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技术效率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017-06-19 04:39孙治宇孙文远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外资

孙治宇 孙文远

南京审计大学经贸学院。通信作者及地址:孙治宇,江苏南京浦口区雨山西路86号; 邮政编码:211815;E-mail: sunzy0808@163.com. 本文系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发展内生驱动模式研究” (14EYB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理论、实证与对策研究”(71573136),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模式与发展路径研究” (2014SJB206),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研究” (12EYC011)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理论、实证与对策研究”(71573136)、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模式与发展路径研究” (2014SJB206)、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發展内生驱动模式研究” (14EYB004)、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研究” (12EYC011)的阶段性成果。

孙文远

摘要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一轮技术革命中的战略重点,“同等起跑线效应”为我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提供了良好契机,此背景下引进外资是否还能形成有效技术转移,促进我国企业技术效率提升?本文使用随机前沿模型(SFA)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引进外资的技术转移效应并不明显,无法对相关企业技术效率提升起到显著推动作用,重要原因是本土企业吸收能力较弱和国外企业技术封锁。因此,当前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着力点应围绕突破人才瓶颈、加强研发创新能力建设与改善企业经营环境等展开。

关键词技术效率随机前沿模型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 引言

引进外资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国外公司向本国的技术转移,以此推动本土企业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升。20世纪90年代我国实行的“以市场换技术”的外资政策,推动了我国外资利用规模的快速增长,加快了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外商对我国企业的技术转移。虽然这其中大多属于成熟技术,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杨克泉、吉昱华、马松:《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中国技术进步的战略选择》,载《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第4期,第60-64页。,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我国企业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之间存在着较大技术差距,因而即便是成熟技术的转移也有效促进了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翁维玲、陈慧明:《外商直接投资对华技术转移现状剖析》,载《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第52-57页。。因此,虽然目前对“市场换技术”战略的看法不一,但这一政策在当时的确对我国以工业企业为主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提升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原毅军、谭绍鹏、吕萃婕:《“市场换技术”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来自装备制造业的经验证据》,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第2期,第9-12页。。

2010年,国务院提出大力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以重大前沿科技突破为基础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欧美等发达国家都将其视为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要力量。目前,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处于技术领先地位,我国与之相比还存在一定的技术差距。但是从全球技术发展周期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技术创新发展的初期,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远较改革初期的工业领域技术差距要小,而且新一轮技术革命提供的“同等起跑线效应”亦为我国缩小与发达国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差距提供了良好契机。这种背景下,我们是否还能采取类似“市场换技术”的做法大力吸引外资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抑或说对于尚处于成长初期且发达国家采取严格技术控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引进外资是否还会促进国外先进技术对我国的转移?从技术落实于生产的效果来看,由于生产率是反映企业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的重要指标钱炳:《“市场换技术”有效吗?——中国汽车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再估计》,载《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第21期,第118-125页。,因此,上述问题就进一步演变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外资的引入是否能有效促进我国企业技术效率的提升。理清上述问题,对我国外资政策的解构与重塑以及产业政策的调整与完善都大有裨益。

本文拟使用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层面数据江苏作为全国经济发展强省,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处于全国前列。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6.6万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法人企业中(2013年末数据),江苏占全国的比重高达四成(2015年2月3日新华日报,资料来源:http://xh.xhby.net/mp2/html/2015-02/03/content_1199402.htm)。因此,选择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利用随机前沿模型(SFA)来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参股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第二部分回顾评述外资对入驻企业技术效率影响的研究成果;第三部分介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界定与随机前沿模型;第四部为实证结果分析;最后简单总结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相关文献回顾

