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晓华 陈得军
(新疆师范大学 语言学院;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2004-2016年新疆双语教育研究统计分析
方晓华 陈得军
(新疆师范大学 语言学院;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文章以2004-2016年为时间段,对新疆双语教育研究的成果,从论文发表的时间、论文作者单位、论文发表的期刊和论文主题内容四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新疆双语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并总结出其特点,对新疆双语教育研究的内容进行归类分析,概括介绍了双语教育理论研究、双语教育政策研究、双语教育现状研究、人口少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各地双语教育研究、双语教师研究、学前双语教育研究及学科双语教学研究等八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分析了新疆双语教育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设想。
新疆双语教育研究;发展趋势;统计分析
2004年和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先后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和《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提出了新疆双语教育的工作方针、任务和实施步骤,全面部署实施双语教育。自此,新疆双语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回顾十二年来新疆双语教育发展的历程,很好地总结其成功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对于进一步推进双语教育的发展,具体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具有特殊的意义。
新疆双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双语教育研究。双语教育的推进需要科学理性,而科学理性的前提是广泛而深入的科学研究。因此,梳理这些年来双语教育研究的文献,分析双语教育研究的成果,总结新疆双语教育的成就、问题和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双语教育积极、稳妥的发展。本文在搜集2004-2016年间有关新疆双语教育研究的著作、期刊论文、硕博论文和调研报告的基础上,分析双语教育研究的成就和缺失,探讨未来双语教育研究的方向。
按照新疆教育界对双语教育约定俗成的概念,汉语教学研究不列入本文论述范围;同时,新疆双语教育主要是在学前和中小学实施,各高校的双语教学研究也不在本文的阐述中。
我们在中国知网上,选择200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时间段,以内容为“新疆双语教学”进行搜索,结果显示真正研究新疆双语教育的硕博论文共134篇,其中博士论文5篇;期刊论文共424篇,(只从正规学术期刊和高校学报挑选);此外,我们还收集到有关新疆双语教育的论文集5部,专著7部。这是十二年来新疆双语教育研究的主要成果。
采用文献统计分析方法,我们对硕博论文和期刊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一)按论文发表时间的统计分析
图1 论文发表的时间统计
从时间段来看,自2004年起,研究新疆双语教育的期刊论文和硕士论文逐年增多,到2011年达到高峰,2013年后有所回落,趋于常态,而且各年的论文数量不均衡。最初几年的硕士论文不多,只有新疆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点的研究生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但该硕士点招生名额十分有限,故论文不多。从2008年起,新疆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有很多研究生选择双语教育作为研究方向,同时,伊犁师范学院、喀什师范学院(现更名为喀什大学①)等也新增了双语教育方向的硕士点,所以2010年后研究双语教育的硕士论文略有增多。特别是近两年,新疆师范大学数学、物理、化学和地理等学科的硕士生选择双语教学作为研究对象,成为硕士论文的主流,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内这一趋势不会改变。
(二)按论文作者单位的统计分析
图2 硕博论文统计表
图3 疆内作者发表的期刊论文
图4 疆外作者发表的期刊论文
从硕博论文和期刊论文来看,作者最多的是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硕博论文占整个硕博论文的61.4%;期刊论文占34.2%。新疆师范大学设有自治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中心,设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课程与教学论两个硕士点,形成稳定的双语教育研究团队,承担多项国家和自治区的双语教育研究课题,并指导研究生开展双语教育研究,因此,无论是硕士论文和期刊论文都是最多的,事实上成为新疆双语教育研究的中坚力量。
随着双语教育的快速推进,双语教育的成就和问题引起新疆和内地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北京大学的马戎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的滕星教授、中国社科院的周庆生教授、西北师大的王鉴教授等先后多次带领研究生来新疆调研双语教育,发表了调研报告和论文,提升了双语教育研究的质量。
内地高校的硕博论文,多数是新疆高校的教师前往内地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然后选择新疆双语教育作为论题,写成硕博论文。其他导师和研究生较少介入这一领域。
在424篇期刊论文中,由疆内作者撰写的有386篇,占91.04%;新疆高校作者的论文345篇,内地高校学者36篇,合计381篇,占89.9%。这足以说明新疆双语教育研究的主体是高校教师;在新疆高校中,新疆师范大学的论文132篇,占全部论文数的31.13%,可见该校已成为新疆双语教育研究的中心。
双语教学实践的主体中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论文仅7篇,占0.01%,各地教研人员撰写的论文7篇,也仅占0.01%,说明新疆双语教学的主要实践者幼儿园和中小学双语教师、各级教研人员集体不“在场”和失位,这是双语教育研究的主要问题,一线双语教师研究双语教学较少,思考双语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不足,必然会影响自身专业发展;如不研究教学,就无法判断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对教学和学生培养中的诸多问题熟视无睹,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教研员如不研究双语教学,就无法较好地去指导教师教学。
