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
(喀什大学 中语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6)
汉语-维吾尔语传闻表达类型差异及语用策略选择的倾向
林青
(喀什大学 中语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6)
传闻是信息获取的重要方式之一,传闻的表达具有跨语言的普遍性。文章通过对汉语-维吾尔语传闻表达类型进行对照考察,发现汉语和维吾尔语在传闻表达上存在可选性与强制性、形象与抽象、省力与羡余等差异,但又具有相似的语用策略选择机制。汉语-维吾尔语传闻表达差异是语言类型差异的一种反映,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为跨语言的传信类型学研究提供支持。
汉语;维吾尔语;传闻表达;类型差异;语用策略
人们在言语交际时总会不自觉地交代所说话语信息的来源及其获取途径,以表明话语的可靠性。信息的获取有很多渠道,直接或一手信息包括亲身经历、亲眼目睹等;间接或非一手信息包括认知推理、口耳相传等。“传闻”是信息获取的重要方式之一,指没有明确具体报道来源的信息,信息并非来自说话者本人,而是来源于第三方或来自其它途径。这种类型提供间接证据来源,是非一手信息。
人们陈述命题时,使用一定的传闻表达方式以表明他们通过听说或阅读等途径获知来自他人断言的信息。这里的他人既非说话者本人也非语篇语境中的故事主人公。类型学研究中,关于传闻表达的描写争议较少。威廉特(Willett)根据获取信息方式的不同,把报道型传信分为“传闻”和“民间传说”两大类。阿科瓦尔德(Aikhenvald)的六大传信语义参项中包括“传闻”和“引述”。跨语言研究表明,每种语言都有表达传闻的形式。在扎坝语(汉藏语系羌语支)中,如果说话人所述信息是通过他人得知的,会使用后缀“-tia33”表示传闻功能。例如:
扎坝语:
(听说)他打了你了。
阿尔泰语系语言中通过形态手段表达传闻较为普遍。例如:
韩语:
(2)1994njənɯn“hankuk paŋmunɯi hɛ”ro ʧiʧəŋtwɛttako tɯlətta.
听说1994年被指定为“韩国访问年”。
日语:
(3)Kare=wa daigakusei=dat.ta=soo=da.
听说他是一个大学生。
土耳其语:
(4)bɑkɑn hɑstɑ-ymIş.
据说部长病了。
东部裕固语:
(5)ɑŋlɑ-ʤi mun-ə eʧiɣi dɑ:ʃue-də lə ɔŋʃ-sɔn bɑi ɡəni.
听说我的父亲没上过大学。
韩语引用标记ko,日语附缀soo,土耳其语中构形词缀-ymIş、东部裕固语中系词ɡəni形式有别,皆能表达传闻的功能。
汉语和维吾尔语中也有传闻表达的特定形式。例如:
(6)听说宫里头有一座大玉山,很多匠人一块儿磨了十几年,那里边儿就有我爸爸的爸爸!
ejt-iʃ-lɑr-ʁɑ qɑri-ʁɑn-dɑ,ordi-diki
说-名词化-复数-向格看-形容词化-位格 宫殿-范围格
tɑʁ ʧyʃ-yr-yl-ɡεn qɑʃtɑʃ-ni nurʁun
山落-使动-被动-形容词化 玉-宾格 许多
hynεrwεn-lεr birliktε on nεʧʧε jil tɑrɑʃli-
匠人-复数 一起 十 几 年 雕琢-
ʁɑn-ikεn,ʃulɑr-niŋɑri-si-dɑ dɑdɑ-m-niŋ
形容词化-间陈系词他们-属格中间-3从属-位格爸爸-1单从属-属格
dɑdi-si-mu bɑr ikεn.
爸爸-3从属-语气 有 间陈系词
(7)据说,他们顺着足迹走到我们迷路的地方时,也陷入了我们所遭遇的困境。
biz jol-din ez-ip kɛt-kɛn ʤɑj-dɑ
我们路-从格迷-状态副词化助动-形容词化地方-位格
ulɑr-mu iz qoʁliʃ-ip jyr-yp,
他们-语气 足迹 追逐-状态副词化 跑-状态副词化
biz ʧyʃ-yp qɑl-ʁɑn eʁirɛhwɑl-dɑ
我们 落下-状态副词化助动-形容词化 严重情况-位格
qɑ-ptu.
