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浦盈港东路人性化空间整治

2017-06-15 14:59蔡丽艳
城乡建设 2017年6期
关键词:东路街道整治

■ 蔡丽艳

上海青浦盈港东路人性化空间整治

■ 蔡丽艳

街道整治是城市物质经济发展和市民精神文明提升的必然产物,是城市形象的“美化运动”。本文以上海市青浦区盈港东路街道整治为例,提出城市公共利益理念下的绿色生活、活力生产、特色文化、智慧管理等街道整治策略,并以此为基础阐述盈港东路的街道空间整治内容和设计方案,揭示街道整治的本质是公共空间的整治。

一、街道现状

(一)街道整治设计的范围和内容

盈港东路(青赵公路-汇金路段)街道隶属于青浦区,轨道交通17号线漕盈路站、青浦站和汇金路站三个地下车站位于盈港东路街道正下方,出入口多数设于盈港东路上。轨交车站的建设使街道人流量增多,商业价值逐步提升。街道的整治范围,横向长度:盈港东路(青赵公路-汇金路段);纵向宽度:盈港东路道路红线到两侧第一层建筑界面之间,整治内容涉及建筑景观、绿化景观和市政景观等方面。

图1 盈港东路街道整治范围(横向长度)

(二)街道现状梳理

盈港东路(青赵公路-汇金路段)道路红线为50米宽,两侧以居住用地为主,配套商业娱乐、教育文化、行政办公等服务设施用地。街道除了承担交通职能外,亦是提供居民生活、生产、活动交流的主要场所。现代建筑类型较多,建筑风格多样化,以住宅建筑为主,同时涵盖生活服务型商业、中小规模的零售业、餐饮业,以及社区服务设施:学校、社区诊所、社区活动中心等。由于盈港东路的扩建和地铁站的建设,人行道、商业前广场多被侵占或废弃,滨水景观和街头绿化体系不明确,空间体系紊乱,街道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未能较好地展现城区魅力和场所精神,街道整治迫在眉睫。

街道整治

二、街道整治策略和目标

(一)街道文化和整治目标

盈港东路(青赵公路-汇金路段)是一个生活服务与商业混合的街道区域。建筑风格多样,以“新古典、简约式”风格为主,色彩方面依据青浦水乡内敛温婉文化特性,以“淡渲蓝绿、柔雅灰白、魅力淡彩”为主色调,展现城市文化底蕴,营造清新淡雅街道氛围,同时亦展现了盈港东路街道空间的包容性和时代性。

盈港东路(青赵公路-汇金路段)街道空间整治的目标在于区分慢行交通、静态交通和机动交通,在弱化机动交通,完善静态交通,强调慢行交通的基础上,突出街道活动,尊重街区历史,统一建筑风貌,完善市政和景观设施,以场所空间的营造作为街道整治实现的主要目标,通过整体空间协调塑造活力多样化的街道场所。

(二)街道整治策略

景观都市主义由建筑景观、绿化景观等“点”转向城市场所的“面”,暗示着城市公共空间营造的发展趋势,这样的空间更注重场所延续性和积极性,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公共利益优先”,从经济价值观、生态观和社会平等性等方面强调了特定的受益人群,体现了街道空间的“共享性”,继而发展出“创造性和智慧性”的特征。

1.共享模式下的生活街道空间

共享模式存在公共空间和公共性,社区居民共同分享商品、服务和基础设施。街道作为服务设施的承载体,要还公共空间于民,因此共享模式下的街道空间整治包括提供共享空间、共享设施和共享环境。共享空间是资源的再利用和集约,通过用地的梳理,集约公共空间,还空间于民,并提供共享设施,包括绿色出行、设施完善等;共享环境包括改善街道生态环境品质,提升城市环境小气候的调节能力。

2.经济价值下的生产街道空间

经济繁荣是活力街道的重要体现标准。活力街道更是满足生活、生产等多重标准的街道。生产型街道包括产业业态的整理和空间的创意创新,活力的街道业态既能丰富街道的空间功能,亦能提供本地生产型的岗位,有利于街道生活空间的稳定性。第二空间应该鼓励多样的生产活动,在连续开放的空地中央设置商业活动、艺术活动,有意识地设计布置创意空间,吸引多样化人群的聚集,促进地区经济活力。

3.文化价值下的风貌街道空间

城市街道往往是人的需求的体现,是城市价值观、发展观、文化观的多重体现。大体量的建筑群和街道界面往往是居民对街道风貌的印象判断。特色文化风貌下的街道整治包括对建筑立面和街道界面的整治,连续的建筑立面和街道界面,构成景观的连续性,形成统一且清晰的街道风格,展现街道的地域文化内涵,增加城市魅力。

4.数据平台的智慧街道空间

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共享模式下,大数据必然会创造智慧之城。智慧街道的建设以市政设施和街道家具设施的完善为载体:如服务设施、引导设施、市政设施等,通过信息化大数据平台,连接公众手机APP,提供实时动态信息,在提高服务效率的同时也形成有效的智慧管理机制,提高街道的管理能力和行政监督能力。