值得肯定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的相关工作人员写了8篇论文,说明教育决策人员在研究双语教育方面起了践行的作用。
(三)按论文发表的期刊统计分析
图5 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统计数
双语教育的作者群主要在新疆,因此疆内期刊和各大学学报是发表双语教育研究成果的主要阵地,这是很自然的。其中,《新疆教育学院学报》从2009年开始刊登与双语教育有关的论文,8年内发表了89篇,平均每年11篇之多,说明该校、该学报对双语教育研究的重视和扶持。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获批创刊由新疆师范大学出刊发行的《双语教育研究》(季刊)已发表有关双语教育的论文23篇。内地期刊和学报除《民族教育研究》外,少有关注新疆双语教育的。
(四)按论文主题内容的统计分析
图6 对论文主题内容的统计分析
有关新疆双语教育研究的论文所涉及主题非常广泛,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们把主题相对化,比如研究其他少数民族的,不管是什么内容全部归到其他民族研究,研究学前的全部归到学前双语教育,研究学科双语教育的全部归到学科双语教学。依次,我们把双语教育研究的内容划分成13项,其中综论部分包括双语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目标、意义、发展历程等,在期刊文章中篇数最多,几乎占到全部期刊论文的30%,其中又以现状、问题、对策的研究为最多;其次是关于双语教师的研究,占全部期刊文章的25.2%,在硕士论文中占比也较高;排第三位的是各地的双语教育研究,主要是和田和喀什地区的双语教学研究。这两个地区是少数民族高度聚居区,语言生态条件艰苦,双语教学基础薄弱,因而也是双语教育实施困难最多的地区,多被学者们关注也是正常的。抓好这两个地区的双语教学,全疆的双语教育就有了保障。这些研究以现状调研为主,分析了各地双语教学已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可见双语教育的现状(含各地双语教学研究)、双语教师是广大研究者关注的主要问题。由于绝大多数双语教育研究以维吾尔族学生为对象,所以双语教育的族别研究专指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等人口少的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研究,特别是人口少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情况有其特殊性,值得开展研究。在各项研究中,双语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教材、教育技术研究的论文偏少。
(一)双语教育理论研究
1.关于双语教育的概念
涉及双语教育概念的论文很多,方晓华、赵建梅等人的论文或著作中就专门讨论了双语教育的概念问题。
新疆的双语教育有其特殊性,不同于内地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方晓华引述了W·F·麦凯和M·西恩格关于双语教育的经典定义:“双语教育这个术语指的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系统,其中一种语言常常是但并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他们强调“一种教育系统,其课程中列有其他语言的教学科目,将不把它看成是双语系统”②,把只开设语言课程的教学系统排除在双语教育系统之外。因此,《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解读》一书提出了新疆双语教育的权威定义:“双语教育是指用两种(两种以上)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制度或教育模式。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指在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开展相关课程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③这一概念把双语教育与汉语教学区分开来,把全部课程用少数民族语授课加授汉语课的模式排除在双语教育之外。新疆学者的双语教育研究都是按此概念展开的。赵建梅认为新疆的双语教育经历了从汉语教学—汉语授课—双语教学—双语教育(整个教育系统)的发展和提升过程。④
2.关于双语教育的目标
双语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双语教育的目标,到底是为掌握两种语言还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加授汉语课的目标是掌握汉语,但掌握两种语言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运用两种语言来学习其他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这才是双语教育的目的和目标。多数学者认为,双语教育的目标不仅是语言目标,更重要的是文化目标、综合素质目标。杨淑芹认为,双语教育的目标不能偏离“教育”的本源,把“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作为双语教育的双目标。这一目标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才培养的一般性要求;二是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三是在促进不同民族文化发展方面的要求。⑤滕星教授从社会意义角度概括了新疆双语教育的目标:培养“民汉兼通”的双语人;落实双语教育的各项功能;实现新疆社会的和谐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⑥
具体来说,几乎所有人都把双语教育的目标定位于“民汉兼通”,然而什么是“民汉兼通”却很少有人论及。方晓华、张兴在《“民汉兼通”的内涵及目标定位》一文中,第一次全面论证了“民汉兼通”的目标。“民汉兼通”不仅是语言目标,更重要的是文化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民汉兼通”的标准包括民汉双语能力、民汉学科课程目标和社会文化目标等。这一目标有层次性,根据各地的条件和社会需求分为民汉语言文化平衡发展双语人、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优势双语人和汉语言文化优势双语人三类。⑦
3.关于双语教育模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了两种双语教育模式:模式一是部分课程(主要是理科课程和外语)用汉语授课,其余课程用学生的母语授课;模式二全部课程用汉语授课加授民语文课,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地选择。