陷入-间陈过去3
例(6)中“听说”表示说话人所述信息“宫里头有一座大玉山,很多匠人一块儿磨了十几年,那里边儿就有我爸爸的爸爸”来源于他人,信息获取途径为耳闻他人的转述,表现在维吾尔语中为句首插说形式ejtiʃlɑrʁɑ qɑriʁɑndɑ“听说”与句末形态标记ikεn的配套使用;例(7)维吾尔语中句末形态标记-0ptu表示说话人所述信息biz joldin ezip kɛtkɛn ʤɑjdɑ ulɑrmu iz qoʁliʃip jyryp,biz ʧyʃyp qɑlʁɑn eʁir ɛhwɑldɑ qɑptu“他们顺着足迹走到我们迷路的地方时,也陷入了我们所遭遇的困境”来自他人的体验,并非说话人亲知的信息,表现在汉语中以词汇手段“据说”体现。
本文将基于跨语言传闻表达的框架,从不同角度,对汉语-维吾尔语传闻表达进行对照考察,发现其类型差异及语用策略选择的倾向,以期为跨语言的传信类型学研究提供支持。
汉语中通过词汇手段表达传闻,因传闻来自他人,与第三方的“言说”、说话人的听觉接受及说话的证据有密切关系,使得信息获取途径更具形象化。在对《现代汉语词典》中与“听”“说”“据”有关的词语进行搜索中,发现能够体现与传闻型语义特征相关的词语较多,如“传说”“据说”“据闻”“据悉”“听说”“风闻”“传闻”等。
可以看出,汉语中用来表达传闻的词汇形式都是从第三方那里得来的非一手信息,其功能显示出命题信息来源的表达不是说话人亲身经历或目击,也不是主观推断,而是一种传闻。根据语义特征分析,这些表达形式大致可归入两类:一是强调信息来源的依据,我们称之为“据类”;二是强调信息来源的听觉获取途径,我们称之为“听类”。
维吾尔语中,表达传闻功能的标记有四个。间陈过去时构形词缀-0ptu除了表达间接感知、推断功能外,还具有传闻功能,如例(8);间陈系词ikεn除了句法分布上和-0ptu有差异外,表达类似的传信功能,如例(9);imiʃ是转述系词,与ikɛn相比,带有一种不相信或嘲笑的语气,如例(10);转述系词-dɛk也可以表达传闻。该成分出现在句末,表示说话者转述自己间接得知的,通过间接手段获得的信息再转述给第三者听。它词源不明,像一个语气助词,表示对其真实性不太有把握的信息,和比喻格(象似格)dɛk/tɛk不同,如例(11)。
(8)jɑmʁur jeʁ-iptu.
雨 下-间陈过去3
听说下雨了。
(9)jɑmʁur jɑʁ-idi-kεn.
雨 下-非过去-间陈系词
据说要下雨。
(10)u kɛlɡysi-dɛ pɑdiʃɑ bol-ɑr imiʃ.
他 将来-位格 国王 当-形容词化 转述系词
据说他有朝一日要当国王。
(11)uniŋ hɛdi-si doχtur-dɛk.
他的 姐姐-3从属 医生-转述系词
据说他姐姐是个医生。
总之,汉语和维吾尔语传闻表达由于存在形态和词汇表达的对立,差异较大。汉语传闻表达呈开放式,可以通过词汇手段体现,常用的表达有:(1)“据”类,如“据说”“据闻”“据悉”等;(2)“听”类,如“听说”“风闻”“传闻”等。维吾尔语中传闻表达呈封闭式,一般不区分二手还是三手,信息来源可以通过典型语法传信标记间陈过去时构形词缀-0ptu和间陈系词ikεn表达,此外,还可以通过转述系词imiʃ和-dɛk表达。下面我们从强制性与可选性、抽象与形象、羡余与省力三个方面具体考察汉语与维吾尔语在传闻表达类型上的差异。
(一)强制性与可选性
通过对汉语-维吾尔语互译语料的考察发现,汉语传闻表达比维吾尔语更为灵活多变一些,而维吾尔语规约性相对多一些,汉语的传闻表达是“可用可不用”,而维吾尔语则一定要“强制出现”。例如:
(12)二春:(由外边跑来)妈!妈!我没看见黑旋风,他们把他圈起去啦。
ɑnɑ!ɑnɑ!mɛn χej ʃuɛnfeŋ-ni kør-ɛl-mi-
母亲母亲我 黑旋风-宾格 看-能动-否定-直陈过去-1
di-m,ulɑr u-ni solɑ-p qoj-uptu.
