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济古村 人间瑰宝

2017-06-15 14:59居吉荣
城乡建设 2017年6期
关键词:古村古村落古建筑

■ 本刊记者 居吉荣

查济古村 人间瑰宝

■ 本刊记者 居吉荣

十几个荷兰、法国人缘何不远万里,慕名来到中国,选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栖居;一个平淡普通的古村落为何每年迎来成千上万的游客;一个区位优势并不明显既不靠城也不挨镇的小村庄缘何成为200多家高校的驻点写生基地……

“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对于查济的印象最初是来源于这首描写查济古村的诗。在安徽的南部,山峰连绵不断、层峦叠嶂,近200座古建筑点缀其间,山凹中有个小古村—查济,古称查村,为查姓聚居村落。解放后,建乡分村,以贯穿古村的溪流为界,溪北为新查村,溪南以查姓郡望济阳为名,乡名取两村首字为名,查济由此得名。

正如古诗所言,查济确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

小桥·流水·杏花天

查济位于皖南泾县西南桃花潭镇内,南连黄山区,北邻青阳县,处于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襟抱中,格外山清水秀。村落四面环山、三溪流中。村依河而建,两岸及巷陌皆用石板铺砌。路随水转,曲折迂回,绵延数里。正街以外,宅第散布,高低错落,疏朗有致,是一派天然淳朴之田园景色。

查济古村选址布局奇特,古村沿三溪而建,村落四周布有四门三塔;村内古建丰富,古建筑从元至清,且门类众多,有村门、宝塔、牌坊、庙宇、社坛、祠堂、古桥、民居、古井、古墓葬、惜纸炉等等,如同古建博物馆。这些古建筑三雕精美,特别是花砖乃地域独特的建筑装饰材料;古村人才辈出,明清两朝,共出进士13名,举人95人。当代名人、向邓小平谏言恢复高考的第一人、中科院院士查全性便是查济人。

查济地处徽文化与皖江文化过渡带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地域文化,是研究徽文化影响边沿或徽文化扩展扩散与皖江文化交融的生动实证。

古建筑,被梁思成先生称为“民族的记忆”,而古村落更加包罗万象,蕴含了文化、经济、政治、建筑、哲学、历史、艺术、科学、技术、美学、景观、生态等许多学科领域,是中国过去社会的高度物化,是千余年历史的缩影结晶,文学家称其为精神的家园、民族的根。习总书记说:“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要在当前日新月异一体化的城镇化大潮中不迷失自我,在社会主义美好乡村建设中走出自己的路,从而“风景这边独好”。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被禁锢,深藏皖南山区的查济村人多田少的矛盾越发凸显,经济不断衰败,历经沧桑的古建筑维修举步维艰。进入“破四旧、立四新”时期,一些珍贵的建筑被随意毁坏、拆除,有些传统文化、传统技艺也被当作封建迷信,成为破除的对象。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农村承包责任田的推行,自然经济开始复苏,但作为生产队粮点的祠堂也完成了它的使命,退出历史舞台,进入迅速的消亡期。幸好县文化局联系查济乡,他们的及时进言得到原查济乡政府的重视,在乡人代会上还把二门(钟秀门、平顶门)二塔(如松塔、青山塔)、宝公祠等古建筑列为乡保单位,并进行简单维护,应该说在当时的封闭的边远山村是了不起的创举。接着还在这个山村承办过宣城市文物保护年会,从此在古村播下了文物保护的火种。1990年,如松塔、青山塔被县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时代的制约,文物的保护工作缺少专业人员、专项资金,文物保护无论在意识还是行动亦或经济能力上都还非常薄弱。

上世纪九十年代,泾县实行撤区并乡的区划调整,原查济乡被撤并。在经济基础极为落后的地方,上层建筑的文化势必边缘化,查济的古建筑保护力也愈加弱化。当一座曾作为学校的精美祠堂濒临倒塌无奈被拆卖时,当年播下的文物保护的星星之火终于燃烧。1995年1月,查济村内离退休干部、教师和社会贤达共五十八人自发成立了“查济古建筑群保护协会”,制定了《查济古建筑群保护协会章程》,他们不仅叫停了此次的拆卖,还遵照《章程》各尽其力,身体力行,清理河道、维护祠堂、修复桥梁、收集散落民间的民居构建……他们的行动得到公众的积极反映,村民纷纷拿出祖传的物件陈列于二甲祠中,作为民俗博物馆对外开放,自愿为地方古建筑群的保护做出无私奉献。“查济古建筑群保护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查济古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始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保护工作也从朴素的情感到有思想、有组织的阶段,古村落保护力量得到了明显的壮大。

