
语言与翻译(2014年3期)2014-07-12 10: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