单 他们他-宾格圈-状态副词化助动-间陈过去3
例(12)中命题信息“他们把他圈起来啦”,根据上下文语境,可以判断出说话人的信息来源于传闻,在命题信息前可以补充出相关传闻表达,即“听说他们把他圈起来啦”;而对应于维吾尔语时,句末会强制地出现表示传闻的语法标记-0ptu。再如下例:
(13)二春:没看见过这样的宝地!房子没有一间整的,一下雨就砸死人,宝地!
bundɑq isil ʤɑj-ni kør-mɛ-pti-kɛn-
这样 宝贵地方-宾格 看-否定-间陈过去-间陈系词-1
mɛn! tyzyk-rɛk bir eʁiz øji joq,jɑmʁur
单人称完整-比较级 一间 房子 没有 雨
jɑʁ-si-lɑ ɑdɛm-niŋ ʤen-i-ʁɑ zɑmin
下-假设3人称-强调人-属格 生命-3从属-向格致死
bol-idu,isil ʤɑj-miʃ!
-直陈非过去3 宝贵地方-转述系词
例(13)中的命题信息“宝地”根据上下文语境,可以判断出说话人的信息来源于对他人言语的转述,在命题信息前可以补充出相应的传闻表达,即“还说是宝地!”而对应于维吾尔语时,命题信息后会强制地出现表示转述的语法标记imiʃ。
对汉语-维吾尔语互译语料的考察也同样如此,维吾尔语重形合的特性使得任何时候形式的表达呈现“显性”的方式强制出现,而汉语重意合的特性,使得表达上会呈现“显性/隐性”自由选择的方式,从而更依赖于上下文语境。例如:
(14)父亲又牵着我去了学堂,他抚胸屈首地说:“先生,我儿子惹您动怒了,我特来赔礼。”
dɑdɑ-m me-nijɛnɛ ɑldi-ʁɑ sel-ip
爸爸-1单从属 我-宾格 又 前面-向格放-状态副词化
mɛktɛp-kɛ ɑpir-ip bɛr-di.
学校-向格 送-状态副词化 给-直陈过去3
“tɛqsir,oʁl-imiz ʤɑnɑb-liri-ni χɑpɑqi-
先生 儿子-1复从属阁下-2单特尊称- 宾格 生气-
ptu. bu-niŋ yʧyn peqirliri nɑmɑqul.”
间陈过去3 这-属格 为了 本人赔礼
dɛ-p qol-i-ni køk-si-ɡɛ qoj-up
说-状态副词化手-3从属-宾格胸-3从属-向格放-状态副词化
eŋiʃ-ti dɑdɑ-m.
鞠躬-直陈过去3 爸爸-1单从属
例(14)中的命题信息oʁlimiz ʤɑnɑblirini χɑpɑ qiptu“我儿子惹您动怒了”,根据上下文语境,可以了解到父亲对这一情况的了解源自儿子的诉说,即使无上下文语境,通过命题信息句末出现的表达传闻功能的-0ptu也可以判断出说话人的信息来源于他人。而对应于汉语,命题信息前可以补充出相应的传闻表达,即“听说我儿子惹您动怒了”。
(二)抽象与形象
维吾尔语的“间接传信”有一个特点:不具体说明所述命题的证据来源,即事件为接受者的接受方式没有统一标准:传闻、推理或感知。如果没有具体上下文语境,-0ptu的表达功能会具有抽象模糊性。例如:
(15)kɑmɑl kel-iptu.
卡马尔 来-间陈过去3
听说/显然卡马尔来了。(16)toχu tuχum tuʁ-uptu.
鸡蛋 生-间陈过去3
据说/我发现母鸡下了蛋。
例(15)、例(16)中句末谓语后有标记-0ptu表达间接信息,由于缺乏上下文语境,例(15)中-0ptu可理解为表达传闻的“听说”,也可以理解为表达推断的“显然”;例(16)中-0ptu可以理解为表达传闻的“据说”,也可以理解为表达感知的“我发现”。
ikεn作为间陈系词,除了和-0ptu在句法分布上有所差异外,在表达间接感知、推断和传闻功能上情况基本一致。这种模棱两可的表达需要在一定的语境中加以解释。例如:
(17)我跑进驿店,一打听,果真如此,而且输得不是一点儿,他不仅输光了身上的全部现钱,褡裢里的全部衣物,甚至把四辆运输车连马带车输得一无所有。
dɛŋ-ɡɛ kir-ip uquʃ-up bɑq-ti-m.
驿站-向格进入-状态副词化打听-状态副词化助动-直陈过去1单
hɑrwikɛʃχoʤɑjin-imrɑstuttur-uwɛt-
车夫老板-1单从属 真的输-助动-形容词化-
kɛnikɛn.