方晓华按照国际通行的双语教育模式,把模式一称为保持型双语教育模式,肯定该模式是当前新疆最广泛实施的模式,总结出其简单易行,适应当前少数民族师生思想、心理和语言水平,办学形式多样,可以发挥各地办学积极性,容易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等特点;把模式二称为浸润型双语教育模式,指出这是在保持型模式的基础上发展提升形成的,更加侧重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培养,因而更加适应对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代表了新疆双语教育发展的方向。但是实施模式二教学应具备五个条件,即(1)合格的双语教师和学生的双语基础及态度;(2)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内容选择循序渐进;(3)创设双语教学的物质情境、文化情境和人际情境;(4)学科教学、学段教学和学生德智体美协调发展;(5)成立双语学校,整体推进双语教学。第三种模式是过渡型双语教育模式,在小学低段使用学生的母语教学,同时学习汉语,随着年级递升,逐步过渡到完全使用汉语授课,锡伯族、蒙古族等人口少的民族使用了该模式,内初班、内高班、内职班也可以划入这一模式。⑧杨淑芹强调要根据双语教学基础、民族分布特点和双语教学的现行情况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不能一刀切。⑨
4.关于双语教育的课程体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已经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和《普通高中双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对不同模式的双语班的课程和课时作了具体规定,各地基本按照两个方案安排课程。但是专门研究双语教育课程体系和执行课程设置方案的论文不多,其中最系统地论述双语教育课程体系的是付东明、方晓华的论文《双语教育课程体系建构》。该文分析了双语教育的课程含义,确定了课程的语言目标、专业目标和社会目标,依据三项目标建构了双语学科课程、双语活动课程、双语隐性课程和双语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为一体的双语教育课程体系,并提出了四类双语课程的实施措施和优化组合措施。⑩文章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际操作性,体现了新疆双语教育界在构建具有特色的双语教育理论体系方面的努力。
(二)双语教育政策研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了《新疆双语教育政策解读》一书,全面解读了双语教育政策、制度,提出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的规定。该书界定了双语教育概念等理论问题,阐明了实施双语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介绍了实施双语教育的法律和政策、双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双语教育的目标任务、原则,具体规定了双语教育的模式和课程体系,指明了双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条件,提出双语教师招聘、培训和管理方面的规定,规定了对双语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保障措施等,全面、科学、权威地阐释了双语教育政策与实施措施。
王阿舒、孟凡丽把新疆双语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11):新疆双语教育政策的形成期(1950-1976年)、新疆双语教育政策的发展期(1977-1990年)、新疆双语教育政策的完善期(1991年以后)。不同时期双语政策的倾向性和侧重点不同,双语教育的目标逐渐清晰和完善。
关于双语教育政策的研究成果不多,特别是缺乏新时期面对我国社会跨越式发展和信息高速化发展的特点,双语教育政策作出相应调整方面的研究。
(三)双语教育现状研究
本专题是双语教育研究中最多的,达到了202篇之多,几乎占到一半,反映了研究者对双语教育实践的充分关注。这些研究分为综合性研究、区域性调查研究和族别双语教学调查研究等三类。双语教育的背景环境、目标、意义、必要性、起源、历史沿革、实施现状、存在的问题、经验以及对策等方面的内容都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北京、兰州的知名专家马戎、滕星和王鉴等人撰写了多篇调研报告,如《新疆城镇发展和双语教育的进程——南疆地区两个专题调研报告》《新疆民族教育的发展与双语教育的实践》《中国新疆和田维吾尔族维汉双语教育考察报告》《新疆喀什、和田地区双语教育的实地考察与对策研究》《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成效与问题调查研究》《维汉双语教学现状及有效策略研究——基于新疆阿克苏地区的调查》。研究者运用社会学的问卷和访谈调查法,对和田、喀什、阿克苏地区几个县的双语教学情况进行调研,共同认为,双语教学得到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和教师、学生的拥护,规模逐年扩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研究报告重点分析了南疆地区双语教学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南疆地区语言条件不好,学生缺乏汉语实践的机会,教师素质不高,汉语能力差,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也都需要提高,这些都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因此,双语教学要量力而为,教师和学生都应具备一定条件才能进入双语教学,目前双语教育模式一比较适合南疆地区。
和内地学者的调研不同,新疆学者比较全面地评述了双语教学的成就和不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调研组、新疆大学南疆教育专题组也对南疆地区的双语教学问题进行了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除了和内地专家相同的观点外,他们更侧重于总结新疆双语教育成就和特点:(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从政策、制度、规划等方面指导双语教育,广大群众热烈拥护、热切期盼,教师学生积极投入,初步形成了推进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的良好氛围;(2)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想方设法,不断加大对双语教育的投入力度,双语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3)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工作逐步规范,建立起课程设置、教材、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估等方面的制度体系;(4)加强培养培训和招聘,多方解决双语教师问题,缓解了双语教师数量不足和质量问题对双语教学的影响;(5)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双语教育体系,从学前逐步向高中推进,解决各学段双语教学的衔接问题。可以说,新疆双语教育已经走上积极、稳妥、有效发展的轨道,对少数民族教育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于新疆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