国外许多研究都已证实外商直接投资(FDI)能够促进东道国企业技术效率的提升,尤其是对一些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如Ghali等对突尼斯制造业的研究发现,企业层面外资的引入将会有利于企业技术效率的提升。Suyanto和 Salim对印度尼西亚制药部门的研究发现,外资参股公司较其国内公司具有更高效率和竞争力。Damijan等利用捷克、克罗地亚等10个欧盟转型国家企业数据分析表明,外资参股将会对企业生产效率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国内的研究中,无论是从行业到企业还是从国家到地区的多种视角,均有研究证实引进外资会有效促进我国企业技术效率的提高。如姚洋用工业企业数据验证表明,外资企业比国有企业有着更高的技术效率。朱平芳利用上海市工业企业数据的分析表明,FDI转移的无形技术和较高质量的人力资本使得三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比内资企业高。王滨利用行业数据研究发现,FDI对我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正的横向和前后向关联溢出效应。李成友利用省级数据分析发现,整体上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均对我国技术效率变迁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且外商直接投资影响最大。

外商直接投资为何能够促进东道国企业技术效率的提升,很多研究都将其归因于外资进入造成的技术转移和由此而形成的技术与知识溢出,即外商向其子公司进行的技术转移提高了后者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通过技术溢出、人员流动等渠道使东道国本地企业也从中获益。这种观点的理论前提是外资方与东道国分处产业不同发展阶段,存在着较大的技术差距,外资进入形成了实质性的技术转移。但如果双方同处产业发展的成长初期,存在一定技术差距但程度较小的情况下,外资进入是否还能带来技术转移和技术效率提升?针对前者已有许多研究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M. Blomstrm, F. Sjholm,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Spillovers: Does Local Participation with Multinationals Matter?”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Vol.43, No. 4–6, 1999, pp.915-923.范承泽、胡一帆、郑红亮:《FDI对国内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载《经济研究》,2008年第1期,第89-102页。夏业良、程磊:《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溢出效应研究——基于2002—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载《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第7期,第55-65页。R. Grigg et al. , “International R&;DTransfer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Evidence from Panel Study Using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World Development, Vol.40, No.10, 2012, pp.1982-1998.,而针对后者尤其是新兴产业领域的外资是否还具有效率促进效应的实证分析并不多见。世界贸易投资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就是资源要素的全球最优化配置潘冬青、尹忠明:《对开放条件下产业升级内涵的再认识》,载《管理世界》,2013年第5期,第178-179页。,以科技创新与技术突破为基础的新兴产业领域的国际间投资将成为新的常态,因此,外商直接投资在该领域是否还具备技术转移与效率提升的正向促进效应就是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就是以微观企业数据为基础,利用随机前沿模型对该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意在为我国外资政策制定提供有效借鉴。

三、企业技术效率测算——随机前沿分析(SFA)

随机前沿分析是将外生随机扰动引入生产函数,企业在一定要素投入下最大产出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转变为生产随机前沿(stochastic frontier),企业实际产出与随机生产前沿的差距便是不能被要素贡献解释的企业生产中的技术无效率(technical inefficiency,TE)。参照Battese 和 Coelli的思路,随机前沿分析的面板数据模型形式为:

四、研究设计与变量选择

(一)战略性新兴产業确定

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类别,2010年国务院提出了七大重点发展的产业这七大产业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江苏省在2011年也明确提出了十大重点发展的产业这十大新兴产业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物联网和云计算、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和海洋工程装备。《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但由于我国当前统计体系尚未设立独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条目,因而无法从已有统计资料中直接获得与之相关的准确数据。现有研究大多采取两类变通方法:一是按照相关标准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遴选出可统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行业类别,从行业层面展开研究吕岩威、孙慧:《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8个大类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年第11期,第137-146页。;二是从我国上市公司中筛选出主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从企业层面展开研究黄建康、施佳敏、黄玢玢:《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基于30家上市公司的动态面板实证分析》,载《华东经济管理》,2015年第12期,第26-31页。。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外资参股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此,沿用第二种方法使用企业层面数据更符合研究目的。主要做法是针对江苏省全部上市公司,以公司经营业务为依据,参照国家发改委《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3 年第 16 号公告),最终从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主板以及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253家江苏省上市公司中遴选出了162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以这些企业2011—2014年数据为基础展开进一步分析本文在战略性新兴企业选择中采取了较为宽泛的标准,一方面是出于增加样本点考虑,另一方面是虽然有些企业原本属于传统的制造企业,但随着近些年加大研发投入和多元化发展,企业的经营活动不断得以拓展,其业务范围也已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因而本文也将这类企业归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相关企业的地区与行业分布情况见表1。