间陈系词
uttur-uwɛt-kɛn-di-mu ɑndɑ-mundɑ
输-助动-形容词化-直陈过去3-语气偶尔
ɛmɛs,jen-i-diki pytyn nɛq pul-ni,
否定 身边-3从属-范围格全部 现金-宾格
χurʤun-i-diki hɛmmɛ kijim-keʧɛk-ni,
褡裢-3从属-范围格 全部 衣 物-宾格
hɛttɑ tøt ɑt hɑrwi-si-ni birɑq-lɑ
甚至 四 马车-3从属-宾格一下子-强调
uttur-uwet-ip ɡɑŋsɑ-musɑ bol-up qɑ-ptu.
输-助动-状态副词化 傻乎乎 助动-状态副词化助动-间陈过去3
ikεn和-0ptu在语义上除了表示感知和推断外,还可以表示说话人强调自己所叙述的事件或状况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上述例句中交替使用ikεn和-0ptu表达传闻功能。首先,可以看出间陈系词ikεn和间陈过去时构形词缀-0ptu的句法分布差异,前者位于形容词化语缀后,后者位于句末动词谓语后。其次,由于上句中有动词uquʃup bɑqtim“打听”暗示说话人获悉的信息hɑrwikɛʃ χoʤɑjinim rɑst uttu⁃ruwɛtkɛnikɛn.utturuwɛtkɛndimuundɑq-mundɑq ɛmɛs,jenidiki pytyn nɛq pulni,χurʤunidiki hɛmmɛ kijim-keʧɛkni,hɛttɑ tøt ɑt hɑrwisini birɑqlɑ utturuwetip ɡɑŋsɑ-ʤisɑ bolup qɑptu“车老板真输了,而且输得不是一点儿,不仅输光了身上的全部现钱,褡裢里的全部衣物,甚至把四辆运输车连马带车输得一无所有”来自传闻,即说话人是通过从他人处打听得来的。
在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语言中,具有副词性功能的插入语与一些特定的标记配套使用,起到进一步明确信息来源的作用。为明确信息来源,维吾尔语表达传闻时也会采取一些补偿措施,如ɑŋlɑʃlɑrʁɑ qɑriʁɑndɑ“据说”、ɑŋlisɑm“听说”、ɑŋliʃimizʧε“听说”等插说形式与传闻标记配套使用,弥补这种含糊。例如:
(18)听说你从和田一些地方回来了,家里人都好吧?
ɑŋli-sɑ-m,χotεn-lεr-ɡε ber-ip
听-假设-1单从属和田-复数-向格去-状态副词化
kε-p-siz,ɑtɑɑni-ŋiz,uruqtuʁqɑn-lɑr
来-间陈过去-2单父母-2单从属 亲戚-复数
tinʧliq-mi-kεn?
平安-语气-间陈系词
(19)听说它在一小时内能吃掉一百到三百只左右的害虫。
ɑŋli-ʃ-im-ʧɛ bir sɑɛt iʧ-i-dɛ u,
听-名词化-1单从属-量似格一小时内-3从属-位格它
jyz-dinyʧjyz-ɡɛqɛdɛrzijɑndɑʃhɑʃɑrɛt-ni
一百-从格三百-向格 后置词 害 虫-宾格
jɛ-jdi-kɛn.
吃-直陈非过去-间陈系词
例(18)中,句末使用间陈过去时构形词缀-0ptu和句首插说形式ɑŋlisɑm“听说”搭配使用;例(19)中,句末使用间陈系词ikɛn和句首插说形式ɑŋliʃimʧɛ“听说”搭配使用,表示说话人所述信息来自传闻。受到插说形式的压制,-0ptu和ikɛn的间接传信义明显受到限制,具有进一步确定传闻的功能。需要注意的是,-0ptu和ikɛn必须强制出现,而插说形式可以省略。
与维吾尔语传闻表达的抽象模糊特性相比,汉语的表达更为形象具体。
(20)听说,您在一个月内三次到桐乡?