第一,教师队伍薄弱是制约双语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双语教师严重不足。一方面少数民族教师普遍超编,老教师年龄偏大,汉语基础不好,很难适应双语教学;另一方面缺乏双语教师,实现教师分流很困难。城乡教师分布不均衡,民语言教师超编,汉语言教师缺编;数、理、化、音、体、美、计算机等专业教师缺乏,双语教师严重不足。(12)二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相当数量的教师知识老化,教学能力不高,责任心不强,“有学历、水平低”现象普遍存在。三是农村教师待遇低,队伍不稳定。教师办公条件差,工作生活环境苦;个人发展机会少,评职称也难,在收人、住房和交通等方面更是有许多实际困难。(13)
第二,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双语教学质量不高。对双语教学效果特别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是薄弱环节,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者不多。课堂教学质量低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不对、汉语-维吾尔语双语使用不当造成的。多数教师采用单纯的讲授法,反复用学生母语解释,既浪费了时间,使教学进展缓慢,也不利于学生用汉语去理解,影响整个汉语授课的效果。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得到推广与运用。由于师资问题,汉语授课课程变成了以学生母语为主、以汉语为辅的双语授课,而且母语授课的比重大。教师无节制地使用母语,对于母语的切入时机、使用比例与使用方式的把握主观随意,无科学依据。(14)学校缺乏对教师日常课堂教学过程和行为的指导与监控。此外,课堂教学效果不高还与教学管理和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有关。双语教育的教学常规没有建立起来,教师备课内容多与实际教学脱节。教案简单,内容粗略,有的甚至在教案中出现错误,没有很好地设计课堂教学步骤。由于没有很好地备课,教师上课条理性差,不注重方法,教材的重点、难点掌握不好,教学内容容量太小。教学组织形式单一,课外活动少,学生课外读物少,大量课余时间没有充分利用,再加上家长不予督促,自然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一遇到不会做的题不是坐下来静心思考,而是互相抄袭。(15)
第三,缺乏合适的双语教材。目前尚无统一的专门供双语教学使用的各课程教材。教师普遍反映需要新疆自己编写的高质量的双语教材。(16)在马戎、滕星和王鉴等人的研究报告中也提出了类似的问题。
第四,缺乏统一、客观、严格的课程评价体系,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实际教学中难以推广普及,成为制约双语教学质量提高的一大因素。(17)有学者提出双语教育制度和学业考试不配套问题,双语教学与中考、高考选拔制度配合的问题。双语教学的推广还有待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18)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多数研究者提出了对策,例如加大师资培养力度,重构双语教学体系,明确双语教学目标,注重教材建设,完善体制建设等解决的策略。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涉及双语教学的具体操作层面,包括对双语教学的方法、教学模式、学科教学、教育技术的运用等问题的探讨。
(四)人口少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
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等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比较特殊。一般来说,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采用了和维吾尔族一样的双语教学模式,而蒙古族、锡伯族采用的是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对这些民族的双语教学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对双语教学主要模式研究的补充。
周珊提出新疆蒙古族双语教育应以坚持保留传统语言和文化、融入现代化社会两个目标为根本,进行资源整合,完成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能教育以及全民教育的构建。(19)张洁指出锡伯族的双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宏观管理薄弱,教学组织无序;教学质量提高缓慢,与汉语系学校的差距不断拉大,无法吸引学生;缺乏本民族语的教材;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偏低。(20)可见,这些人口少的少数民族如何开展双语教育,还值得深入研究。
(五)各地双语教育研究
新疆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的自然环境、语言环境、人文条件和教育基础差别较大,因而实施双语教育出现较大的差异,不少学者对各地的双语教学开展个案研究,主要以喀什地区、和田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反映具体学校的双语教学现状。此外,上述内地学者和新疆社会团体的调研报告也都是针对南疆地区,喀什地区、和田地区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地区。各地双语教学研究的方式大多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主要考查教师、学生和家长对双语教学的态度,教师的语言能力和用汉语授课的情况,学生用汉语学习的情况,总结该单位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再提出对策。
(六)双语教师研究
方晓华、付东明的《双语教师教育研究》一书,全面论述了新疆双语教师的现状、双语教师培养和培训问题,从专业基础、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方法与策略、评估与评价、教学管理与研究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双语教师能力标准和发展性双语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书中认为有计划地培养双语教师是解决当前双语教师不足的主要途径,确立了双语教师的培养目标,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模式和不同学段对双语教师的需求提出本科层次的三种培养模式和研究生层次的四种培养模式。双语教师培训是解决目前双语教师素质不高、教学能力不强的主要途径,培训也是双语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主要形式,要贯彻于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始终。同时,书中也提出双语教师培训应该多元化,构建了集中脱产培训、校本培训、教师个人研修和学习共同体三种培训模式,以教师个人研修和学习共同体模式为主要培训形式。该书是第一本全面、系统地研究双语教师的专著,标志着新疆双语教师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1)其他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双语教师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研究