中国写生第一村

一些古村落得以保护下来与美术家是密不可分的,查济也不例外。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热爱古村创作的著名画家鲍加、柳新生、罗朗来到查济,他们笔下的美丽古村感染着村民,他们对保护古村的呼吁震撼着村民,他们介绍美院人员来写生富裕着村民。随后,央美教授王维新、鲁美教授杭鸣时、上海油雕院院长罗朗、安徽省书画院院长王涛,纷纷在查济建立自己的工作室。现如今查济有众多的美术工作室,有全国二百多个艺术院校的写生基地。随着他们作品的流传,查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影视界也接踵而至。可以说美术家的言行进一步唤醒了村民,使村民坚定了保护的自觉性与决心,他们对于查济古村的保护也功不可没。

1998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将厚岸乡查济民居宝公祠、二甲祠、洪公祠、德公厅屋、进士门、怀素堂,共计六处明清古建筑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泾县县政府邀请著名文物专家罗哲文、谢辰生来考察指导工作,专家对查济古建筑、村落格局、周边环境给予的高度评价进一步鼓舞了人心。2001年查济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查济古建筑群的保护上升到了国家层面。2005年,县政府通过机构改革,成立查济古民居保护和开发利用办公室,后又更名为查济景区管理处,同时出台了《关于加强查济古民居景区管理的通告》,进一步强化对查济古建筑群的管理与保护。2007年,查济景区管理处邀请同济大学着手编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查济古建筑群保护规划》。2012年5月省政府予以批准发布,从此查济古建筑群的文物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007年,查济村被批准为首届中国景观村落;2008年查济村被国家住建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首批中国传统村落。2012年9月省建设厅组织评审通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查济保护规划》,查济古村的保护经历由个别精美建筑到古建筑群、再到整个古村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不仅是保护对象量的变化,而且是保护对象体系的形成,保护认知的提升,古村落保护工作已日渐成熟。他们把古村的保护纳入村规民约,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自己的特色,突出历史的原汁原味,打生态、文化牌。查济文物保护协会一如既往地热衷文物的保护,还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致力于非物质文化的挖掘与保护。新成立的查氏宗亲会、旅馆协会也把“自觉带头保护查济古建筑”作为协会的章程要求会员严格遵守。现在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民众支持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走向世界的查济古村

据皖南印象文化公司曹建南经理介绍,由于较长时间的封闭发展,查济古村的经济曾经比较滞后。为此,投资少、见效快的旅游产业无疑是带领古村落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能够增加乡村经济收入,提高当地生活水平,扩大乡村就业率,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因此,他们选择了旅游这一既能符合村民的愿望,又能集聚资金有效保护古村的产业作为发展突破口。

旅游业的社会性和文化性特性,为弘扬地方文化提供了契机和条件,使本地的民俗文化借助旅游而日益发展、交流、传播、发扬光大。如蒲包扇编织工艺,由于旅游业的促进,不仅让老艺人有了用武之地,还培养了新艺人,使这一工艺得到很好的传承。他们结合现代广场健身活动,挖掘了传统的“莲湘舞”,结合龙的崇拜,恢复消失了几十年的龙灯会。

旅游发展促进了查济古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交通状况,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通过争取项目,修复古村石板道5000余米,全村安装上仿古路灯,开发了查济旅游商业步行街。由于旅游经济的发展,各通讯企业争先开通查济的业务,银行也抢滩在古村设立,村外KTV、野外营地也建立起来,群众的生活便捷而又多彩。

随着查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游客数在查济村逐年递增,旅游业已渐渐成为了查济村的支柱产业。从事旅游经营的村民达到了千余人,带动了当地40%的农户。从事的行业包括旅游服务、农家乐、旅游商店、土特产店等等;其中农家乐60余户,有床位2000余张,旅游经济收入5000余万元。

美哉,查济,古镇宛若人间仙境。神奇查济,迎来世界的目光;美丽查济,山水相依,和谐共生。查济古村犹如千年沉睡土封的老窖陈酿,随着近年旅游的开发,醇香四溢,使无数游人“沉醉不知归路”。查济是天人合一、有千余年文明传承的古村落。流连在查济古村,徜徉在山水之间,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到处是森林,这里是洗肺的好地方。此时,您一定身心安住、气定神闲,仿佛又回到魂牵梦绕的家园。

猜你喜欢
古村古村落古建筑
《古村小巷》
古村新景
古村之晨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古村——大芦
中国古建筑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山西古建筑修葺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