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妮
(广西南宁市秀田小学 广西南宁 530001)
摘 要:德育教育是当代的一个经典主题,这一主题与以人为本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现代化社会的打造需要这二者的结合,校园的构建同样得益于这二者结合作用的发挥,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和谐校园结合的关键,做好这一部分工作却并非容易,立足于以和谐校园构建中的人为本的核心内涵以及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从而进行全面客观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 语文课文教学 德育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开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以及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大主题的日益推广,小学语文教育有了新的定位,新的定位立足于德育教育的背景之下。其实这样的想法也绝非简简单单的附和时代主题,恰恰相反是推进素质教育与时俱进的重要表现。因为从归属上来说,校园即便是小学校园也是属于广义上社会的一部分,小学语文教育不可能脱离这个时代。并且我们主张的素质教育,其根本内涵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不仅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获取,更需要一种德育精神。故而,在此基础上笔者将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渗透德育教育,希望找到提高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质量的策略和路径。
一、小学语文课文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语文教育从本质上看属于素质教育的一部分,目的在于促进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中往往被忽视,德育教育无论在整个小学教学体系中还是在语文课文教学中往往处于边缘的地位[1]。很多地区往往出现“学生不爱学,老师不想教”的状态,这种现象使得语文课文教学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小学因其自身学校的特点及学生的特性,决定了他们在语文教学中会遇到诸多问题与障碍。而教师不注意教学方式及模式的创新,会直接导致语文学习质量的下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语文教学无论在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中都存在诸多问题,新课改观念又尚未深入人心[2],因此,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仍然阻碍着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此外,小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缺乏自我能动性。由于旧有教学模式的限制,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没有自我独立性,教师怎么指挥,学生怎么做,从不问为什么。学生们只是单纯的吸收课本中知识,而课本中传达的深层次的思想内涵却得不到挖掘,德育教育的开展不尽如人意。学生像一架没有思想的机器,永远在劳动,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劳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是如此,语文属于一门语言学科,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我个性,但无论从教师教学还是社会模式上,都在扼杀学生的个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3]。
二、小学语文课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措施建议
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课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们需要深思实践的重要问题,笔者对此反思后,主要提出三层建议,即创设学习情境,渗透德育教育;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渗透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满人文关怀,融洽师生关系,渗透德育教育。下面做具体介绍,如下:
首先,要创设学习情境,渗透德育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相对于其他学段的学生来说,个性及性格特点属于活泼好动,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因此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往往因为课本内容而提不起兴趣,而教师渗透一些做人道理等,也会显得枯燥乏味[4]。这时,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成为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首要难题。而创设学习情境,则能很好的攻克这一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渗透德育教育。
在讲解课本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预设的环境中,身临其境。比如在讲小学四年级上册第15课《猫》一文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形式,播放关于与猫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片段,通过场景的有效还原,发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等多个器官,让学生较为真切的了解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上变得活跃,思考问题或者回答问题变得积极踊跃,在不知不觉中便能学到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这时,教师要在这一过程中渗透一些道理,比如要告诫小朋友,人人都应该爱护小动物,因为他们也是有生命的。如此,这样的课堂是高效的,因此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只有这样渗透的德育知识才能真正为学生所接受。
其次,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渗透德育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教师在讲授《生命 生命》一课中,教师要根据文体特征及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根据课程的重难点以问题探究的方式进行讲解,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文章的重难点。学生们分组讨论“究竟什么是生命?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生命更有意义?” 通过以上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与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自我发挥,探討问题的答案,教师针对相关问题,进行相应的补充,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想建设高效课堂,语文教师要转变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才能让学生自发的去为完成学习任务而搜集资料,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这样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便得到提高[5]。小学生的思想稚嫩,对事物的认知通常模糊不清,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课堂上交给学生除理论知识之外的做人道理,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自由发言。
最后,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满人文关怀,融洽师生关系,渗透德育教育。如在讲授《怀念母亲》一课中,教师在对本课内容进行讲解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思考自己的“两位母亲”,而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教师要照顾到,给予充分的爱与帮助,让他们快乐的成长。教师的人文关怀是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满温情,能够真正去包容学生的缺点,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时还要成全学生。做到这些,便是真正实践了德育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师以身作则,学生会受到感染,在实际的生活与学习中会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此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尽好自己的本分,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下去学习知识。而融洽师生关系最好的办法,便是在课堂上建立适合班级、适合学生的激励机制。教师在整个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耐心、细心,去发现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并且给予肯定,及时加以表彰鼓励。对于退步的学生,教师要耐心的与学生谈话,找出退步的原因,然后与学生一起进步,这样的师生关系,才是正常健康的。
三、小学语文课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新课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具有很深的指导意义。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及教学策略,促进语文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具有指导意义。
小学语文课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欣赏到好的文学作品,还让学生在文学作品中明白做人的道理,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且能够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了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而提到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小学语文课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中去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小学语文课文教学现状、小学语文课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措施建议及意义进行了分析,以期望给相关问题以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邢春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注重渗透德育教育[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十二卷)[C].:,2016:1.
[2]黄涛.浅谈如何增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A].《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年5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1.
[3]李秀萍.小學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A]..新教育时代(2015年11月总第4辑)[C].:,2015:1.
[4]孔娟.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A]..新教育时代(2015年10月总第2辑)[C].:,2015:1.
[5]石彦.如何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3年1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