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从“质疑”抓起

2017-06-16 16:05王炎锴
课外语文·下 2017年4期
关键词:质疑语文课堂习惯

王炎锴

【摘要】质疑是思维的源泉,是探知的动力。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应具备相应的质疑能力。本文从课前预疑、课上掌握质疑途径、培养质疑意識、创设课堂适疑的师生氛围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语文课堂;质疑;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课堂教学中,“教”应为“学”服务,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对学生起引导作用,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无论是哪种教育模式、流派,无疑都应遵从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受益者。作为教师又该如何帮助学生受益呢?

这一问无疑找到了开启大门的钥匙。

“质疑”解释为:疑,疑问、疑惑。谓心有所疑,提出以求得解答。

孔子说:疑为思之始,学之端。语文课堂需要有质疑的态度、探索的欲望。学有所思,才会有所获。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是展开学习、获取真知的必要步骤。质疑是一种可贵的创造力,在学习过程中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如果没有大胆生疑、勇于解疑的精神,就不可能有创新。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若能帮助学生掌握“质疑—解惑”的方法,使之成为自身的一种学习习惯和能力,即便脱离了书本课文的制约,到更广阔的语文环境中去,也将受益终身。

在语文学习中,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学好语文的坚实基础。其中,“边读边想”绝对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在读书过程中,要领会文章的含义,必须边读边想,边领会边揣摩,带着质疑的心态去读一本书,脑子转动起来,思维活跃起来,往往会让你有很多新鲜的发现。否则,茫然读了之后,脑子里只有一片空白,甚至连最表面的知识也没有印象,倒不如不去读,免得浪费时间。只有做到了边读边思,读后才有所收获。此外,让学生带着质疑之心来读书,还可培养学生养成抓词抠句、咬文嚼字、悉心揣摩的良好读书习惯。时间久了,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会逐步成为一种强大的阅读能力。

“无疑者须教之有疑”,质疑问难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呢?

一、阅读前置,课前预疑

在课前,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前导读学习课文,提出问题。通过这种课前预习,学生边读边想,尝试读懂课文,记下没弄懂的问题,提出有困惑、有异议的和自己感兴趣想知道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包括:通过读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哪些地方想不通?你有哪些好的建议?懂得了什么道理?这样在课中和课后,老师和同学们通过讨论再来把这些问题解决。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活跃,更容易发现问题,避免了自读的肤浅性,促使学生带着问题来读课文,在问题得到解决后,则会在脑中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对文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帮助学生掌握质疑的途径

(一)对题目提出疑问

课题作为题眼,是通向全文的大门。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审题质疑,引导学生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根本的方向提出质疑。学生有疑,即在思考,就有了探知的动力,主线明晰,对文章就有了整体的把握。如《捞铁牛》一课,学生提出质疑:铁牛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要捞铁牛?谁捞的?怎样捞的? 一下子把握住了文章的主线。

(二)对修辞处提问

例如《珍贵的教科书》一课的第二自然段:“当时,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拿黄土块代替。最困难的是一直没有书,只能抄一课学一课。我们多么渴望有一本印好的教科书哇!”这里连续使用三个“没有”,这一排比句起到了什么作用?强调了什么?

(三)对标点符号提出疑问

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再如《瀑布》一课最后一节:“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为什么“如烟,如雾,如尘”中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四)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提出质疑

如《倾斜的伞》一课,在丹丹与外公的对话“‘外公,伞歪了。外公抬头望了望,笑眯眯地说:‘没歪呀。我困惑了:‘怎么明明是歪向我这边了呀!外公笑而不语”中,丹丹困惑于什么?她不明白的是什么?

三、教学过程中变无疑为有疑,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

在我们的日常阅读中,会发现初读过程中常常读后无疑,学生了解了课文的表层含义,却往往发现不了更深一层的意义。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在指导学生读书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的思维在某句上定格,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如读到“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有了更高、更远、更绚丽的梦想”这一句时,老师可引导学生针对本句提出问题。慢慢地,通过类似的锻炼,学生自然而然地便会自己从文章中发现问题。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爱问

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十分关键的一点,和谐的师生关系会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的思维会发展得异常活跃。当学生把老师当作一位和蔼、友好的朋友看待时,自然敢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文章的各种感觉、怀疑提出来,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交流状态。而对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不管他们所提的问题是否有思维价值,都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强调“能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是爱动脑的孩子”,维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从而学生会以能问、善问为荣,从而乐之爱之。

总之,教者要意识到“疑”是学习、探索的动力,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遵循“还课堂于学生”的初衷,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质疑语文课堂习惯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