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

2017-06-14 07:47娄自强高浩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15期
关键词:跨境电商机遇应对策略

娄自强 高浩

摘 要:“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正着手探索建立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特点的政策体系和监管体系,着力破解制约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突出问题,为促进企业实现“互联网+外贸”营造良好宏观环境。青岛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独特的区位及口岸优势为外贸企业发掘跨境电商的潜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明晰青岛跨境电商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认清青岛跨境电商发展遭遇的现实挑战,提出跨境电商环境下促进外贸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策略,对服务青岛外贸企业实现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跨境电商;机遇;挑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5-0165-02

一、青岛跨境电商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

跨境电商是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和新型业态,是网络时代外贸模式的创新,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特别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外贸市场低迷的背景下,跨境电商克服传统外贸市场订单不足、利润空间变小、价值链低端等三大弊端,从制造端直达客户终端,提高利润,掌握自主营销渠道,不仅有利于塑造品牌,而且使贸易链链条更加扁平化,有效提升了外贸企业的运营效率。2014年1月,青岛市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出口服务试点,这标志着青岛跨境电子商务工作正式启动,因此,2014年也成为青岛“跨境电商”元年。2015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杭州设立国内首个“跨境电商综试区”。“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在实现跨境电子商务的自由化、便利化、规范化发展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带动了跨境电商快速发展。2015年8月,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青岛市“互联网+商务”行动计划(2015—2016年)》,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予政策支持。2016年1月,以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先行先试成功经验为基础,国务院批复同意在青岛市等12个城市设立第二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016年4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中国(青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综合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出台标志着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建设工作全面启动,青岛跨境电商发展驶入“快车道”。近年来,伴随着谷歌、亚马逊等世界级的跨境电商平台相继落户青岛,为青岛大批外贸企业顺利转型实施跨境电商搭建了平台。政府宏观层面的大力推动、企业微观层面的积极探索,为青岛外贸企业借助跨境电商新模式实现“跨越式”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

二、青岛跨境电商发展遭遇的现实挑战

目前,跨境电商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试点探索、经验积累过程,配套监管、服务、政策等配套措施还很不完善。就电子商务法律体系建设而言,备受业届关注的《电子商务法》尚处于“草案”意见征集阶段,电子商务立法监管与跨境电子商务的实践需求相比还比较滞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草案)》(征求意见)针对跨境电子商务,从国家“鼓励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建立适应跨境电子商务活动需要的监督管理体系,提高通关效率,保障贸易安全,促进贸易便利化”“国家推进跨境电子商务活动通关、税收、检验检疫等环节的电子化”“推动建立国家之间跨境电子商务交流合作”等方面做了专门规定,必将对支持、促进和保障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与跨境电商发达省市相比,青岛跨境电商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对跨境电商的扶持政策需要时间逐步落实,跨境电商制度体系和平台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传统型外贸企业“触电”意识薄弱,从事跨境电商的业务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且规模不大;跨境电商的能力与现实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适合跨境电商业务发展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亟待加强。跨境电商对外贸企业的产品质量、产品品牌以及营销模式等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对青岛外贸企业来说,加强研发,创建产品品牌,改变传统营销模式迫在眉睫。

三、跨境电商环境下外贸企业创新发展的策略

(一)增强“触电”意识,提高跨境电商水平

跨境电商,是指分属于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借助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办理结算,通过跨境物流实现商品配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跨境电商是外贸发展的新引擎、产业转型的新业态,是互联网思维在商贸领域的应用,蕴藏着巨大的商业空间。随着跨境物流、线上支付等环节问题瓶颈的逐步突破和跨境电商企业盈利能力的不断提升,行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国外采购商通过互联网就可以找到客户,并且通过互联网完成通关、支付、物流等环节。因此,作为外贸企业要增强“触电”意识,扭转通过参加展会的方式寻找外贸订单的传统贸易模式,不断提高跨境电商业务水平,实现从“能用”到“会用”进而迈向“巧用”的境界,抓住行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创新发展思路,挖掘外贸的蓝海。

(二)提升研发生产实力,应对客户多元需求

跨境电商使曾经的企业行为实现个人化,借助B2C、M2C的方式使个人参与到对外贸易中来。个人也可以直接在网上采购,采购一些可以进口的外国产品,同时一些工厂包括一些创客个体也可以通过B2C等跨境电商平台直接向国外的终端用户提供产品来减少流通的环节,甚至把流通环节缩减为零。这样个体消费者直接参与采购或者厂商直接参与销售,就对外贸企业的研发生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曾经的批量生产可能会演变为批量更小、个性更强的生产形式,甚至是个性化定制生产,用户多元化需求的满足,是对外贸企业研发生产实力的考验。因此,提升研发生产实力,采取敏捷制造、精益生产、准时生产等现代生产运作形式,实现从最初的“制造”到“质造”最后完成“智造”的转型,提高对客户的反应速度和实效是应对客户多元需求创造市场价值的唯一途径。

(三)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形成外贸品牌效应

在第120届广交会上,中小外贸企业普遍反映出口产品提价困难,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相比之下,品牌企业、创新企业普遍反映利润率较高,产品竞争力较强。因此,在传统外贸优势不断弱化、国际竞争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跨境电商最终拼的还是品牌综合竞争力。外贸企业必须突破国际品牌建设,周期长、投入多、难度大的瓶颈,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长远发展,通过培育和塑造国际知名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进而形成外贸品牌效应,以此来推动对外贸易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外贸企业在品牌培育过程中,要更加重视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不断创新品牌营销模式,全方位整合品牌资源,加快推动网上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将自身的品牌建設从国内知名上升到国际知名的高度,能够使自己的品牌拥有更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借助网络这个近乎无限的空间开辟属于自己的市场。

(四)转变传统营销模式,有效拓展营销渠道

外贸营销的手段和渠道有很多,与传统的外贸模式相比,跨境电商的可开发空间更大。迫切需要外贸企业扭转传统展会实体营销的模式,切实转变“为我所有”的观念,树立“为我所用”的意识。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采取全新的智能外贸网络营销模式,努力实现外贸营销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变革。在开放条件下,最大限度开发利用各种网络平台资源,抓住一切展现产品、服务质量的机会,与网络平台企业深度合作,利用海外拓展的机遇,千方百计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通过多维媒体展示自我,让更多海外买家了解并认识企业的产品和品牌,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品牌在网络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有效拓展营销渠道,提高营销效率。

总之,在中国(青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逐步推向深入,将推动“互联网+”战略和青岛本土特色优势有机结合,形成青岛“互联网+大外贸”的发展新模式。外贸企业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又要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切实提高跨境电商的水平,增强研发生产的实力,形成外贸品牌效应,拓展国际营销渠道是外贸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张炳君,王文峰,刘晨.跨境电商推动青岛外贸转型的对策研究[J].环渤海经济望,2015,(8):54-56.

[2] 王文峰,刘晨.青岛市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对策建议[J].环渤海经济望,2015,(9):53-55.

[3] 翟永平.跨境电商如火如荼[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5,(16):35-38.

[4] 李克强.跨境电商综试区不是政策洼地而是制度高地[J].中国应急管理,2006,(1):11.

[5] 新华社.第120届广交会外贸“品牌效应”释放[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10-25.[责任编辑 李晓群]

猜你喜欢
跨境电商机遇应对策略
再见,机遇号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跨境电商与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外贸电商的对比分析
河南郑州港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转型研究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机遇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