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
摘 要:随着初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各学科也相应地提出了新的教學目标,其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一。结合了实际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些见解,希望能为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素质教育贡献力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敢于尝试创新型的教学方法。为此,本文就以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列举出几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一、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的自我得到展现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智力开发的有效拓展途径。作为最高思维的创新能力,只有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创新能力不是天才的专利,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给予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对学生的思维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为学生提供一个“敢说”“敢问”的课堂氛围。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1)态度亲切。教师用亲切和蔼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会将学生与教师的心里距离拉近,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到情感的满足。(2)亦师亦友。教师对待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处在平等的基准线上,特别是学习成绩或者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做到帮助而不指责,引导而不包办,要充分相信每个学生的创造才能。教师更应对学生敢于创新的言论表示鼓励,引导更多学生的自我展现;教师自身更应提升个人魅力,用幽默风趣的言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
二、抓取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语文学科在人文内涵上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其中所选取的教材更是蕴含丰富的创新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丰富的创新资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教材描写创新性的“物”,例如,声势浩大的“安塞腰鼓”、巧夺天工的“核舟”等,这些“物”正是人类创造力的完美展现,亦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最有说服力的材料。教材还有很多展现创新性的“事”,例如,墨子劝说公输班、唐雎不辱使命等等,这些所记叙的“事”无不充满了创新精神,利用这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事例给学生带来的心灵上的震撼,对学生的思维开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教材中还有大量描写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例如,古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机智聪敏的晏子等,这些人的种种事迹都对学生的思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由此可见,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非常多元的创新资源,只要教师善于抓取教材中的这些创新因素,再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导出,相信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遵从学生的主观意愿,给予创新的空间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其中也特别强调学生作为不同个体的个性发展。究竟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呢?
1.构建教材与生活的桥梁,提高开放性
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要求学生靠近生活,走进自然,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进行写作。根据新课标思想,中学生在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中,要记录真人真事,从自身的现实生活中抓取人的优良品质和事的所感所想,抒发出真情实感,在生活中明理与成长。而传统的以“教师、教室、教材”为轴心的作文模式显然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造成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陷入“挤牙膏”的困境,最后写出来的多为“大白话”“流水账”式的荒诞言论。因此,教师应多带领学生走近大自然,开阔学生的眼界,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开放,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2.不过分约束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如何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还需教师的极力配合。当学生表现出想说和想做的意愿时,教师不应过分约束,要给予其充分发挥的机会。在学生想说的时候,教师应积极引导,对可取之处要及时鼓励,有偏颇之处要及时指正。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避免学生陷入常规性思维模式,从而造成创新意识的下降。例如,在《愚公移山》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抛出“为什么愚公一定要移山,而不是选择搬家呢?”然后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进行课堂讨论,再经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明白本文主要意图是借事明理。这样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不自觉地融入其中,思维也得到了空前的活跃。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发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充分拓展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创造力,才能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找到立足根本,成为新时代需要的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芳.略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2015(1).
[2]吴彤.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