由于双语教师已成为推进双语教学的瓶颈,几乎所有的双语教育研究者都认为双语教师的素质、能力和教学方法影响了双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据统计,目前全区14.36万名少数民族专任教师中仅有2.18万人基本胜任双语教学工作,占总数的14.74%。随着双语教学向纵深推进,双语教师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明显。(22)双语教师存在的具体问题有:
第一,教师的汉语能力和专业知识欠缺。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认为双语教师普遍存在语言能力差、学科知识欠缺和教学能力差的问题。有研究者对伊犁州州直中小学双语教师的汉语水平的调查显示,伊犁州州直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师中,非汉语学科的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HSK过级率分别为12.7%、14.6%、16.7%;汉语学科的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HSK过级率分别为27.8%、42.6%、57.6%。教师发音不准,用汉语解释困难,无法指导学生用汉语学习各门学科的现象较为普遍。(23)有人调查了10余所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情况,发现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30岁以下的教师第一学历78%为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30岁以上教师80%为中专学历。从毕业学校类别来看,80%的教师为非师范生,一些教师所学专业为建筑学、药学、农学等,且大多数是“民考民”,普遍存在不熟悉所教专业知识的现象。(24)
第二,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缺乏实效。有研究者从备课态度、备课方式、备课过程和备课绩效四个维度对来乌鲁木齐培训的各学科小学双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多数教师存在如下问题:不重视备课(教学设计);备课方法单一,主要是个人备课;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单一,主要是教知识,不针对学生的需要;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不了解课程标准,缺乏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能力;备课内容实用性不强,无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25)特别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双语教师在备课态度、备课方式、备课过程和备课绩效四个维度方面均不存在性别、任教地区和学校所在地的差异,也就是说南北疆、城市和乡镇的双语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态度等方面不存在差异;也不存在职称、族别差异。(26)可见双语教师整体素质差,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好,直接影响双语教学质量。
第三,教师的流失问题。双语教师数量总体不足,近几年虽然年年招聘,但仍有不少的教师流失。常璐、蔡文伯在莎车县调查双语教师流失的比例约占总数的60%。“人才引进”的教师大多数会在3个月内离职,只有不到10%的教师能长期坚持下去。流失的原因包括: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条件艰苦,待遇不高,特别是离家较远,难以适应这里的文化环境。工作压力过大,教师既要做好教学工作,还有其他繁杂的事务,精力有所分散。(27)
2.双语教师培养研究
关于双语教师培养研究的论文不是很多,其中方晓华的《试论双语教师培养模式》一文总结了我国双语教师培养的不足,提出必须改革现有的双语教师培养模式,设立双语教育专业,专门培养双语教学所需的双语教师,他们必须是双语、双文化的学科专任双语教师。根据双语教学对双语教师的需求,构建了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七种培养模式。
3.双语教师培训研究
教师培训是促进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对双语教师培训研究的成果比较丰富,有梁云和张燚的两本专著,还有大量的论文。学者们主要研究集中脱产培训,从培训模式、受训教师、培训效果等方面开展研究,其中对双语师资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最多。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课程设置不合理、培训授课方法和手段单一等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设置培训内容、实行分层培训、建立培训网络、提高培训教师的专业水平、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等具体的对策。
阴洪杰对(269名新疆师范大学2010和2011两届)参加培训的双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论为:从整体上讲,培训教师教学能力居于中等偏上水平,教学能力按照从低到高的排列为双语课堂教学评价能力、双语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双语呈现知识能力、双语教学创新能力、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在培训课程方面,教育类课程比汉语类课程少,而教育类课程多为理论课程,学员不感兴趣,技能类课程偏少,课程内容实用性不高,与培训教师的实际教学联系不够密切,缺乏实践性的指导。(28)
(七)学前双语教育研究
