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路外停车场缺口分析

2017-06-15 14:59李永弟
城乡建设 2017年6期
关键词:泊位核心区缺口

■ 李永弟 逯 斌

公共路外停车场缺口分析

■ 李永弟 逯 斌

停车设施是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好停车设施的供需关系是实现城市动态交通畅达运行的保障,同时也对城市交通出行模式产生深远影响。在大力倡导公交优先的同时,对停车设施进行合理布局,引导民众合理使用小汽车,可以保障城市交通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中小城市的停车矛盾主要集中在核心区,核心区的拥车率较高,居住类等停车的刚性需求大,停车供给面临严峻考验。需要寻找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解决中小城市“停车难”问题的路子。

一、停车设施分类

停车设施分三大类型:配建停车设施、公共路外停车设施和公共路内停车设施。配建停车设施是专门为特殊用户服务的停车设施,用于建筑物本身产生和吸引的停车需求的供给,在解决全社会停车总需求中占主体地位;公共路外停车设施是指在道路红线以外为社会车辆设置的公共停车场地,具有开放性强和对动态交通影响较小的特点,在停车结构中居辅助地位;公共路内停车主要用于短时停车,具有方便性和临时性,但挤占了动态交通资源,在停车设施中起调节和补充作用。只有这三类停车场的构成比例相协调,才能保证城市停车系统有效运行。

二、停车结构与缺口分析

(一)停车结构存在的问题

停车结构是在停车政策的引导下确定的,而停车政策是为解决具体问题制定的。当前中小城市停车结构普遍存在的问题是:(1)停车配建指标偏低,建筑内部的停车需求向外溢出,导致溢出的车辆侵占公共空间,特别是部分车辆占用消防通道等城市生命线停放,对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公共路内停车位由于建设成本低,受到了城市管理者的“青睐”,过多的路内停车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势必随着中小城市机动化程度的提高对动态交通产生不利影响。(3)对于本文重点讨论的公共路外停车场,由于停车者需步行一段距离才能到达目的地和缺乏必要的停车收费差别化引导,长期以来此类停车场的建设严重不足。在目前要求各单位提高停车配建水平面临重重困难和路内停车泊位逐渐减少的背景下,急需在研究区域内选址建设公共路外停车场,建设规模需由缺口分析来确定。

(二)停车缺口分析

停车缺口是公共停车场规划方案的重要结论,确定步骤如下:

图1 公共路外停车场规划技术路线

(1)根据停车发展战略的要求进行全社会停车需求预测,可采用基于机动车保有量的方法进行预测。

(2)对于中小城市一般认为公共停车泊位占停车总规模25%左右是合理的,从而确定公共停车总需求。

(3)在此基础上对停车需求的空间分布进行预测,预测方法采用机动车OD吸引量预测法。预测的基本思想是建立与交通规划四阶段法中交通小区划分相一致的停车分区,认为各个交通区的公共停车需求量与该区的机动车吸引量(即到达量)成正比关系,因此可以根据交通需求预测得到的机动车OD出行矩阵中的吸引量来计算各个交通区的停车需求比例,然后将公共停车总需求分摊到各个停车分区。

(4)根据交通管理的需要,在上述分区中确定核心区和外围区,对这两大类地区实行不同的停车供给策略,计算出各区公共路外停车场所需承担的泊位数。

(5)与各区现有公共路外停车场提供的泊位数做比较,确定出规划年各区的公共路外停车泊位缺口。

三、公共路外停车场布局与核心区内选址

(一)布局方法

从城市交通整体发展的角度预测出的公共停车需求以及基于交通小区的公共停车场分布,只是宏观、中观意义上量的控制,如何落实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因此,通常还需要根据具体的用地布局,在保证一定服务范围的前提下,尽量使停车场分散布局,以避免因流量过于集中所带来的道路压力。考虑到城市不同功能分区停车问题严重程度不同,应采用不同规划方法和规划策略对停车设施进行布局,以实现规划的控制性和工程可实施性的协调,并综合考虑建设成本、拆迁难度、改造效果等因素,合理选择布局。

