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妍,王宝亮,张志军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三病区,河南 郑州 450000; 2.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五病区,河南 郑州 450000)
·临床研究·
疏肝养血止颤方联合盐酸普拉克索片治疗帕金森病35例*
徐晓妍1,王宝亮1,张志军2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三病区,河南 郑州 450000; 2.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五病区,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观察自拟疏肝养血止颤方联合盐酸普拉克索片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帕金森病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口服盐酸普拉克索片,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肝养血止颤方(天麻、石决明、代赭石、鳖甲、柴胡、佛手、白芍、当归、阿胶、黄芩、桑枝、伸筋草、川芎)。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明显改善10例,改善15例,稍有好转7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明显改善4例,改善7例,稍有好转17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0.0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肝养血止颤方联合盐酸普拉克索片治疗帕金森病有较好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影响小胶质细胞介导的固有免疫反应及炎性损伤、减轻多巴胺经元的损伤来实现的。
帕金森病/中西医结合疗法;疏肝养血止颤方/治疗应用;盐酸普拉克索片;TNF-α;临床观察
帕金森病是一种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张力增高、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路易体形成、突触核蛋白沉积及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缺失为其主要病理学改变,许多患者还会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及睡眠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单纯的西药治疗虽起效迅速,但长期稳定性较差,病情易反复,依靠增加药量来控制病情,最终导致严重的药物副作用产生。目前中医药对帕金森病的治疗逐渐彰显出优势,中西药联合运用可明显减少西药使用剂量,降低西药副作用,增加长期稳定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014年6月—2016年6月,笔者采用疏肝养血止颤方联合盐酸普拉克索片治疗帕金森病35例,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70例,采用随机对照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平均(61.32±5.29)岁;病程平均(9.02±1.16)月;伴发高血压病15例,冠心病8例,脑血管病后遗症5例。对照组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平均(61.29±5.21)岁;病程平均(8.95±1.21)月;伴发高血压病16例,冠心病9例,脑血管病后遗症者6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按照《帕金森病的诊断》[2]标准,中医诊断按照《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3]。
对照组口服盐酸普拉克索片 (由德国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140579),第1周0.125 mg/次,3次/d;第2周0.25 mg/次,3次/d;第3周0.5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疏肝养血止颤方,药物组成:天麻20 g,石决明30 g,代赭石30 g,鳖甲15 g,柴胡12 g,佛手12 g,白芍30 g,当归20 g,阿胶10 g,黄芩15 g,桑枝 30 g,伸筋草30 g,川芎15 g。1剂/d,分3次口服。
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4.1 帕金森病症量表(UPDRS)评分[4]
包括4部分:UPDRS I为精神、行为及情绪评分,UPDRS II为日常活动评分,UPDRS III运动功能评分,UPDRS IV为治疗的并发症评分。采用前3部分评分。
4.2 改良Webster评分[5]
轻度障碍计1~10分,中度障碍计11~20分,重度障碍计21~30分。
4.3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试剂盒由上海建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按照试剂盒说明严格操作,于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
以UPDRS评分[4]减分率判定疗效。UPDRS评分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明显改善:UPDRS评分减分率>50%。改善: UPDRS评分减分率在20%~50%。稍有好转:UPDRS评分减分率在1%~19%。无效:UPDRS评分减分率为0。
7.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3.05,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7.2 两组治疗前、后UPDRS评分、Webster评分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UPDRS评分、Webster评分对比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7.3 两组治疗前、后TNF-α水平对比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TNF-α水平对比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帕金森病属中医学“颤证”范畴。长期以来,临床医者对本病的病机认识多集中在“肝风致颤”方面,临床治疗也以息风止颤为主,许多患者在初服方药之后虽能较快起效,但难以持久。究其根本原因,乃是对本病的病机认识不够全面所致,疏漏了肝调畅气机、藏血功能失调在本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肝主疏泄,喜升发调达。若肝失疏泄、肝气郁结,使气机郁滞不畅,则可化火、生风而致颤。此外,肝藏血主筋。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在休息和睡眠时,血归于肝;在活动过程中,血行诸经,全身筋脉得到气血的濡养才能保障正常的功能活动。若肝血不藏,不能濡养经筋,则致震颤、抖动,甚至肌张力增高、肢体僵硬强直、不能正常站立及行走,正如《素问·五脏生成》所言:“人卧血归于肝……足受血而能步……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涩同),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由此可见,采用疏肝养血治疗,使肝气调达、肝血藏盈,乃本病治疗之根本所在[5];结合息风止颤治疗,方能标本兼顾,收获佳效。
疏肝养血止颤方中天麻为君药,平肝息风止颤;石决明、代赭石均有较强的平肝潜阳作用,两者相须为用,潜阳息风止颤之效大大增强;鳖甲滋阴作用较强,具有滋阴息风之效;柴胡、佛手疏肝理气,条畅气机,使中焦气机通畅;白芍既可滋阴柔肝、息风止颤,又能养血;当归养血活血;阿胶既能滋阴养血,又有息风之效;黄芩清少阳之郁热;桑枝、伸筋草均能入肝经,有舒筋活血之效,可通经络、达四肢、利关节;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可活血行气;桑枝、伸筋草可使气血通畅。全方集疏肝养血、息风通络为一体,标本兼顾,作用全面,使四肢经络得气血之濡养,则震颤自除。
现代医学研究[6]表明:小胶质细胞介导的固有免疫反应及炎性损伤参与了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能够破坏血脑屏障,使外周血的淋巴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适应性免疫反应及炎症反应,导致多巴胺(DA)能神经元损伤。其中TNF-α是对DA能神经元具有潜在毒性作用最重要的一种细胞因子,能够促进小胶质细胞合成集落刺激因子(CSF),CSF又能招募血液循环中的巨噬细胞、粒细胞,使其聚集到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部位,在扩大炎症反应的同时破坏细胞内的钙离子平衡,加重细胞损伤;TNF-α还可通过其细胞表面的TNF受体,启动细胞内的信号级联反应,破坏突触传递和离子平衡,最终影响细胞的存活和神经元的发育。相关研究[7]显示:帕金森病患者的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患者,与UPDRS Ⅲ评分呈正相关,能够衡量帕金森病患者DA能神经元的损伤程度,可以作为评判病情及临床疗效的指标使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疏肝养血止颤方联合盐酸普拉克索片治疗帕金森病有较好疗效,显著降低患者的UPDRS评分和Webster评分,降低血清TNF-α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影响小胶质细胞介导的固有免疫反应及炎性损伤、减轻DA能神经元的损伤来实现的。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心理学与行为神经病学组.帕金森病痴呆的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9):635-637.
[2]张振馨.帕金森病的诊断[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6):408-409.
[3]隆呈祥.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15(4):39-41.
[4]陈海波,王新德.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9,18(1):61-62.
[5]王君胜,汤学宇,周国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4):19-20.
[6]崔冬生,顾平,耿媛,等.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变化[J].河北医药杂志,2009,31(11):1285-1286.
[7]赵雪晴,牛平,苏岑,等.帕金森病患者血清TNF-α、sTNFR1、sTNFR2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29(10):901-902.
(编辑 颜 冬)
1001-6910(2017)03-0025-03
R745.1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7.03.10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3A360577);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2013ZY02003)
2017-01-18;
2017-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