学前双语教学起步较晚,因此对学前双语教育的研究基本上开始于2005年以后。其中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全面开展学前双语教学研究的是王善安的博士论文《学前儿童维汉双语教学研究》。论文论证了学前双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并指出学前双语教学构建的原则;分析了学前双语教学的目标体系,论证了学前双语教学的内容和实施取向、途径及教育生态环境;分析并阐述了学前双语教学评价的内涵与特征以及评价的内容与方法。作为对学前双语教学理论的体现,作者还通过对新疆A幼儿园的个案研究发现:A幼儿园在学前双语教学过程中对双语教学目标的认识不够深入;缺乏适合的双语教材;对幼儿的双语教学评价内容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树立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明确双语教学的目标;编写适宜的园本教材;建立学前双语教学资源库等相关建议。(29)周欣具体介绍了她们总结的“一浸二练三活动”的双语教学方法,浸:浸入汉语环境;练:掌握新语句;活动:丰富语言思维。(30)孙明霞介绍了乌鲁木齐市红旗幼儿园学前双语教师的教学技能,分析了制约双语教师教学技能提高的因素,并针对该园双语教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30)冯江英分析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内涵,提出园本教研对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独特价值,即园本教研的经济性、园本教研的针对性、园本教研的丰富性、园本教研的全员性等。(32)
(八)学科双语教学研究
双语教学的重心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尤其是用汉语授课的理科教学质量。但这方面的论文不多,仅搜索到48篇,其中硕士论文42篇。如前所述,学位论文大多由各专业学科的少数民族学生撰写,他们大多缺乏双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短暂的调研难免肤浅,所写的论文多数质量不高。
韦俊提出,制约学生学好数学的外部因素是环境,学生所处的社会文化和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双语学习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双语班数学教学受制于学生双语水平、数学语言的抽象性、两种语言差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33)吴宏通过实地听课调查,发现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生疏和数学概念理解得不准确、不透彻,表现出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受到母语干扰存在语言障碍。(34)陈涛调查了维吾尔族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探讨了影响维吾尔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因素,提出了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对策。(35)韦俊、王娟娟指出,完整的数学双语教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数学语言的教学;二是数学知识的教学,探讨了维汉数学双语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数学语言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在理解上存在差异,缺乏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对母语交流与母语思维的引导。(36)
针对上述分析,笔者对新疆双语教育研究的反思如下:
(一)提高研究者的素质和能力,多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总体来说,新疆双语教育研究中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不多,大量的论文既缺乏理论高度的论证和建构,也缺乏深入细致的实践调查分析。对双语教育现状、问题、双语教师等问题研究,重复较多,新意较少;一般性的事实归纳和基本情况描述较多,深刻分析较少。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新疆双语教育研究队伍良莠不齐,不少研究者缺乏对少数民族教育研究的长期关注,当双语教育成为热门话题后,从其他专业转向双语教育研究;还有些研究者,不懂少数民族语言,对少数民族的文化、社会环境、学习心理等缺乏了解,使他们的双语教育研究存在不足。
很多研究者缺乏相关的专业理论基础,视野狭窄,无法从理论高度论证建构,因而避开双语教育理论研究。实践研究者多选择调研现状,罗列别人已经发现的现象;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调查不深入,仅凭所谓的“问卷”数据来得出结论。这样的研究,无法真实地反映双语教学的客观实际,提出的对策也缺乏针对性,失去了指导意义。因此,双语教育研究者既要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还要深入双语教学第一线,观察研究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和学生双语教学的实践,积累丰富的材料,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得出客观的结论。
要组织力量,真正结合各地、各学校的双语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双语教育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要抓住当前双语教育推进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建构具有新疆特色的双语教育理论体系;针对当前双语教育推进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双语教学质量问题,在深入细致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提出有效的办法措施,切实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针对双语教育的实际问题,集中优势兵力,开展联合攻关研究
在双语教育的各项内容中,研究者多数是从自己的兴趣、专业特长出发开展研究,造成部分领域扎堆研究,大量重复劳动,而部分领域少有人涉足,形成研究的空白。比如,双语教育的课堂教学、双语教育评价、学科双语教学问题等研究成果很少。从网上搜索的结果看,有关双语教学评价的文章只有3篇,课堂教学的6篇论文中,4篇是关于学科教学的硕士论文。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问题是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是决定双语教育存亡的关键问题,然而这样重要的问题却少有人研究。
