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林下香菇栽培技术

2017-06-15 15:18赵玉花
农业知识 2017年18期
关键词:潮菇转色原基

夏季林下香菇栽培技术

近几年随着我国林业政策的调整,退耕还林面积的扩大,为了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林菌结合将是林业立体开发新模式。下面以林下香菇种植为例,介绍一下林菌种植栽培技术:

一、林地的选择与拱棚搭建

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有水源,生长5~6年以上速生林地,行间以5~10米为宜。在林下行间搭建简易的拱棚,拱棚规格为宽5米,高2米,长50米,上覆薄膜,每棚造价3000元左右,可放入菌棒5000个。

香菇喜阴,郁闭度差的林地要加用透光率10%以下的遮阳网,防止阳光直射菌棒造成高温烧菌。子实体生长主要受温、湿度限制。高温条件下香菇生长快,容易开伞、衰老。低温不易开伞,菇质好。空气湿度低,容易失水、菌盖表面开裂。湿度过大菌盖发黏,易发生杂菌。所以,在林下搭建拱棚,安装微喷设施,通过适时喷水改善小环境。

二、菌株选择

菌株选用耐高温的武香一号、“LC236”“18”,其菌丝生长温度为5~35℃,最适宜温度22~25℃。出菇温度15~35℃,最适宜温度20~26℃。

三、栽培管理

菌棒入棚后经过15~20天,当白色菌丝基本长满菌棒,菌棒全部转白并有大部分出现瘤状突起,可进行下一步的扎眼放气,以加快菌丝的生理成熟,一个菌棒可扎100个左右微孔。应注意:菌棒失水多的将孔减小、减少,避免过分失水。扎眼后,棚内湿度70%左右,温度20~22℃。12℃以下不利转色,大于30℃会造成菌丝伤害,此时菌龄已达80天以上,正处于转色及子实体原基分化形成期。扎眼后5~7天,浇水闷棚2~3天。当菌棒内白色菌丝全部长出白色绒毛并吐黄水时,大通风,使白色绒毛倒伏黄水变干,菌棒即转变成棕褐色,转色完成。

四、脱袋排场

当整个菌袋内2/3以上转成棕褐色时,可脱袋排场。

五、出菇前期管理

香菇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后,突然受到外界环境条件刺激(干湿交替、昼夜温差、外来震动),菌丝开始相互交织,扭结成盘状,并不断分化成子实体原基,原基形成的特征是菌膜破裂,不规则的菌丝露出,继而变成浅褐色,从裂口逐渐隆起,隆起部分慢慢增大而分化成菇蕾或从爆裂处直接形成小菇蕾。应注意水分和通气管理,此期湿度应控制在85%~90%,温度22~28℃,此条件下,菇蕾长成成品菇只需3~4天,反之则需1周或更长时间。温度在22~25℃,光线适中,则菌肉厚、菇柄短、色深、质量好,为厚菇。当温度在4~8℃,湿度50%~60%时,菇顶出现龟壳状裂痕,此菇质量最佳,为花菇。

六、出菇期管理

菌丝分化成小菇蕾后即进入出菇阶段。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温度以不高于30℃为好,早、中、晚各喷水1次。正常天气情况下,为促进出菇,白天基本覆盖,晚上小对流通风,人工制造较大的温湿度差,以利于菇蕾形成长出。出蕾后白天早、中、晚均需通风1次,以利于菌丝呼吸,夜间温度不低于18℃则通对流风。

七、采菇

当香菇菌盖直径6~8厘米,成伞形,菌盖未展平,盖下菌膜开裂为适宜采收期,早则产量低,晚则开伞质量差。菌棒出厂时,一般2千克左右,每出一潮菇,重量减少1/3~1/2。所以每潮菇采收完后,需养菌丝15~20天,使菌丝休养生息,恢复生长,然后利用注射针进行补水,全生育期补水4~6次,多的可达8次,第1次注水使菌棒恢复到2千克,不超过4千克,以后每注水1次重量均较前1次轻一些。

八、注水管理

夏季第1批注水第3天开始出菇,第6天即可采收,采收期3~5天。所以第2批注水应较第1批晚注水3天,即第1批注水3天后开始注第2批,依此类推,直到全部注完,等最后一批注完后,使第1批注水的正好采收后已养菌20天左右,随即可进行第2潮菇的生产。以后随着温度的下降,出菇变得缓慢,分批注水可根据实际情况逐渐缩短间隔期,达到均衡上市连续采收。所注水应为无污染的地下水,且水温越低对菌丝刺激越大,越有利于出菇。

(赵玉花 山东省商河县殷巷镇畜牧兽医站)

猜你喜欢
潮菇转色原基
胶东地区设施栽培奥尼尔和米斯蒂蓝莓花色苷代谢研究
不同菇潮香菇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变化研究
工厂化高产优质栽培茶树菇培养料配方试验
突脉金丝桃的花器官发生及其系统学意义
香菇菌棒转色期胞外酶活性变化
安全生物转色解决激素转色的品质困扰
金针菇的出菇管理技术
不同注水处理对香菇产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葡萄转色期干梗掉粒 多是溃疡病
基于群体Parrondo博弈的根分枝建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