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江红
摘 要:以COSO框架的内部控制报告为切入点,以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陕西民办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COSO报告;会计控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5-0079-03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为保证我国经济向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加合理的阶段转化,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教育部《关于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院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和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改革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意见(2014—2020年)》、省教育厅制定的《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院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2014—2020年)(试行)》,为民办院校的转型发展,如何提高民办高校的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水平,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陕西省的民办教育堪称“中国民办教育的硅谷”。陕西民办教育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彰显出自己独有的优势和规模,民办高校在管理中凸显的会计问题也越来越多。如:(1)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无法防范并控制风险;(2)预算控制管理不善,且授权审批体制不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瑕疵,导致内部控制活动不规范、执行不力;(3)内控人员整体素质不高;(4)监控力度薄弱。解决上述现实的主要问题,需要在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完善和优化陕西民办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陕西民办高校的内部控制能力,在完善治理结构的基础上,使高校各项资产、资金得到有力的保障,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对经济犯罪案件预见性能够及时辨别,并及时采取一定预防措施,可以为内部控制评价实践提供具体指导,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助于陕西民办高校完善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评价,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发挥陕西民办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陕西民办高校的发展战略研究。鱼小辉(2005)考察陕西民办高校发展的主要困难及成因,并由此提出陕西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晏建忠(2012)提出了陕西民办高校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与对策。陈金超(2013)从陕西民办教育发展历史入手,通过对其人事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陕西民办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完善的对策。
2.民办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研究。任桂焕(2008)运用SWOT分析法,全面系统地分析民办高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设计民办高校的发展战略思路,并提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曹美静(2013)借鉴COSO内部控制报告,对某民办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进行实例运用。王鸿(2014)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带有权重指标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3.基于风险管理的民办高校内部控制研究。解慧珉等(2006)对民办高校财务风险进行分类,研究其风险和成因,提出建立民办高校风险防范机制,以加强对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的管理。刘正兵(2013)从财务风险管控的视角来研究民办高校内部控制框架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应益华等(2013)提出完善民办高校内部环境、风险管理、加强民办高校内部监督等方面的相应建议,旨在加强民办高校的内部控制。
(二)国外研究现状
1.内部控制理论研究。1936年,美国颁布《独立公共会计对财务报表的审查》,最早定义了内部控制。1979年,美国通过《反国外贿赂法》规定内部控制相关条款。1985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五家协会联合创建了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专门研究内部控制。1992年,COSO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发布《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提出COSO内部控制框架理论,并于 1994 年底进行了修改。2002年,美国又发布《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要求管理当局必须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2004年,COSO委员会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提出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框架的八大要素理论。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公会于 1995年发布内部控制指南,巴塞尔委员会于1998年发布《银行组织内部控制框架》,在各自领域内发展内部控制研究。
2.高校内部控制的研究。国际上对高校内部控制的研究,可以追溯至公元859年在摩洛哥非斯城创建的加鲁因大学。由于国际上非常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主要集中在一些发达国家的高校之中,如美国、日本、英国等。这些发达国家的高校一般是依据权威的內部控制框架体系来建立各自的内部控制系统,并强调将内部控制纳入高校治理中。
(三)述评
首先,在法律法规方面,我国关于内部控制的政策不及国外历史悠久及规范,虽然,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出台,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但是,我国民办高校的内部控制规范较之企业还要差些。
其次,在学术界理论研究方面,与西方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内部控制的研究起步较晚,总体的研究进展显得相对滞后。而且,内部控制的研究大部分都是针对企业等营利组织而言,而针对高校等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尚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系统的理论框架体系与评价体系。
三、内部控制相关理论概述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管理的核心要素。内部控制思想最早诞生于西方发达的资本市场经济国家。国内外不同的专家学者对内部控制的概念的表述有所不同,有所差异。具有代表性的表述有: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控制:系统协调的要素及其对管理部门和独立公共会计师的重要性》特别报告中,提出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包括一个企业内部为保护资产,审计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坚持既定管理方针而采取的组织计划及各种协调方法和措施。”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的COSO报告中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概念,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员工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障的过程。”而我国财政部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