(21)据说,彼时全场欢腾,谁也没听清新郎新娘们是如何回答的。
(22)据悉,该公司没有任何经营活动和利润,而是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使用后续吸收的公众存款支付先期本金和利息。
(23)据闻,在本次会议上,北京券商就北京证券市场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战略化的建议。
(24)据传,摩诃居士的本名叫蒋宗霸,字必大,五代后梁时在世。
(25)传说,尧、舜、禹都曾在河东大地建都,当时谁占有盐,谁就占有财富。
上述传闻型的表达在传信功能上具有相似性,在具体语境使用中有细微的语义差异。比如“听说”和“据说”,“听说”反映间接证据,说话人在话语中使用“听说”主要不是要显示信息的具体来源,而是要指出信息不是亲身经历的,只是一种引证或是为了体现所说的内容不是没有根据的主观推测,而是证据不详的引证。由于使用“听说”的环境不同,“听说”本身的类型也不同。作为传闻表达的“听说”来源于作为主要谓语动词的“听”和“说”的进一步虚化。而“据说”是为了显示信息的具体来源,即使有些证据不详的来源,也说明是有证据可言的。作为传闻表达的“据说”来源于插说成分“据……说”的进一步词汇化。“据悉”“据传”“据闻”类似于“据说”,但彼此语义重点有别,即“说”“悉”“传”“闻”的不同。“传说”“风闻”“传闻”的区别亦来自动词本义的差异。
(三)羡余与省力
羡余与省力是相互对立的语言现象。“羡余”指语言组合中有多余的成分而不视为“赘疣”。“省力”则是指语言的表达简练,无多余成分。语言的简练形式是常态而无标记的,羡余现象则是非常态而有标记的。①维吾尔语和汉语在表达传闻传信时呈现出羡余与省力的对立。表现如下:
1.语篇表达中,汉语句首一个表达形式即可统领全文,而维吾尔语每一句末都会强制性出现标记表达,甚至呈现标记的多样性。例如:
(26)我爸爸也是这么说,这些天,他就在到处托人儿给我找工作,听说琉璃厂文物商店有个老师傅,过去跟他一块儿学过徒的,也许能帮点忙……
dɑdɑ-m-mu ʃundɑq de-di.u mɑ-ŋɑ
爸爸-1单从属-语气这么 说-直陈过去3他我-向格
χizmεt tep-ip ber-iʃ-ni bir-si-ɡε
工作 找-状态副词化给-名词化-宾格一-3从属-向格
hɑwɑlε qil-di.ɑŋli-sɑ-m,sir zɑwut-i-niŋ
托付-直陈过去3听-假设-1单人称玻璃厂-3从属-属格
ɑsɑrεtiqε dukin-i-dɑ bir ustɑm bɑr ikεn,
工艺 店-3从属-位格 一 师傅 有间陈系词
ilɡiri dɑdɑ-m bilεn billε ʃɑɡirt bol-ʁɑn-
以前爸爸-1单从属后置词一起 徒弟 当-形容词化-
ikεn,ʃuɑdεmjɑrdεmqil-ipqɑl-sɑ
间陈系词这人帮忙-状态副词化助动-假设3
εʤεb εmεs……
特别 不是
(27)据说,我父亲是从阿图什的一个叫提坚的地方步行到伊宁市,在买提尼亚孜阿吉的客栈里落了脚。由于脚肿得走不了路,他在一位同乡的小斗室里躺了一个星期。一些提坚老乡知道我父亲来到这儿陷入了困境,就送了些老土布让他做买卖。
dɑdɑ-m ɑtuʃ-niŋ tiʤɛn de-ɡɛn
父亲-1单从属 阿图什-属格 提坚 叫-形容词化
jer-i-din ʁulʤɑ ʃɛhir-i-ɡɛ pijɑdɛ
地方-3从属-从格伊宁 市-3从属-向格 步行
ʧiq-ip, mɛtnijɑz hɑʤim sɑriji-ʁɑkel-ip
去-状态副词化买提尼亚孜 阿吉 客栈-向格 来-状态副词化
ʧyʃ-kɛn-ikɛn.u,tɑpɑn-lir-i iʃʃi-p
下-形容词化-间陈系词 他脚掌-复数-3从属 肿-状态副词化
mɑŋ-ɑl-mɑ-j qɑl-ʁɑn-liq-tin,
走-能动-否定-副词化助动-形容词化-名词化-从格
birjurtluq-i-niŋhuʤri-si-dɑbirhɛpti-ʧɛ
一同乡-3从属-属格 屋-3从属-位格 一周-量似格
jet-ip qɑ-ptu.dɑdɑ-m-niŋ bu jɛr-ɡɛ
躺-状态副词化助动-间陈过去3父亲-1单从属-属格这地方-向格
kel-ip ʤɑpɑ-ʁɑ qɑl-ʁɑn-liq-i-ni
来-状态副词化困苦-向格 陷入-形容词化-名词化-3从属-宾格
ɑŋli-ʁɑntiʤɛnlik-lɛrdɑdɑ-m-ʁɑbirqɑnʧɛ
听-形容词化 提坚老乡-复数 父亲-1单从属-向格一些
mɑtɑber-ip,u-nioqɛtkɛsel-ipqoj-uptu.
