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娜
摘 要:文章依据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路设计区域科技实力综合评价的因子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选择12个指标作为原始变量,对全国31个省市的科技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做出综合评价。
关键词:因子分析;科技发展;综合评价
1 引言
在我国,科技服务业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等特点,并将科技服务业划分为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几大领域[1]。所以对科技服务业进行科学评价有助于提升科技服务业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从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此外,发展科技服务业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2 因子分析及科技实力综合评价分析
2.1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探求观测数据中的基本结构,并用少数几个假想变量来表示其基本的数据结构,核心是用较少的互相独立的因子反映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同时形成反映因子和指标包含信息量的权数,以计算综合评价值。这样在指标权重的选择上克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有助于客观地反映样本间的现实关系。
2.2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科技实力综合分析
2.2.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统计数据,选择能反映我国科学技术活动和企业创新活动开展基本情况的指标,构成包括R&D活动情况、专利情况、产品开发与生产情况、产品和工艺创新情况和其他5大类12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
2.2.2 科技实力综合评价分析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5》,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各省市科技实力状况进行比较并做出综合评价分析。
(1)进行KMO球形度检验,KMO=0.683(>0.5),适合做因子分析。
(2)计算各变量的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以及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前两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6.034%,可以满足解释因子分析用变量子集来解释整个问题的要求,所以12个变量可以用2个主因子来解释。由于因子载荷阵是不惟一的,应对因子载荷阵进行旋转,使因子载荷阵每列或行的元素平方值向0和1两极分化。经计算,第一因子在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R&D项目数、专利申请数、专利受理数、专利授权数、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有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的企业数这些指标上的载荷较大,第二因子在有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和技术市场成交额这些指标上的载荷较大。
(3)计算因子综合得分。各省市的综合得分Zi=0.72218F1i+0.13816F2i(i=1,2,3……31,F1i和F2i的系数为各因子的信息贡献率,是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与两个主因子的累计贡献率的比值。分值越高,表明省市的科技水平高。
2.2.3 结论
对于因子1,排在前五名的依次是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和安徽。根据得分可知,只有少部分省市的科技服务业市场化程度及规模水平得分较高,其他省份普遍市场化程度及规模水平偏低。主要因为现有的科技服务机构大部分规模较小无品牌,未形成专业化,服务内容单一,综合服务能力较弱;缺乏具有高水平、差异化经营的服务企业及机构和具有一定规模、专业服务能力较强、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及机构[3]。其次,企业未能成为科技创新主体,产学研结合水平较低。科技服务机构过于依赖政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服务能力与效率均较低。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层次较低,导致产品缺乏竞争力[4]。
对于因子2,排在前五名的依次是北京、上海、天津、湖北和甘肃。其中北京得分4.33252居于首位,远高于其他省市,说明北京的科学技术市场成交额非常高,且在北京的所有企业中,其科技类公司占所有公司数量的比重较大,从另一方面说明北京的科技水平较高,同时对科技人才的需求较大。虽然近几年在吸纳人才、资金扶持、税收减免方面制定了扶持政策,但是扶持力度还远远不够,难以达到促进科技服务业更快更好发展的目的。同时,科技服务业高端人才的缺乏,影响了科技服务业自身的发展,同时制约了科技服务业的带动和支撑作用的发挥。科技服务业与资金、人才、政策、管理机制等市场要素未能很好地结合,导致综合服务能力较弱[5]。
综合因子1和因子2分析可得出综合排名在前五位的依次为: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和北京。上海、安徽、福建、湖北等9个省市分值为正。而其它22个省市区分值都为负值。这反映了我们的科技发展极不平衡,北京和上海的科技人才资源、物资资源过于密集,而西部内陆地区科技发展严重滞后。广东、江苏、浙江和福建凭借改革开放后的优惠政策引进了国外的技术资源,在信息等高技术产业领域成长较快。
3 总结
综上所述,一个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良好的基础教育、历史的文化积淀、科技产业政策和科技意识提供了科技发展的软环境;科研基础设施、科技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是科技发展的硬件支撑;经济发展与科技发展相互促进,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既是科技发展的结果又促进了科技水平的提高。提高地区科技发展水平,从短期看可以通过配备更多的科研工具、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来实现;长期的发展需要确立好高技术的产业方向;更长期的科技水平的提高,依赖于教育和对人才的培养以及整個民族素质的全面提高[6]。
参考文献:
[1]李雨佳,段金鑫.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省域科技进步研究分析[J].科协论坛,2011,01:180-181.
[2]曲然,王晶,单丹,李雪灵.区域科技发展水平评价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4,08:27-29.
[3]张苋.我国产业科技水平地区差异研究[J].沧桑,2010,08:74-7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