(二)实证模型设定及数据选择

1.模型设定

使用随机前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的重要环节就是生产函数控制参数的确定,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采用何种形式来描述企业生产特征;另一方面是如何确定影响生产效率的投入要素。对于前者,本文采用常用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如下模型:

其中,Yit为i企业在t期的产出,用营业总收入表示,Kit代表企业资本投入,用企业本期资产总额表示;Lit为企业劳动投入,以t期员工总数表示;Vit、Uit均与(1)式相同,其中E(Uit)=mit。

对于如何确定影响企业效率的投入要素,已有文献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各有侧重姚洋、章奇:《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载《经济研究》,2001年第10期,第13-19页。T. Charoenrat, C. Harvie, “The Efficiency of SMEs in Thai Manufacturing: A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Economic Modelling, Vol.43, No.43, 2014, pp.372-393.。本文主要考察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外商直接投资对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此,模型应纳入外商直接投资变量。同时,外资能否通过技术转移对参股企业效率产生影响有两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技术转移水平和企业技术吸收能力朱平芳、李磊:《两种技术引进方式的直接效应研究——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微观实证》,载《经济研究》,2006年第3期,第90-102页。,因此,模型中还应当纳入反映外资技术转移效果和企业吸纳能力的变量。前者是考察外资转移技术的先进性,后者是考察本土企业吸纳先进技术并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基于以上考虑,我们设定技术无效率模型如下:

式中,δ0代表初始效率损失,δ1代表了外资对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Tit是用以衡量外资技术转移水平的变量,Cit是k×1维向量,代表一组衡量企业吸纳能力的变量,Dit是一组控制变量,表示影响企业技术效率的其他因素,δ1、δ2与η、φ为待估参数及参数向量,εit是统计噪声。

2.相关变量说明和指标选择

(1)外商直接投资FDI。外资对东道国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首先是促进合资企业技术水平与生产效率的提升,然后才是对其他本土企业的技术溢出与扩散。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仅考察外资引进对参股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选用指标是企业外资持股比例。

(2)技术转移水平T。关于外资技术转移水平的衡量目前还没有统一指标,已有研究常用外资企业本地化指标傅元海、唐未兵、王展祥:《FDI溢出机制、技术进步路径与经济增长绩效》,载《经济研究》,2010年第06期,第92-104页。,但这种增加值占营业总收入比例的指标更适合行业研究,不适用本文微观视角的分析。一般來说,当引进外资形成技术转移时,参股企业吸纳转化先进技术必然会带来研发投入增加,而且引进的技术越先进,研发费用支出就会越高邢斐、张建华:《外商技术转移对我国自主研发的影响》,载《经济研究》,2009年第6期,第94-104页。。因此,本文选用企业科技研发经费作为外资技术转移效果的衡量指标,以企业研发支出占营业总收入比例表示,标注为RD。

(3)企业技术吸收能力C。东道国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吸收能力(absorptive capacity)才能成功将引进的先进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张海洋:《中国工业部门R&D吸收能力与外资技术扩散》,载《管理世界》,2005年第6期,第82-88页。。吸收能力一方面来自企业技术研发水平W. M. Cohen, D. A. Levinthal, “Absorptive Capacity: 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Vol.35, No.1, 1990, pp.128-152.,另一方面来自企业技术转化能力赵增耀、王喜:《产业竞争力、企业技术能力与外资的溢出效应——基于我国汽车产业吸收能力的实证分析》,载《管理世界》,2007年第12期,第58-66页。。前者最终体现于企业在专利技术、商标商誉等方面的技术资本积累,后者更多取决于企业人力资源状况。由此,我们选用企业无形资产总额和本科学历员工比例来代表企业吸收能力,分别以INTA和TALE表示。

