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君
【摘要】“互联网+”时代,党报等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事关筑牢思想主阵地、掌握舆论引导主导权,是不容推卸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然而,在融合发展的大势之下,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媒体融合并非对党报原有的传统全盘否定,而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实现有力融合、有机融合、有效融合。唯有把握好党报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变”与“不变”,依托特有的优势和影响力,党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才会在新时代中进一步呈现。
【关键词】媒体融合;优势互补;传播力;公信力;新型主流媒体集团
当前,新兴媒体更新了人们信息获取的方式,实现了随时随地、即时互动。在新的传播形态下,党报等传统媒体如何转型突破,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纵观一个时期以来传媒业的探索发展,结合河南日报的有益尝试,可以清楚地看到,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为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融合发展这场硬仗面前,河南日报围绕舆论引导和信息服务两个基本任务,以内容为根本、用户为中心,从“短平快”的微博随手发、网站新闻瀑布流的及时传播、更具传播力的微信移动终端传播、二维码网络视频的便捷可视传播,到纸媒深度权威发布,一批批优秀的矩阵式全媒体报道正次第呈现,“党”字号全媒体记者日臻成熟。
一、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
随着自媒体、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兴媒体迅猛发展,新闻传播和生产方式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媒体面临严峻挑战。有资料表明,传统媒体的用户正不断流失、广告呈现批量转移、人才持续流失,传播的核心竞争力也正逐渐削弱。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当世界成为“地球村”“人人都有麦克风”,传统主流媒体不走融合发展之路,就有被边缘化、丧失舆论主导权的危险。[1]面对冲击和挑战,如何适应新兴媒体特点,拓展主流声音传播途径,扩大主流媒体覆盖范围,占领新兴舆论阵地,成为摆在传统媒体面前的重要课题。
对党报这个典型的传统媒体来说,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不仅事关生死存亡,更关乎筑牢思想主阵地、掌握舆论引导主导权的时代使命和历史担当。这也就意味着以传统媒体为代表的官方媒体在新传播技术下需要改变已有的话语权掌控方式,适应新的信息传播格局,实现自身转型。[2]对此,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提出媒体融合的战略,强调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传统媒体才能走出转型的阵痛,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这一论断,为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加快转型、做好新形势下的舆论引导确立了目标,指明了发展方向,标志着我国传媒界一场重大变革正式开启。
变则通,通乃融,融而兴。综观国内外媒体融合发展的历程和现状,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一是核心技术推动,打造新传播平台。在国外,美国《纽约时报》、英国《卫报》等均将数据分析作为报业发展的核心战略,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助推新媒体。在国内,人民网、央视网等重点新闻网站也在着力打造融合多种媒介形态的新型技术平台。二是一体化运作,整合传播。BBC、《今日美国》等着力打造跨平台全媒体新闻出版中心,通过一套人马、一个平台采写和编发多样化的新闻传播产品,实现一次采集、多次发布、整合传播。三是专业队伍引导,呈现泛记者化。改变传统报业新闻生成模式,不再仅依靠固有采编队伍,而是鼓励人人供稿、人人争当记者,专业记者编辑做补充、整合和深度发掘、权威解读等。四是投资搭建平台,丰富传播渠道。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各有优势,融合发展不是此消彼长,而是相互促进;不是简单叠加,而是相融相生。传统媒体需要借鉴新兴媒体的传播渠道和信息生产方式,融合新的技术优势和传播特点,才能真正发展壮大,提高传播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对省级党报来说,媒体融合更不是对党报传统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始终有效服务全省发展、做好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连心桥”的基础上融合发展。