土布给-状态副词化他-宾格做买卖-状态副词化助动-间陈过去3
例(26)中“听说”表示说话人所述信息“琉璃厂文物商店有个老师傅,过去跟他一块儿学过徒的”来源于传闻,虽然信息中包含有两个次信息,可是汉语中只需要一个形式表达即可,否则如果表达成“听说琉璃厂文物商店有个老师傅,听说过去跟他一块儿学过徒的”不仅别扭,而且啰唆,属于表达不当。表现在维吾尔语中则为两个次信息:sir zɑwutiniŋ ɑsɑrεtiqε dukinidɑ bir ustɑm bɑr ikεn“听说琉璃厂文物商店有个老师傅。”和ilɡiri dɑdɑm bilεn billε ʃɑɡirt bolʁɑn ikεn“听说过去跟他一块儿学过徒的。”其中,分别强制使用句末形态标记ikεn表达传闻功能。
例(27)维吾尔语中三个次信息后分别使用间陈过去时构形词缀-0ptu和间陈系词ikεn表示说话人所述信息dɑdɑm ɑtuʃniŋ tiʤɛn deɡɛn jeridin ʁulʤɑ ʃɛhiriɡɛ pijɑdɛ ʧiqip,mɛtnijɑz hɑʤim sɑrijiʁɑ kelip ʧyʃkɛnikɛn“据说我父亲是从阿图什的一个叫提坚的地方步行到伊宁市,在买提尼亚孜阿吉的客栈里落了脚。”iʃʃip mɑŋɑlmɑj qɑlʁɑnliqtin,bir jurtluqi⁃niŋ huʤrisidɑ bir hɛptiʧɛ jetip qɑptu“据说由于脚肿得走不了路,他在一位同乡的小斗室里躺了 一 个 星 期 。”dɑdɑmniŋ bu jɛrɡɛ kelip ʤɑpɑʁɑ qɑlʁɑnliqini ɑŋliʁɑn tiʤɛnliklɛr dɑdɑmʁɑ bir qɑnʧɛ mɑtɑ berip,uni oqɛtkɛ se⁃lip qojuptu“据说一些提坚老乡知道我父亲来到这儿陷入了困境,就送了些老土布让他做买卖。”来自他人的描述,每一个次信息后通过形态手段表达传闻功能。表现在汉语中句首出现词汇手段“据说”体现信息来自他人的传言,信息是可信的。
通过上述两例可以看出,维吾尔语的羡余表达是形式表达的刚性规定,是句法形态对语用表达的制约;而汉语则不受此限,语用的表达是先导的。
2.维吾尔语的羡余现象还表现在标记的叠加。维吾尔语表达传闻的形式除了两个典型标记间陈过去时构形词缀-0ptu和间陈系词ikεn外,还有转述系词imiʃ、-dɛk同样具有传闻的传信功能。例如:
(28)听说全县的代表都来参加麦西莱普!
mɛʃrɛp-kɛ pytyn nɑhiji-din wɛkillɛr
麦西莱普-向格 全 县-从格 代表-复数
kel-ɛr-miʃ!
来-形容词化-转述系词
(29)你们听说了吗?他被判了十年。ɑŋli-di-ŋlɑr-mu?u-ni on jil-
听-直陈过去-2复人称-语气他-宾格 十年-
liq kεs-ky-dεk.
附加成分判-名词化-转述系词
从上述例句中可以看出,imiʃ和-dɛk也可以表示说话人所述信息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其中,例(28)使用转述系词imiʃ表示信息mɛʃrɛpkɛ pytyn nɑhijidin wɛkillɛr kelɛrmiʃ“全县的代表都参加麦西来普”是说话人从他人那里听说后获悉的;例(29)使用dɛk表示信息uni on jilliq kεskydεk“他被判了十年。”这一信息是说话人从他人处传闻得来的。
这四个标记表达传闻功能时可以叠加使用,但是叠加也不是随意的,受本身性质所限,一般系词要叠加于构形词缀之后,即出现-put-miʃ、-ptu-kεn、-ikεn-miʃ的两个标记的叠加现象。例如:
(30)他来干什么?
听说为了在布拉克萨依工作而来。
u nemε dε-p kε-ptu?
他 什么 说-状态副词化(表目的)来-间陈过去3
bulɑqsɑj-dɑtur-up iʃli-ɡilikε-ptu-miʃ.