(4)控制变量D。战略性新兴产业亦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规模不断扩大会带来平均成本的下降和对外部要素吸引力的增强。因此,我们在模型(5)中加入企业规模变量SCAL,以企业固定资产总额表示。同时,江苏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不同地区企业所面临的产业集聚、人才获得、政策与公共服务等各方面条件都存在着差异,这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状况,有必要对地区变量予以控制。我们采用虚拟变量GEOG区分不同地区,以苏北地区为参考,以上标1、2分别表示苏南地区(GEOG1=1)和苏中地区(GEOG2=1)。此外,在模型中加入趋势变量Trend,以考察企业技术效率的变化趋势。

根据以上考虑,企业技术无效率模型(5)式具体表示为:

可以看出,0≤γ≤1。γ越趋向于1,σ2U越大,表明技术无效率部分在合成误差项的比例越高。当γ=1时,总误差则完全由无效率偏差引起,模型存在显著非对称性,OLS法估计将是无效的,随机前沿模型最为适用。如果γ=0,总误差完全由随机误差Vit所解释,模型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可以直接使用OLS法进行估计而不必使用随机前沿模型。可以利用极大似然比LR来检验γ=0的原假设是否成立,其公式为:

其中,log(L0)是原假设成立下对(6)式进行估计的对数似然值,log(L1)是备选假设(γ>0)成立下估计的对数似然值。Coelli发现如果原假设成立,该统计量近似服从联合卡方分布(1/2)χ20+(1/2)χ21,参照Kodde 和 Palm给出的联合分布临界值,便可对(6)式的随机前沿模型性进行判断。

(一)检验过程

由于随机前沿模型的误差项包含了随机误差和效率误差两项内容,因此使用最大似然法具备更好的估计效果T. Coelli, “Estimators and hypothesis tests for a stochastic frontier function: A Monte Carlo analysis”,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Vol.6, No.6, 1995, pp.247-268.。我们首先使用(6)式检验FDI以及各投入要素对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模型1),然后在控制规模变量和地区变量基础上,分别引入FDI与RD以及FDI与INTA和TALE的交叉项,考察外资技术转移效果以及企业吸纳能力对FDI技术转移的影响(模型2~4)。所有检验都使用FRONTIER 4.1软件完成,除虚拟变量外,其他变量均取对数处理。具体检验结果见表2。

(二)结果分析

1.总体分析。从生产过程看,增加资本K和劳动L的投入将会促进企业产出的显著提高。各模型变差系数γ的值都接近0.7,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成立,说明本文所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着技术效率的损失。广义似然比LR均在1%的水平下拒绝了γ=0的假设,说明随机前沿模型在分析本文所涉及问题时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估计结果可靠性较高。

2.外资技术转移效应。我们首先检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引进外资对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从模型1的结果看,变量FDI的系数为负,其含义是外资进入可能会降低企业的技术效率损失,推动企业生产向随机前沿面移动。但该结果并不显著,且在其他情况下均为不显著,说明外资进入并未对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生产效率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比较外资参股与非外资参股企业的技术效率水平可以看到(表3),2011—2014年,FDI企业年度平均效率损失仅比非FDI企业少0.54%,两类企业的技术效率并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外资对相关企业效率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外资为何不能再像传统制造业一样带来企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从模型1估计结果来看,研发投入RD系数不显著,说明样本期内研发支出对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由前述可知,RD代表了外资的技术转移水平,如果外商向东道国输入先进技术,一般都会促进东道国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进而带来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彭峰、李燕萍:《技术转移方式、自主研发与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关系研究》,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年第5期,第44-52页。。但模型2的估计结果中,FDI×RD系数并不显著,其含义是外资进入未形成较大幅度的技术转移,企业在引进外资后实现的技术进步较为有限,难以对企业技术效率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