当前,双语教学质量问题十分突出,而质量问题又集中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不研究课堂教学,不研究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双语教育研究就是无的放矢。因此,教育部门应该组织专家和一线教师合作,开展以课堂教学研究为核心的双语教学质量评价研究,通过研究去摸清课堂教学涉及的问题,包括教材、教师、学生、教和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然后采取针对性措施,规范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成为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有效了,双语教学的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三)改进研究方法,开展多学科、多视角研究
双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民族学、语言学、文化学等多学科,学科双语教学更具有专业化特点,所以应该开展多学科、多视角研究。目前,双语教育研究多数采用问卷调查或文献法,方法单一,不具有普遍意义。因此,要采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从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经济学、统计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研究视角对双语教育进行研究,联系具体地区和学校的经济、文化、人口、地理环境等因素,借鉴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从不同视角来开展双语教育研究,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成果。
(四)激励一线教师和教研员参与双语教学研究,完善研究队伍
当前的双语教育研究者集中在高校,各地教研员和广大中小学一线双语教师既不参与也不关心双语教学研究。高校教师缺乏参与双语教学实践的机会,很难了解中小学双语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广大一线教师,熟悉教学和学生,亲身实践双语教学,却很少参与研究,对存在的问题熟视无睹,必然影响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效果。这样不健康的研究队伍是很难胜任双语教育研究任务的。因此,要大力倡导中小学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研究,选择双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这样,既解决了实际问题推动双语教学的发展,又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一举多得。
双语教育研究是促进双语教育积极、稳妥、有效发展的基础,因而要在前一段时间开展双语教育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完善的研究队伍,开展更加深入、有效的研究,用更多、更有效的研究成果,促进双语教育的发展。这是教研部门和广大教师学生所期待的。
注释:
①喀什大学:文中提到的喀什大学是于2015年4月在原喀什师范学院基础上成立的。
②W·F·麦凯和M·西恩格:《双语教育概论》,严正、柳秀峰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第45页。
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解读》,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页。
④赵建梅:《培养双语双文化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概念探讨》,《新疆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
⑤杨淑芹:《多维视角下对新疆双语教育目标的思考》,《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⑥滕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新疆双语教育》,《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⑦方晓华、张兴:《“民汉兼通”的内涵及目标定位》,《新疆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⑧方晓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学苑出版社,2010年版,第126-154页。
⑨杨淑芹:《新疆民族基础教育双语教学模式的回顾与选择》,《教育探索》,2008年第8期。
⑩付东明、方晓华:《双语教育课程体系建构》,《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11)王阿舒、孟凡丽:《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发展综述》,《民族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
(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调研组:《新疆边境县(市)寄宿制学校教育调查报告》,《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13)新疆大学南疆教育专题组:《南疆三地州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题研究报告》,《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14)郭燕花:《维汉双语教学模式成效与问题调查研究——以新疆疏勒县小学双语教学为例》,《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年第3期。
(15)孟凡丽、杨淑芹:《新疆维吾尔族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调查与研究报告》,《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16)(17)新疆大学南疆教育专题组:《南疆三地州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题研究报告》,《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18)高卉:《关于新疆少数民族中学双语教学的思考》,《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19)周珊:《新疆蒙古族学校双语教育模式的构建》,《民族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
(20)张洁:《新疆地区锡伯族双语教育的发展》,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21)方晓华、付东明:《双语教师教育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22)向阳:《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疆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走向》,《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23)林莉:《伊犁州中小学双语教育师资问题及对策》,《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3期。
