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社会成本的分析

2017-06-10 23:54王瑛
商情 2017年17期
关键词:招投标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王瑛

【摘要】对建设工程项目使用招投标的模式,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企业出现“垄断”或者暗箱操作等;二是对于建设工程项目进行招投标,可以有效避免竞争过程中由于过度竞争造成的资源浪费。文章首先对于社会成本进行说明,其次对于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社会成本的基本构成以及对于不同类型的招投标模式进行分析对比。

【关键词】工程项目 招投标 成本管理 社会成本

一、前言

建设工程项目进行招投标是对于建设市场新秩序进行市场干预的重要手段,同时进行招投标工作可以对于施工过程中的资金投入进行管理和对比,是实现建设项目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双向的重要保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会对周围环境、经济、人口等各种因素造成影响,这种影响最终导致会社会成本造成损失,由此为了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从建设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阶段进行全面详细的管理。

二、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的社会成本

(一)社会成本

(1)社会成本的基本内涵。建筑工程的社会成本主要是指由于进行工程建设而导致的不属于项目建设成本以外的其他资金支出,主要是指建设施工项目对于社会环境的破坏而导致的成本资金损失等,这一部分的社会成本的表现形式一般为如:对于国家税收的破坏、生产力以及生产效率的下降、造成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于人体健康的损坏等。而其中招投标阶段的主要社会成本是指在招投标的全过程中,招标方以及投标方在其中付出的一切成本的统称。

(2)社会成本的重要性。就目前对于成本管理的情况而言,由于这种成本支出比较隐蔽,必须借助其他的方法进行计算,同时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导致这部分的成本管理更加难以计算,并且目前对于这部分成本管理考虑的比较少。在我国的施工建设中比较偏向对于资金、成本、效益的管理,很少对于其中的社会成本进行分析和管理,这就造成前期投入的资金与后期实际消耗的资金金额不对等的情况。

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建筑物的数量和规模都在逐年上升,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也朝着大型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对于建筑施工材料的消耗越来越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建设工程项目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力度和范围越来越大,其造成的交通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给我国的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障碍,并且这些不利影响还导致一定的经济损失和浪费。由于我国对于部分的成本管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对于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的社会成本分析的过程中,可以以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作为基础,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实现我国的建设工程、生态环境、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化发展。

(二)社会成本的基本构成

建設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的社会成本主要是由交易成本与制度成本构成,其中交易成本是指在整个招投标过程招投标双方为了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所花费的资金,如招标方发布招标信息的发布成本;投标方对于施工地点进行勘察以及进行招标文书的编写所花费的人力、物力成本;投标方在进行交易过程中的服务费用以及组织费用;投标方在进行投标过程中需要缴纳的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流程费用以及费用的利息等隐性利息。从招标、发标、投标、评标及确定中标人直至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全过程中,这些交易成本必然会产生无法避免。

制度成本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由于招投标双方都必须遵守相关法律规范而需要支付的运行成本,主要是从法律、时间、信用、质量等多方面进行限制;第二种是由于为了保障招标交易中以及招标交易行为而需要支付的成本,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最终无法达成交易或者合作意向而导致交易中的利益受损。一般来说这种制度成本是隐藏在摊入招投标环节中,由招投标双方共同承担。在此过程中,建设工程中的招投标阶段中的成本中有一部分资金支出是为了确保招投标过程能够顺利进行而必须进行支出如交易成本,这部分的社会成本又被称为有效社会成本。另一部分成本的支出并不是必要的,甚至会影响建设市场的正常社会秩序,导致招投标交易市场的有序进行,这部分成本也被称为无效社会成本。

三、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

在建设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阶段中存在不少问题,但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由于投标人数过多,投标方在投标过程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造成社会成本的上升,同时也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二是由于投标人数过少,存在暗箱操作或者黑幕的情况,不能确保市场竞争机制的发挥,导致也极易于引起腐败现象的发生。因此,如何确保进行投标企业或者单位的人数以及施工质量,确保进行适度的市场竞争,同时降低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社会成本,需要招投标双方共同努力、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彼此监督。

