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颖泓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教学建议中倡导:“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新课标中的这个建议为我们各所学校实行的集体备课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钻研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实现脑资源共享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达到新课标中所倡导的目的呢?笔者认为,在具体的集体备课中,应该做到两个“三”。
一、集体备课必须坚持“三性原则”
一是统一性原则。集体备课的实质是同步教学,具体实施中,教学目标、教学进度、作业训练、资料使用、检测评估等必须统一。特别是教学进度和目标检测,一旦失去了统一,就不能在集体讨论中获得正确的信息,及时矫正教学实践。
二是超前性原则。分配撰写备课提纲的任务和提供备课提纲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任课教师的提纲准备任务在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时一并分配,便于教师早做准备,如收集资料,钻研大纲和教材。备课提纲的讨论一般要超前一周。
三是完整性原则。划定备课任务应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保持其内容的完整性。一般依据教材的单元或章节来划分比较合适,切忌人为地将教材割裂开来。如苏教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九年级)是以“整合优化单元、专题、名著推荐与阅读”三个板块来编排教材的,集体备课时,教师务必要认真钻研教材,针对学生实际,精心选择教法。尤其要切实处理好单篇课文学习与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关系,课文文化内涵、表达情感与加强语文基础训练的关系,形成性学习与终结性学习的关系,教师必要的引导与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关系,准确把握教材与灵活运用教辅资料的关系。
二、集体备课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好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集体备课,不仅仅是集中讨论,还应该是集中讨论与个人钻研相结合的形式。如果仅仅只是依靠听中心发言人的说课,讨论是不会成功的。只有发动全组成员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讨论的时候才可能各抒己见。集中讨论时,备课组长除了要善于引导,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外,还要善于总结,概括大家的长处,指导中心发言人整理备课提纲。如我校七年级文科组采用的集体备课程序是这样的:中心设计人提供教学设计书讨论稿交备课组进行交流;备课组内的每一位成员对教学设计书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中心设计人根据大家交流讨论的结果修改设计书,然后再将修改后的设计书分发给备课组成员作为该次教学内容的执行书。这样的操作程序,保证了集体备课的实效,发挥了个人与集体的智慧,使每一位教师做到“心中有底”进课堂,把新课程理念和精神落实到课堂的实际教学中。这样的集体备课,既有教案教法的整合,又有教学思想的交流;既有集体智慧的结晶,又有个性火花的迸发。这样的集体备课,对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都提供了保障。
二是正确处理好备课与试讲的关系。备课是讲课的基础,讲课以备课提纲为指导。集体备课之后,由一人或几人进行试教,每次试教后及时组织评课。备的内容统一,教的风格可以百花齐放,方法可以各有不同。如我校各备课组在学期初就将本学期需要备课的内容分配给中心设计人;中心设计人按单元或章节进行备课,并提供教学设计书交集体进行讨论;中心设计人按修改后的教学内容执行书试着上一节观摩课;备课组成员对试讲的课程进行评教,试讲者也对试讲的课程进行反思,修正不足。通过试上,备课组成员也了解到,在正式上课时,什么环节该让学生自主学习,什么节点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体现出教学风格的多样化。
三是正确处理好骨干领路与培养新教师的关系。可以采取“青蓝结对”的方法,让骨干教师帮助新教师挑好担子。如我校充分发挥学校内部优秀教师的作用,让他们与青年教师结对,每一位青年教师由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做指导教师,并将帮扶效果纳入指导教师的年终考核。这样,在外因的促使和内因的需求作用下,双方就会主动协调配合,自觉研究备课,相互听课,一起解决问题。另外就是开展集体备课。我校规定,工作未满三年的新教师每学期必须做一次中心发言人。于是,新教师就会主动查阅资料、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请教学习,说出自己的教学思路、方法和建议,再通过上课、评课,找出优缺点。这样,新教师在教学中就会少走弯路,能够更快更好地成长,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集体备课中如果能做到以上两点,既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又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还可以通过集体备课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将新课标倡导的理念落到实处,也才能让集体备课真正担当起实施“减负”和“增效”的重任。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