布拉克萨依-位格 呆-状态副词化工作-目的副词化来-间陈过去-转述系词
(31)听说调到科协办去。
ɑŋli-sɑ-m,pεn-teχnikɑ komitet-i-ʁɑ
听说-假设-1单人称科 技 协会-3从属-向格
bɑʃliq qil-mɑqʧi bo-pti-kεn.
领导-名词化 成为-间陈过去-间陈系词
(32)据说,这一带曾经是繁茂的石榴园……ejt-iʃ-lɑr-ʁɑ qɑri-ʁɑn-dɑ,bu εtrɑp burun
说-名词化-复数-向格看-形容词化-位格 这周围 以前
buk-bɑrɑqsɑn ɑnɑrliq bɑʁ ikεn-miʃ.
繁茂 石榴 园 间陈系词-转述系词
从上述例句可以看出,-0ptu可以和ikεn、imiʃ等传信标记叠加在一起表达传闻功能。其中例(30)中使用-0ptu和imiʃ连用,表示信息bulɑqsɑjdɑ turup iʃliɡili kε-ptu-miʃ“听说为了在布拉克萨依工作而来”是从他人那里听说后获悉的,具有一种不确定性;例(31)使用-0ptu和ikεn连用,表示信息ɑŋlisɑm,pεn-teχnikɑ komitetiʁɑ bɑʃliq qilmɑqʧi bo-pti-kεn“听说调到科协办去”这一信息是说话人从他人处传闻得来,且说话人不十分肯定;例(32)中,汉语仅用了“据说”表达传闻功能,没有出现叠加的形式或其它羡余的现象,对应于维吾尔语则是ikεn和imiʃ的叠加形式。
据阿不都热西提·亚库甫,在维吾尔文学作品中,两个以上的传信标记叠加使用表示传闻的现象也不少见。例如:
(33)据说阿依努尔读过这本书。
ɑjnur bu kitɑb-ni oqu-pti-kεn-miʃ.
阿依努尔这书-宾格 读-间陈过去-间陈系词-转述系词
(34)据说他抄袭了这篇文章。
u bu mɑqɑli-ni yr-ivɑ-pti-kεn-miʃ.
他这文章-宾格 抄袭-助动-间陈过去-间陈系词-转述系词
维吾尔语的这些标记都可以表达传闻功能,标记的叠加符合粘着语的粘着特性。句末出现表达同一语义功能的几个语言形式,这属于重复羡余现象。这与主观化有关,说话者一定要传递出自己对所述信息内容的某种情感,可能是不相信,可能是讥讽,可能是不确定,就会出现几种形式,以期用“羡余”这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某种态度或情感。正如阿不都热西提·亚库甫对例(34)的解释,“叙述者使用u bu mɑqɑlini køʧyrivɑ-pti-kεn-miʃ‘据说他抄袭了这篇文章’这一句子,有可能对叙述内容持怀疑态度。”②表现在汉语中,单从形式上难以体会,或许要借助语境中语气、语调等的帮助以理解说话者的情感。如例(32),使用“据说”,说话人一是想表达“这一带曾经是果木繁茂的石榴园”这一信息是从他人或通过某种途径得知的,不是凭空臆造的;二是也可能表达虽然是从他人或他处得知,但不十分肯定的语气。汉语的省力表达反映出“一形多义”的特性,这与汉语的词汇标记在虚化过程中语义抽象或泛化及主观认知性增强有关。
在传闻表达中,说话人将来自第三方所拥有的消息通过一定方式传递给听话人,从而达到特定的语用目的。在语用策略的选择上,汉语和维吾尔语使用传闻表达故意表明“不知实情”,即“去示证化”以逃避责任。
汉语中,说话人通过视觉感知或本已得知的信息,在一些情况下为了顾及听话人的面子,或为了逃避话语责任,而用“听说”“据说”等表达传闻的手段表示对信息来源的不确定,起到“去示证”的作用。例如:
(35)张三看见李四和一个漂亮女孩在一起,第二天遇到李四时,张三说:
听说你交了一个漂亮的女朋友。
(36)张三已经得知李四在这次公务员考试中没录取,他见到李四时说:
据说你这次公务员考试没录取。没关系,下次还有机会。
例(35)中张三亲眼所见李四和漂亮女孩在一起,信息来源是说话人亲眼所见的,但出于“礼貌原则”,为了避免自己的责任,张三采用了“听说”这一传闻标记表达信息来源的不确定。“据说”同样具有这样的功能,当说话人为了交际中委婉和礼貌的需要,在命题信息前加上“据说”,并非表示说话人对信息来源依据的确认,而是想表达对命题信息的真实性不能确认,未经证实的含义;例(36)中,说话人在事先知道结果的情况下,使用“据说”作话题开头语既能减少对听话人的伤害,体现礼貌;又能避免唐突,委婉地引出话题。
维吾尔语为使话语交际顺利进行,一定语境中也会使用相似的语用策略选择机制。例如:
(37)肚子饿了,有茶没?听说你换老婆了,你不介绍一下新媳妇?