(二)核心区选址

在核心区用地十分紧张的区域建设公共停车场应该做好充分的论证。一方面不要过多地建设成本极高的停车场;另一方面,不宜建容量过大的停车场,避免导致更多的车辆进入原本已经拥挤的市中心区。新建的路外停车场应禁止将出入口直接设置在主干道上,在道路交通容量无法满足增设停车用地带来的额外车流的区域不再增设停车设施。核心区填补停车缺口的形式除了利用原有平面公共停车场进行改、扩建外,还可利用城市边角地块、立体空间等建设规模较小的停车设施,使停车设施更便于灵活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广场绿地是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而在核心区用地紧张的压力之下,利用其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既能解决“停车难”问题,又实现了地块的复合利用,同时也不损害城市的生态环境,是停车立体化的一个很好思路。

国内大城市已提供了一些很好参考和有益的尝试,例如图2和图3所示的南京市公教一村体育场人防工程地下停车场和金陵中学门前绿地地下停车场的经验,这些经验的借鉴对于中小城市开拓停车发展思路具有现实意义。

图2 南京市公教一村体育运动场下停车场

图3 南京市金陵中学旁绿地下停车场

四、案例分析

基于以上停车缺口分析和布局选址的研究,以苏北某城市为例,对中小城市应用此方法的过程及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根据机动车保有量的预测结果,计算该市2015年全社会停车泊位需求总量约为2.39~2.59万个,推荐预测值为2.49万个;到2020年时约为4.70~5.56万泊位,推荐取值5.13万个,然后根据类似规模城市规划经验,确定2015年和2020年公共停车泊位需求总数约为0.62万个和1.28万个。

基于机动车吸引量预测的各区公共停车泊位需求量示意表

如图4所示,将运河以北规划区域划分成A~L共12个停车小区(与四阶段法交通小区划分一致),以此构成停车需求预测的骨架,并确定C、D、F、G、H五个区为核心区,除此以外为其它地区,以便于对不同地区采取差别化的停车供应策略。

图4 交通小区及核心区划分图

采用机动车OD吸引量预测法进行分区公共停车需求预测,并对核心区和其它地区的结构指标做差别化处理。在核心区的停车供给策略上,引入交通需求管理的理念,将核心区停车供给水平限定在需求量的90%左右;其它地区由于交通压力较小,故路内停车比例可相对核心区稍高一些。根据停车供应分析,2020年该市需提供9421个公共路外停车泊位,其中核心区4297个,其它地区5124个。考虑现状保留停车场的分布,2020年核心区内的公共路外停车缺口情况如下表所示。

2020年核心区内各区公共路外停车泊位缺口

对于核心区内停车场规划,按可行性和必要性对规划建设的停车场进行排序,以确定建设时序。由于近期规划主要为了缓解当前停车问题突出地段的停车供需矛盾,项目建设的紧迫性强,因此近期规划停车场主要面向核心区路内停车过多的路段(如人民路、淮海路、众兴路等),采用刚性布局,选址时考虑了拆迁难度等因素,并通过对绿地、沿街学校操场的调查进行最终位置确定;远期采用半刚性布局,其位置依据未出让用地分布和周边地块用地性质确定。

近期规划新增(扩建)公共路外停车场4处,占地面积2.125公顷(其中地下面积1.375公顷),共提供850个泊位;远期新增10处,占地面积约7.5,可提供3000个泊位,能够基本满足此停车政策引导下的远期公共停车需求。

五、结语

停车缺口分析决定停车场建设规模,与停车场选址是一个互动协调的过程,即有时必须根据用地条件的限制相应调整停车政策,通过差别化的政策来改变供给结构,进而影响建设规模。多数停车场选址的理论模型由于需要标定的参数很多,在交通基础数据严重匮乏的国内中小城市应用起来相当困难,本文通过充分利用四阶段法中居民出行调查得到的OD矩阵,找到了公共停车需求与小区交通吸引量的关系,计算方法简单易行。

中小城市核心区土地开发已基本成型,选址新建公共路外停车场难度很大,通过刚性布局与半刚性布局相结合的方法能够保证规划的有效实施。同时借鉴大城市停车场建设形式的成功经验,规划若干地下或机械式立体停车场进行近期建设,以化解供给严重不足地区的停车矛盾。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市政园林配套中心)

猜你喜欢
泊位核心区缺口
基于泊位使用特性的停车共享策略方法
必须堵上尾款欠薪“缺口”
公共停车场内过饱和停车诱导研究
堵缺口
打造永久“大粮仓” 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基于排队论的区域路内停车最优泊位占用率研究
我国医学物理师缺口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