三、盈港东路街道整治研究

(一)共享模式下的生活街道空间

1.共享空间和共享设施

梳理盈港东路两侧的用地,分解出滨水绿化、建筑灰空间、退界绿地、退界广场、街道公园等绿化斑块:滨水绿化可通过地形的调整来活化滨水空间;建筑灰空间可采用“停车场+休闲广场”的形式进行空间改造;退界广场以硬质铺地为主,主要作为中小型商业的前广场,集散客流并提供多化的活动和主题功能;退界绿化通常以线性绿化、城市防护绿化为主,与街道公园绿化等形成街道的景观绿化带。硬质铺地的空间设计多倾向敷设慢行步道,设置自行车、汽车等停车场所,便于交通的接驳;软化绿化空间的设计多倾向配置遮阴乔木,完善座椅、照明等设施,提供休闲空间。

图2 退界广场的整治意向

图3 建筑灰空间的整治意向

2.共享环境的营造

积极营造共享环境通过美化环境来实现:立体绿化、地面绿化和滨水绿化。对建筑屋顶、建筑立面、临街墙体、桥梁道路等开展立体绿化、拓展绿化空间。对硬质铺地进行优化,增加渗水性植草砖,通过地栽、种植槽栽植或盆箱栽植的方法,增加地面绿化覆盖率,降低地表径流量,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实现补充地下水源的目的。对滨水环境补充美化植物和清洁植物,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滨水景观的观赏性。

上海市容

(二)经济价值下的生产街道空间

1.业态功能的更新

对沿街业态进行梳理:盈港东路两侧的业态以商业、娱乐、餐饮、中小型零售业及生活服务为主,传统的底商和独栋中小商业模式延续了既往的街道生活,其中商业密集区的单侧界面长度大概在1200米。依据《上海街道设计导则(公示版)》提出的“单侧店铺密度宜达到每百米7个以上”的条件,盈港东路的商业界面属于积极界面。但是存在一些工业及工业服务产业,由此带来的大型车辆对动态交通的冲击为街道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同时影响了环境美化,亟需将此类业态更新置换,激发商业业态的连续性和活力性,创造多效益的生产岗位和经济价值。

2.活力空间的创新

街道空间的活力主要来源于人的各种活动,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人要参与公共活动并适应场所空间。拓展原有街道的公共空间,丰富其活动内容,满足不同时段的社会活动,给予社区居民更多的人文关怀。引入创意文化和创意活动,联系居民日常行为和生活,围绕围栏、座椅、报刊亭、垃圾房、雕塑、小品、井盖等提出创意设计,增加街道空间的趣味性。不同社会文化的交流融汇,让人产生归属感,使街道空间更具有包容性、共享性和创新性。章搭建。商业和商务办公需研究不同年代建筑的特点和形式,找出共同点和规律性,去除冗余的装饰,加强文化元素的特征,使得装饰细节、色彩、材质等方面保持一致,整个建筑界面和谐统一而富有韵律,展现特征鲜明的风貌景观。

2.街道界面的协调

街道界面需纳入人的情感因素,在视觉上形成连贯性和观赏性,才能充分展现街道风貌。街道整治中铺地形式的差异可以表达不同空间的转换、过渡和分界,盈港东路上要用铺地区分人行道、盲道及广场空间。现状的围墙多数采用镂空式,墙内外的景观相互渗透,设计中会继续沿用这一形式,并加入水乡文化的元素装饰;建筑构件方面尽可能保持一致,鼓励盈港东路沿街底层建筑设置建筑挑檐、遮阳棚、雨棚等设施,有骑楼的保留骑楼,便于行人能够利用连续的街墙进行遮荫,对骑楼、有雨棚、无雨棚等不同形式,规范其屋顶户外广告和临街门店招牌的位置和规模尺寸,室外空调机位统一隐藏在广告店招后面,统一化的整治手法可提高建筑界面的整体性。

(四)数据平台的智慧街道空间

人性化街道空间的第一要素是安全性和舒适性。大数据和互联网的集合下,盈港东路的各类服务设施可借助大数据平台实时提供各类动态信息。鼓励提高密集使用区的服务设施数量:如垃圾箱、井盖、活动厕所、报刊亭等,解决周边民众的使用问题;引导设施:包括道路标识、地图系统和广告牌,有条件的在公交车站设置信息展示板,在街道、交叉口等地方设置自动翻页广告设施,给人予方便;市政设施:鼓励架空线路入地化,促进街道容貌的整洁有序化;变电箱、电信箱、配电等大型市政设施采用多箱合并或一箱多用等方式。此外照明系统和无障碍系统,可以增强信息化和自动化功能,应对不同使用对象和使用时间,以人性化的视角和感受,不断完善街道的智慧服务体制,提高智慧管理水平。

(三)文化价值下的风貌街道空间

1.建筑立面的协调

建筑形态是多样和复杂的,想要塑造街道的文化色彩和活力形象,需通过建筑外立面的整修来表达文化情感。住宅建筑往往涉及到权属和多个业主问题,不能开展大面积或者颠覆性的整修,只对外立面进行原样复原和粉刷,并拆除违

四、结语

街道空间是一个有人情味的公共空间。单纯的建筑设计和规划设计都是缺乏生机的改造,只有把街道当做有人情味的空间和场所,才会有充满人情味的城市。

(作者单位: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猜你喜欢
东路街道整治
吉林省吉林市松江东路小学校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北京东路的歌谣
专项整治
热闹的街道
黄河三角洲东路梆子的传承发展与价值探究
热闹的街道
十里桃林平东路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