外资技术转移水平有限的主要原因,在不考虑外商自身技术水平有限的情况下,一般有两种:一是本土企业吸纳能力较弱,难以吸收转化引进的先进技术;二是国外企业实行技术封锁与限制,难以引进关键的核心技术。模型1的估计结果中,无形资产INTA系数为负,说明以专利技术、商标著作权以及研发技术积累等内容为主的无形资产增加对企业效率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一结果的显著性较低(大于5%),因而這种促进作用的效果并不太强。人才资源TALE系数估计值显著为正,说明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存在人才缺乏的状况,而且人才的短板已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几年发展较快,规模不断扩张,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远无法适应产业迅速发展的需求,人才缺口较大,尤其缺乏能够带领创新团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的领军型人才以及既善经营管理又精通专业技术知识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吴宇晖、付淳宇:《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研究》,载《学术交流》,2014年第6期,第93-97页。,人才瓶颈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约束。无形资产INTA和人才资源TALE的估计结果可以说明,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研发创新能力不强,人才短板约束明显,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存在严重不足。这种情况下外商即便转移了先进技术也难以被参股企业转化为有效生产力,抑或外商虽有输入高端技术的趋势,但在参股企业无法承接的情况下,只能转移适应于企业能力的中低端技术。无论哪种情况,其最终效果都是外资引进后的技术转移水平较为有限,参股企业技术效率提升不明显。模型3与模型4的估计结果看,交叉项FDI×INTA与FDI×TALE的系数均不显著,说明外资引进后并未因相关企业技术条件的改善而带来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外资技术转移效应不显著的另一个原因是国外企业的技术限制与技术封锁。由于数据限制,本文无法从企业层面来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国外技术垄断状况。但从模型2~4交叉项系数均不显著的结果可以看出,外资进入以后参股企业并未实现较显著的技术进步而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除了因参股企业吸纳能力有限以外,国外企业把控关键核心技术以防止技术扩散亦可能是重要原因。因为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创新国家的技术转移往往发生在产品由创新转向成熟之际,创新阶段产品具有较高市场利润,创新厂商倾向采取技术垄断以阻止技术传播。从全球范围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仍处于创新发展初期,发达国家掌握着更多的核心技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虽起步较晚,但通过前期技术引进与大力开发,目前在一般性技术领域已正逐步赶上发达国家水平,与之差距主要体现在关键性技术领域,而这些技术正是发达国家确保其在新兴产业领域核心竞争力和获得高额利润的重要条件。为此,发达国家普遍采取了技术垄断与技术封锁等措施以防止技术传播余江、陈凯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现状与挑战——基于专利文献计量的角度》,载《科学学研究》,2012年第05期,第682-695页。。这种情况下即便引进外资,其所形成的技术转移水平亦较为有限,外资的技术进步与效率提升的正向效应也会由此大打折扣。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认为: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引进外资并没有促进相关企业技术效率的提升,其重要原因是引进外资的技术转移水平不高,参股企业技术进步较为有限。这一方面是由于本土企业技术吸纳能力较弱所致,另一方面则可能与国外企业技术垄断与技术封锁相关。因此,加快自身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建设,才应是当前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抢占发展制高点的主要策略选择。

3.其他控制要素的分析

表2还给出了规模效应以及区位因素对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企业规模变量SCAL系数为显著负数,表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规模经济性,企业生产效率随规模扩大而不断提升。这不仅与规模扩张带来的平均生产成本下降有关,而且企业规模越大,越有能力进行技术改造或引进新技术,吸引更多外部人才加入,加快生产效率的提升。地理区位变量中,GEOG1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说明苏南地区企业的技术效率明显高于苏北地区(图1)。苏南地区始终处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列,产业链较为完整,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人才与技术储备较为丰富,地区政府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也较大,这些都为企业提升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支撑。GEOG2的估计系数结果并不显著,说明苏中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不比苏北地区呈现更高效率。趋势项Trend的系数为0.0416,且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效率损失在不断增加。从表3和图1也可以看出,2011—2014年间,无论是FDI企业与非FDI企业,还是苏南企业与苏中、苏北企业,其整体技术效率均呈缓慢下降态势。