qorsɑq ɑʧ-ti,ʧɑj bol-si-mu bεr-
肚子 饿-直陈过去3茶 有-假设-语气 给-
mε-m-sεn? ɑŋli-sɑ-m χotun-ni
否定-疑问-2单人称听-假设-1单人称老婆-宾格
jεŋɡyʃli-wɑ-p-sεn,
换-助动-间陈过去-2单
jeŋi kelin-ni kørsεt-mε-m-sεn?
新 媳妇-宾格介绍-否定-疑问-2单人称
例(37)中说话人明知对方换老婆了,故意装作不知,使用-0ptu就好像没有直接见证或参与,使听者明白他们与整个事件关系不大,目的在于将自己从事件隔开,逃避责任。
汉语和维吾尔语相似的语用策略选择机制反映出人类共同的心理机制,正如陈颖所言:“为了说明说话人对他所说的话语具有证据,或者是说话人不愿意承担话语命题真实性的责任,而找来一个第三者,给命题蒙上一层‘怀疑’的阴影。”③
信息获取方式多样,传闻是信息获取的重要途径之一。跨语言表明,传闻的表达具有语言的普遍性。表现在汉语-维吾尔语语言中,呈现出类型差异:汉语通过词汇手段表达,主要有典型词汇手段“听说、据说”与非典型表达手段“据悉、据传、据闻”等。维吾尔语通过形态手段表达,有典型的标记-0ptu和ikɛn,还有转述系词imiʃ和-dɛk也表达传闻。
可以看出,两种语言无论在传闻本身的典型程度上,还是在表达手段上都呈现差异,集中表现在可选性与强制性、形象与抽象、省力与羡余等方面。汉语和维吾尔语分属孤立语和黏着语,传闻表达差异是语言类型差异的一种反映,维吾尔语具有传闻的形态表达,即使使用词汇形式,形态表达也是强制的,这是语言的系统性决定的,但语法形式所表达的传信意义比词汇形式模糊抽象的多。
汉语和维吾尔语在传闻表达上存在类型差异,但又具有相似的语用策略选择机制,对直接见证和亲自参与的信息,汉语和维吾尔语都会使用传闻的表达“去示证化”,以示“不知实情”而逃避责任,这又是语用策略选择上的共性特点。
注释:
①潘先军:《羡余现象生成的认知解释》,《内蒙古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第136页。
②阿不都热西提·亚库甫、力提甫·托乎提、张定京:《阿尔泰语系语言传据范畴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32页。
③陈颖:《现代汉语传信范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30页。
[1]阿不都热西提·亚库甫,张定京.阿尔泰语系语言情态系统的功能·类型学研究:分析性对比语料400句[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
[2]力提甫·托乎提.现代维吾尔语参考语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92.
[3]孙宏开,胡增益,黄行.中国的语言[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010.
[4]Aikhenvald,AlexandraY.Evidentialit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65.
[5]Willett,Thomas.Across-linguisticsurveyofthegrammati⁃calization of evidentiality[J].Studies in Language.1988,(12):51-97.
Typological Differences of Hearsay Expressions in Chinese and Uyghur and Their Choice of Pragmatic Strategies
LIN Qing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s,Kashgar University,Kashgar Xinjiang 844006)
The expression of hearsays—one of the important information channels—universally exists in languages.With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hearsays in Chinese and Uyghur,the author finds that there exist such differences as optional and mandatory use,concreteness and abstractness,omission and redundancy,while the Chinese and Uyghur mechanisms of pragmatic strategy choice of hearsays are similar to each other.Research on the typological difference in the expression of hearsays between Chinese and Uyghur helps to promote the crosslanguage study of hearsaytypology.
Chinese;Uyghur;Hearsay expression;Difference in typology;Pragmatic strategy
H215
A
2095-6967(2017)02-055-10
[责任编辑]:王 洋
2017-02-18
本文系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维汉情态对比研究及其应用”(16BYY163)的阶段性成果。
林青,喀什大学中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