知行合一,媒体融合发展对普通编辑记者来说,最直接的要求,就是既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掌握新媒体的传播技能,学做“短平快”传播的“轻骑兵”;又要恪守党报的职业道德,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秉承内容为王的优良传统,锻造出深度和权威发布的“特种兵”。
二、强化互联网思维 学做“轻骑兵”
媒体融合呼啸而来,传统媒体人尤其是党报新闻人习惯了权威严谨和固有的采编发流程,采访时十分专注,全面采访、综合分析后才成稿,不习惯边采访边发布的随手拍、随手发等碎片化信息的传播方式;写惯了“正襟危坐”的文章,对更生动、更轻松的写作模式有点无所适从,对普通百姓的兴奋点把不准,不知如何下手。这些,正是传统媒体普遍存在的“本领恐慌”。
其实,这不过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当前,我们已经从信息稀缺时代进入信息过载时代,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更加个性化,这就要求传统媒体必须从之前的面向所有用户的大众传播方式,转变为向不同用户提供更为个性化、定制化、精准化的分众传播。[3]至于媒体融合,其关键是要顺应用户的阅读变化趋势,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提升用户体验为核心。对于传统媒体来说,這就需要抛弃“无冕之王”的旧观念,建立起“互动参与”的新观念,依托互联网等新技术生产出用户喜闻乐见的新闻产品,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舆论引导功能。
为充分调动传统媒体新闻工作者主动参与新媒体传播的积极性,河南日报社用制度创新推进新媒体部与采编部门的联动。不少编辑记者都是在新媒体部手把手地引导和教授下,慢慢找到感觉、渐入正轨的。如是,在传统严谨的点对点式“采访—写稿—见报”的单一采编发模式基础上,围绕舆论引导和信息服务两个基本任务,拓展为“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现代传播模式后,传统媒体人采写的稿件、抓拍的照片也能以平易近人的暖暖文字、赏心悦目的精美面孔,展现给包括《河南日报》固定读者群在内更多年轻的读者,“板着面孔”的党报插上轻盈灵动的翅膀,如同一支“轻骑兵”,也能拥有“短平快”的爆发力、亲和力和传播力。广大记者编辑对全媒体的概念逐渐清晰,理解也越发深刻,参与的踊跃度更高。
当传统的党报主流媒体搭上网络“高铁”,党报的权威优势也逐渐呈现出来。人民日报社依托全媒体新闻平台,在全国“两会”报道中率先试行“中央厨房”工作机制,“出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借新流程倒逼新机制,靠新技术催生新产品,初步实现了记者一次采集,编辑多次生成,渠道多元传播。
在2015年的全国、全省“两会”上,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上会记者也首次以“河南日报全媒体记者”的身份出现,从权威发布、记者招待会,到代表团专题讨论、基层代表委员心声,记者们随时采访、随时发布,一条条鲜活的时政微博,让《河南日报》官微的转发率不断增加;报纸上一篇篇紧扣时代脉搏、立意新颖的“两会聚焦”“热点话题”令广大读者振奋信心,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及时更新的微信公众号,让两会报道更加深入群众、深入百姓生活;手机报和大河网的及时跟进和同期声,令纸媒也从平面走向随时随地的移动可视。如此令人耳目一新的矩阵式、立体化全媒体报道,令《河南日报》“两会”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更广泛、更深远,获得不同受众的一致关注和称赞。
随着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思维驱动下,掌控新媒体报道“轻骑兵”的技能日趋成熟,新媒体的地位也越发重要,已经成为主流媒体的重要补充、拓展和延伸。借助新媒体载体,传统媒体的新闻产品不但能在第一时间快速传播,而且令传统媒体的“读者”群体不断扩大,为传统媒体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传播主流价值观提供了更广泛的受众基础。
三、坚守內容为王 锻造“特种兵”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媒体的“变”,主要在传播方式、组稿形式、写作角度和语言表达等方面,但无论如何变,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这个“内容为王”的根本不会变。无论是传统的报媒还是新兴的网络媒体,坚持“内容为王、内容至上”的观念,都将成为报纸品牌形象树立的一个关键因素,未来真正抓住读者眼球的还是高质量的内容[4]。而党报,恰恰是掌握各类新闻首发资源最丰富、与权威最接近的媒体,训练有素的党报新闻从业者扎实严谨、“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的工作作风,“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基本原则,更成为“内容为王”新闻传播中的最大独特优势。