(一)招标方降低社会成本的措施

(1)合理设置招标方式。目前进行的招标方式包括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两种,顾名思义,公开招标更加强调公正、公开、透明,招标过程中的竞争程度会比较大,因此招标方进行审核以及得出最终结果的时间会比较久,在其中耗费的人力、物力、资金会比较多,但是最终中标方的施工质量以及报价都是比较合适的。邀请招标的招标时间比公开招标短、招标流程也比较简单,但就实际的施工情况以及施工效果而言,两种招标方式各有利弊。因此在实际的招投标过程中应该更多关注工程项目本身,根据项目的特点和性质、项目范围和投资额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招标方式。在此过程中需要保证投标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招标方式要兼顾可操作性、合理性以及竞争性,设置合理的投标人数进行竞争,避免由于竞争过度导致社会成本的大量支出,并最终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以及建筑质量的下降。

(2)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在进行招标方式的选择过程中,招标方还需要合理编制资格预审文件,健全市场准入制度。资格预审文件是对于施工方的初步考验,招标方可以通过投标方编写的投标书对投标方的业务素质以及对于施工建设情况的了解程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投标书还附有各投标方对于工程造价的报价,便于招标方对于工程投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招标方不能对投标方的要求过高或者过低,要求过高会限制竞争资格,而要求过低又会使得预审流程的作用和意义完全丧失,使预审工作流于表面,助长实力较弱的投标方进行非正常竞争之风。应该结合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招标方的资金、工期等情况对投标方的资质、技术、财务情况等进行全面的审查。

(二)投标方降低社会成本的措施

(1)有目的地选择项目。对于投标方而言,不能盲目进行投标,在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投标之前需要根据自身的基本情况、工程项目情况来进行选择。要降低招投标阶段的社会成本有一定的投标策略和技巧,首先要对建设工程项目情况进行初步的勘察,其次选择自身把握最大的投标项目进行投标,从而提高中标率。进行投标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招标流程争取中标,从而获得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机会。为了避免投标方盲目进行项目投标、浪费社会资源,因此在进行投标工作之前需要明确自身的投标目标以及投标原则,提高招投标工作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比,以最小的支出获得最大的效益。同时在选择工程项目的过程中,要考虑工程项目的可操作性以及可行性,充分发挥自身特点以及优势。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调查,如该建设项目是否已经正式被批准、资金来源是否可靠、招标方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否齐全等。

(2)采用高科技手段交流沟通。随着目前科学技术的进步,原先需要招标方和投标方寻找可交易双方、签订交易合同等一系列的流程已经被如今的高科技手段代替了。招投标双方通过互联网公布自己的相关新型,如招标方可以在网上发布自己的招标信息,而投标方可以在网上发布有关自己的生产能力、履约情况、技术水平等信息,降低招投标双方进行搜索寻找的时间,提高招投标过程的时间以及工作效率,同时将信息公布在互联网上,实现了信息的高度公开,避免由于过度竞争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来的开标评标过程还可以进行网络监审,同时还可以及时将预审结果反馈给每个投标方,投标方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了解工程建设情况以及最新进展,降低投标过程的成本。

四、结束语

建设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阶段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因此在降低社会成本问题方面,可以通过完善招投标过程的法律体系、加强监管力度,从而降低盲目竞争以及不良竞争出现的情况,减少社会成本支出。

参考文献:

[1]曲延晓.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制度分析[J].工程技术,2017,(2).

[2]董宇,许晓棠.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江西建材,2017,(4).

[3]高非,刘洋.探析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的合同管理[J].工程技术,2017,(2).

[4]孙丽萍.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规范化管理分析[J].工程技术,2017,(3).

[5]张峥栋.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程序管理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3).

[6]向微.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分析[J].环球市場,2017,(2).

猜你喜欢
招投标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党建工作与工程项目建设的深度融合途径
基于DEA—GA—BP的建设工程评标方法研究
2014至2015年西城区老楼通热方式实现无煤化工程项目
建设项目准备阶段的审计要点探析
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探究
浅析我国工程项目中招投标的特点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对军工企业成本管理开展评价工作的探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