(24)(27)常璐、蔡文伯:《新疆莎车县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双语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
(25)(26)孟晓梅:《新疆小学双语教师的备课状况研究》,新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第16-30、14-16页。
(28)阴洪杰:《新疆两年制双语教师培训教育类课程设置研究》,新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第26-32页。
(29)王善安:《学前儿童维汉双语教学研究》,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13年。
(30)周欣:《新疆学前双语教育模式及教育方法之探讨》,《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30)孙明霞:《新疆学前双语教师教学技能现状分析与对策——以乌鲁木齐红旗幼儿园为例》,《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32)冯江英:《园本教研:促进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33)韦俊:《国内外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述评——以数学学科为例》,《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34)吴宏:《维吾尔族双语生数学学习障碍研究——对数学课例与教师访谈的分析》,《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35)陈涛:《喀什市民汉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调查研究》,喀什师范学院硕士论文,2012年。
(36)韦俊、王娟娟:《维汉数学双语教学课例研究》,《数学教育学报》,2005年第3期。
[1]马戎.关于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几点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0,(1).
[2]周庆生.论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模式转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4,(2).
[3]辛宏伟.近二十年来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问题研究的元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1,(1).
[4]刘伟,李森,郑红苹.近二十年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状况分析——以《民族教育研究》(1990-2009年)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2,(1).
[5]蔡文伯,马杰.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文献态势计量的分析[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2,(4).
[6]刘姣,蔡文伯.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三十年回溯与反思[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9,(1).
Bilingual Education(2004-2016)in Xinjiang:A Summary and Commentary
FANG Xiao-huaCHEN De-jun
(College of Languages,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Xinjiang Ethnic Groups Bilingual Education Research Centre,Urumqi Xinjiang 830017)
On the basis of a collection of thestatistics(publication date,author’s institution,name of journal,and paper theme)onpapers about Xinjiang’s bilingual education,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Xinjiang’s bilingual education research and analyses its development trend.All the papers concerned are categorized into eight types by content,i.e.,theoreticalbilingual education researches,re⁃searches on bilingual education policies,current bilingual education,studies on bilingual teaching for ethnic groups with a small population, bilingual education in different places,studies of bilingual teachers,preschool bilingual education,and bilingual teaching in specified cours⁃es.Finally,the author puts forward four weak points for improvement and fortification in this field.
Research of bilingual education in Xinjiang;Trend of development;Summary and commentary
G75
A
2095-6967(2017)02-001-14
[责任编辑]:贺 飙
2017-02-15
本文系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新疆项目“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模式及其成效调查研究”(12XJJC88001);新疆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新疆双语教育重大问题研究”(XJEDU040413C04)的阶段性成果。
方晓华,新疆师范大学语言学院教授,新疆师范大学新疆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得军,新疆师范大学语言学院副教授,新疆师范大学新疆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中心”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