作为党报主流媒体的全媒体记者,面对新闻事实,更不能为“抢”而“抢”,很多时候既要兼顾热点,又要耐得住寂寞,在做好快速反应的“轻骑兵”的同时,更要以职责使命为本,做实、做深传播内容,锻造能深入思考、扎实采访、多出精品的“特种兵”。在“变”与“融”中,促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通,实现“1+1>2”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为打造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奠定基础。
以内容为核心,利用互联网思维实现多点、多角度、多渠道发散传播。移动终端的快速更新,必然使传统媒体受众流失,但只要抓住融合发展的机遇,发挥好传统媒体独有的信源优势和专业的采编优势,将更多原创权威的信息发布、宏大的政经评论、犀利严谨的言论观点以及深度解读等向新兴媒体延伸,传统主流媒体在融合发展中的舆论引导作用仍会坚如磐石。
遵循新兴媒体微传播、快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利用新技术建立信息集成处理中心和话语体系转换中心,灵活运用照片、图表、动漫、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增强新闻信息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同时,改进传播方式,建设“中央信息厨房”,推进全媒体采编系统升级,进而实现新闻报道信息记者一次采集、编辑多种生成、渠道多元传播。
在发扬党报传统主流媒体的权威严谨和新兴媒体的即时互动特性的同时,从单纯报道和观点评论,延伸到既报道评论又参与和亲历新闻。一方面,传统媒体可以利用新媒体介入公共事件的讨论,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另一方面,利用传统媒体平台对社会网络热点进行聚合,以积极主动的议题设置、严谨深度的真相报道、客观准确的观点立场,有效打通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消除传播上的“剪刀差”,实现舆论的同频共振。[5]
互联网传播不会改变新闻内容本身,新媒体语境下,面对汹涌的新兴媒体的网络传言,公众更需要真相,而传统主流媒体往往是最有说服力和公信力的。对此,传统媒体应该利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媒体人的责任感监督自媒体,核实信息的可靠性,提供及时、正确、全面的内容,帮助公众从铺天盖地的信息中解脱出来。[6]《人民日报》的《求证》栏目,堪称传统媒体原创的内容、权威的信息、深度解读向新兴媒体延伸的先锋。该栏目设置的初衷,正是依托中央权威主流媒体特有的权威发布和公信力优势,努力构筑众声喧哗中的思想“坐标系”,乱云飞渡中确立价值的“主心骨”。比如2015年5月的一期报道,就针对当时广为流传的“草莓吃多了容易致癌”的说法,调查走访了多位权威专家和种植大户,发现草莓检出乙草胺是件“很奇怪”“很诡异”的事,并通过大量科学事实和数据证明,草莓实际上是安全系数较高的水果。权威主流媒体借助全媒体发声,不但让失宠的草莓重新端上千家万户的“果盘”,更让数以万计的草莓种植户得以“洗冤”,甚至挽救了这个水果行业。
再以《河南日报》2015年5月底刊发的“都市生态农业系列述评”为例,这个新概念,上年的省委农村工作会就首次提出,在信息爆炸、“快”字当先的社会文化潮流下,这组由农村经济采访部报请编委会批准、历经一年才面世的重点深度报道,绝对算是主动放弃时效的“难产”报道。而采访部之所以敢做这个“等”一年的“危险动作”,是因为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都市生态农业当时在我省许多地方,发展的经验不足,典型性和成熟度不够。而一年后,随着都市生态农业这个新事物稳步发展,在持续追踪采访后,无论是纸媒的重磅推出,还是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快速传播,并没有因为周期长而受到影响,反而因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入的调研、扎实的采访、精心的写作,成为政策研究和行业发展的有益参考,获得广大读者和业内专家的一致称赞,传播力、影响力也进一步提升。
自古兴衰有道,善于融会贯通方能兴达。赫芬顿也曾经说:“未来的新闻,将是由旧媒体人拥抱新媒体和新媒体公司采纳旧媒体做法而形成的混合物。”当下,诸多传统媒体尽管承受着媒体转型之重、融合之痛,但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不能忘。借用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写给中国媒体融合元年的一句话“融合发展,风景在远方,道路在脚下”结束此文。
参考文献:
[1]杜飞进.融合发展,不能改变底色[J].新闻战线,2015(7上).
[2]朱春阳,张亮宇,杨海.当前我国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问题、目标与路径[J].新闻爱好者,2014(10).
[3]郭全中.媒体融合:现状、问题及策略[J].新闻记者,2015(3).
[4]宋丹丹.媒介融合情境下传统媒体的转型和升级——以《新闻晚报》休刊和《东方早报》新媒体项目招聘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4(9).
[5]王俊本.用互联网思维加强和改进舆论引导的思考[J].新闻爱好者,2014(10).
[6]林慎.自媒体时代地方党报突围路径探析[J].中国报业,2015(6下).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社)
编校:郑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