(三)稳健性检验

以模型1为参照,对比模型2~4可以发现,在加入FDI变量与其他变量的交叉项后,模型中各变量系数估计值符号以及显著性均未发生改变,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为进一步检查模型的稳健性,我们采用虚拟变量的形式替代模型1中FDI与RD变量,其中FDI=1与RD=1分别表示i企业在t期有外资持股和研发费用支出。重新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各變量系数估计值的符号与显著性以及检验变量显著性与模型1结果基本一致(表4)。同时,根据重新检验的结果,比较FDI企业和非FDI企业的技术效率可以发现,两者的技术效率仍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篇幅限制,该检验结论未列出,结果备索。,从而说明本文所使用方法在估计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时所得到的结论是稳健可靠的。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使用随机前沿模型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外资引进并未对相关企业生产效率产生积极影响,其重要原因是外资进入的技术转移水平不高,参股企业技术进步较为有限。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企业吸收能力较弱,难以吸引更高端技术向国内的转移所致;另一方面则可能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主要在于关键核心技术,国外企业普遍采取了技术垄断与封锁,外商直接投资无法形成实质性的技术转移有关。其他方面的考察发现,规模经济性与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会显著促进企业技术效率的提升,而近些年来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技术效率呈现出了不断下降的趋势。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高企业技术效率,应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在一般性技术上已发展较好,但关键核心技术较为缺乏。在技术引进受限的条件下,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企业开展持续创新,是实现技术突破的重要保证。这就需要政府在财政、税收等政策方面予以大力扶持,尤其是对企业资金融通方面的扶持,争取实现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

第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与培育并举,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在加强领军型、复合型高端人才引进的同时,政府应以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平台搭建等各种方式支持企业人才建设,全面推动产学研合作,多方位解决企业发展中的人才缺口与人才瓶颈约束。

第三,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积极鼓励企业开展纵向与横向兼并重组,推动企业规模的快速增长。推动企业扩大再生产,加快企业内生成长速度。鼓励有实力企业走出去兼并重组与收购国外掌握关键性技术的企业,在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加快拓展产业链条,加大与国际知名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借助全球资源解决企业生产中的技术瓶颈约束与人才短缺问题。

第四,加快促进企业集群形成。以产业园、高新区功能提升与转型升级发展为依托,加快企业围绕产业链的纵向集群或围绕关键环节的横向集群的形成,增强企业集群对专业高端人才的虹吸效应及对外部资金的吸引力,形成人才、资金、技术的洼地,以集聚效应不断推动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改善,提高企业获取资源要素的便利性,促进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成友,李锐,赵阳. 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效率变迁——基于1987—2012年全国29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4(9):14-22.

[2] 王滨. FDI技术溢出、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基于中国制造业1999—2007年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2):93-103.

[3] 姚洋. 非国有经济成分对我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J]. 经济研究, 1998(12):29-35.

[4] 朱平芳,李磊. 两种技术引进方式的直接效应研究——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微观实证[J]. 经济研究, 2006(3):90-102.

[5] Battese G E, Coelli T J A Model for Technical Inefficiency Effects in a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for Panel Data[J]. Empirical Economics. 1995, 20(2): 325-332.

[6] Coelli T. Estimators and hypothesis tests for a stochastic frontier function: A Monte Carlo analysis[J].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1995, 6(6): 247-268.

[7] Damijan J P, Rojec M, Majcen B, Knell M. Impact of Firm Heterogeneity on Direct and Spillover Effects of FDI: Micro-evidence from ten Transition Countries[J]. Ssrn Electronic Journal. 2013, 41(3): 895-922.

[8] Ghali S, Rezgui S. FDI Contribution to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the Tunisian Manufacturing Sector: Evidence from Micro-Panel Data[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Journal. 2011, 25(2): 319-339.

[9] Kodde D A, Palm F C Wald Criteria for Jointly Testing Equality and Inequality Restrictions[J]. Econometrica. 1986, 54(54): 1243-1248.

[10] Suyanto, Salim 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Spillovers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the Indonesian Pharmaceutical Sector: Firm Level Evidence[J]. Applied Economics. 2013, 45(3): 383-395.

(责任编辑:宋沐川)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外资
产业经济学及新兴产业群发展的思考探讨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认识和思考
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两种趋势
试论知识经济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三只猴子与新兴产业
避开新兴产业陷阱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