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艳 徐洪友
摘 要:如今的课堂不再是教师自我表现的舞台,不应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应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更多的考虑学生是怎么学的,探索一些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以学为主,以学论教,它赋予学习者学习的权力和责任,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教学成果显著。
关键词:以学为主 以学论教 主体性 能动性 独立性
教学多年,一直认为“教学、教学”当然是老师教,学生学了,教是基础,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这是毋庸置疑的教学规律。也是经过了一系列的培训、学习以及亲身体会,自己的这种观念才逐渐改变,教师的多讲、多教与学生的多学有时并不成正比,甚至成反比,教师讲的越多,反而剥夺了学生思考、探究、动手实践的权利,久而久之学生反而越不会学,越不爱学了。
怎样才能让学生变得爱学呢?我们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少教多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句话我们每个教师都知道,也都能做到,但真正想这么去做、坚持这么去做的却寥寥无几。由于教学任务重,面对每天的一节课,大部分教师总觉得时间很宝贵,让学生自主去学,动手实践太浪费时间,学生嗯、啊半天说出的一句話,教师五句都说完了,有时间还不如多讲些知识点、题型,自己多讲些,学生就多学些。教师一堂课争分夺秒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觉得效率还挺高,表达的清晰明确,讲的头头是道,学生也一定听的很明白,可一看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学生的成绩就无话可说了。反思一下,讲的这么多,学生都能记住吗?都能听懂吗?又有多少学生一直在听呢?学生半天说出的一句话,可那是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得出来的,比老师那五句话理解得要深刻的多、管用的多。教师讲的再多,可学生坐观静听,“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生的主动性被压抑,难以引起思想上的共鸣。所以,我们的备课功夫不应该放在“如何去讲”上,而应该迁移到“如何激发学生去学”上,把更多探究、表现的机会留给学生.学生能伸手摘到的,让他自己去摘,蹦一蹦能摘到的,就让他蹦一蹦去摘,蹦也摘不到的,我们再去帮忙。让课堂上呈现出以学为主、以学论教的教学模式,学生就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以学为主就要让学生先学。因为学生本身对学习就不是很感兴趣,再一味的只听老师讲,表面上看似听得很明白,可那只是假象认知,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如果能让学生先学,学生在先学中必定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点拨,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也会听的认真。以学为主的先学,如果让学生回家预习完成,必定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做到,所以可以把先学放在课堂上,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明确地告诉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先学,教师的指导遵循“从扶到放”的原则,体现“从教到学”的转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会提高。学生在预习时,可设置一些基础的练习题,这样做可以防止有些学生预习时不求甚解的现象。这无形中就把学习的责任交给了学生,课上经常把好的“预习成果”展示给全班学生看,有榜样、有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责任感也就形成了。
我们应深刻地认识到,如今的课堂不再是教师自我表现的舞台,不应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应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更多的考虑学生是怎么学的,探索一些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营造宽松的自学氛围,创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各抒己见,敢于质疑与创新,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切忌不能将自己视为大树,学生视为小草,让学生在自己的庇护下成长,过分的依赖老师,这样学生永远也长不成参天大树。我们要相信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再加上适当引导,学生一定会令我们刮目相看,给学生多大的舞台,学生就会给你多大的精彩。以学为主,以学论教,它赋予学习者学习的权力和责任,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教学成果显著。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我们应尝试做到: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做为教师的我们应深刻的认识到:教师讲明白了,不如学生想明白了;教师喂着“吃”,不如学生自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