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丽
摘要:课堂展示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师要运用语言的优美性和准确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倾听学生的语言展示时要适时的点拨纠错,提升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展示过程中出现低效现象时要及时引导提醒。提问的问题要精心设计,其知识内容要有系统性和层次性,能够使课堂生成的新资源被有效利用。教师还应分层设计问题,并注意设计问题的坡度和梯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探究材料,对探究活动进行分层指导。通过展示,用不同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对学生的浅显认识进行补充、调整,让模糊的认识逐步明朗化、条理化,使学生的思路更开阔,创新的欲望更强烈,让数学课堂因展示而精彩。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展示;思维;交流;探究;精彩
当前,新课改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适合当下的教育。而课堂展示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学生的展示效果是构成高品质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口答、板书、试验、质疑、争辩、互评、归纳、反思等手段,来展示预习自学、合作探究、课堂检测等环节中的成果。从而达到了锻炼勇气,培养能力,开发潜能,塑造完美人格的目的。
在课堂展示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演”,但展示并不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进行的表演,而应该体现出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体现出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体现出因课堂展示而带动教育改革所生发的高效能。使学生个个能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将知识技能内化为实际能力,让高效率的学习取得高效益的回报,课堂才会因学生的精彩展示而效果显著。为了使数学课堂的展示更高效全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善于利用贴近生活的数学事例和数学悬念等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因为老师教学时的情感情绪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所以教师应时时刻刻保持旺盛的活力和亢奋的积极性。从设计情景导语开始,就要立即用饱满的工作热情点燃学生的学习興趣。如用数学家的轶闻趣事,问题产生的时代背景,生活场景中的数学问题,数学故事中设置悬念等引起学生的浓厚的探索欲望。让学生自觉主动的乐于探究知识,启发唤醒求知的兴趣,从故事中领悟知识,在探究中享受成功。引导学生透过数学的符号、图形、公式和定理等表面现象,感受数学独特的抽象美、逻辑美和简洁美,激发学生思维的再创造。
二、聆听学生的语言展示要适时的点拨纠错,提高数学语言的准确性。
学生展示时数学语言是否准确简洁,解题思路是否顺畅有条理,都影响着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讲太少则思路表述不清晰,关键步骤解释不到位,学生会听不明白。说的太多则会导致重点、关键点不突出,思路绕来绕去,学生听的如坠入了迷雾之中,不甚了解。当学生展示时的语言出现知识性纰漏或词不达意,其他学生补充点评又不到位时,教师应及时提醒纠错,避免因学生的口误而使得展示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要重点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述能力。首先对各小组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至少两人)定期进行培训,让他们先熟悉展示的流程和侧重点。如:对于图形类题的展示讲解,应先分析已知条件,可以推理出哪些结论;再看要证明的问题,还需哪些必需的条件,怎样从已知或已知推出的结论中继续推出;采用“两头凑”的分析与综合的方法讲解做题思路,展示时可采用两人配合,边讲边写,边分析边提问的形式完成展示。对于计算类问题的展示,要向全体学生分析出用到的定义、公式、法则,并归纳小结解题的收获和感悟,学会分享和借鉴等。期间要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强化训练。如根据课程的内容一周至少对小组长培训两次,改变不规范,不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准确简洁的使用数学语言进行严谨的推理。同时针对展示的流程,展示时的动作站姿,展示时讲解的技巧与各成员之间的配合等进行细致的指导,由组长带动小组其他成员共同进步。
三、展示过程中避免冷场,出现低效现象时要及时引导提醒。
在课堂教学中,每一小组可能都会有成员不愿意或不敢展示。如果贸然让他们担任主要展示任务,很可能会因为知识性问题而出现无效展示,或因胆小缺乏勇气而不出声,造成课堂上的冷场现象,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所以在探究合作环节,教师应巡视全场,大致了解各小组的展示内容和主要展示成员,做到心中有数,以防在出现冷场时及时点拨或讲解。小组长在分配成员任务时应考虑成员的个性特点,谁适合什么样的任务,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使个人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对于全员参与的小组上台展示,并不代表集体在思考,效果也并不显著。有时过于长的展示也使得台下的学生听的没了耐心,变成了展示者的自我表演。因此,要丰富多种展示方式,多使用诙谐幽默或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使学生保持亢奋的学习状态。
对于简单明了的小操作、小实验,可让学生大面积参与,亲自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做一做。在操作体验中感知知识的演示和生成,在此过程中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奇思妙想,会使课堂气氛高涨。若想法有助于本课的延伸或思辨,且在短时间能完成,可顺势引导讨论。若有争议或需较长时间论证或解释,应指导学生课下交流探讨,不能因此耽误时间而使得教学目标完不成;对于一题多解的展示,在肯定见解方法多样的同时,应优化解题方法,突出数学的简洁美;对于开放型题,在学生探讨毫无思路进展时,教师也应及时提醒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肯定正确的有创意的解法,否定错误的繁琐的解法。不能打着尊重的旗号迁就学生,让少数学生在迷魂阵中争论不休,浮夸了虚荣心,也使得收效甚微。
四、提问展示要有针对性,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
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等内容,学生自学课本后很容易获得,不能因此提问回答后就一带而过转入解题环节,应留下足够的时间思考里面反映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不能放弃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引导。提问的问题要精心设计,其知识内容要有系统性和层次性,能够使课堂生成的新资源被有效利用。在提问时应注意几个方面:1.设置的问题在引导追问下应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能通过短时间交流解决的问题,教师不急于评讲。2.提问的语言要精炼简明,给学生酝酿思考的时间。3.对于知识点单一的问题采用语言展示并点评,涉及知识点多且要结合图形进行推理论证的问题,采用口述和书写相结合的展示方式。 4.对数学语言要求较高的问题,尽量选择那些声音洪亮、逻辑思维性强的学生展示,既能简单明了的说出解决方法,又照顾了个别学生的自尊心,也避免了有些学生因表达不清楚而耽误宝贵的课堂时间。5.对于有新异思维的独特见解,教师应及时鼓励和赞扬。对于一题多解的问题,可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来释疑解惑。
五、选择学生展示时要因人而异,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因为全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策略方面存在着差异性,所以教师应分层设计问题并注意问题的坡度和梯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探究材料,并对探究活动进行指导。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带着疑问进行合作探究,真正探出实效。比如优等生与学困生在概念掌握、定理灵活运用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学困生侧重于展示基本知识,让他们提高自信心。当思维方向正确时予以肯定,当思维受阻时应及时引导点拨,防止在群体展示时充当一个看客。优等生则进行拓展方面的展示,培养更高层次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小组合作要真正展示出共同学习的实际效果,不能因流于展示的形式而忽略了其重要意义。
总之,在展示中出现的不同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会对学生的现有认识进行补充、调整,引起的质疑和点评会让模糊的认识逐步清晰化、条理化,学生的思路更开阔,创新的意识更强烈。学生们在此过程中不仅收获了知识,理解了数学的思想,领悟到了解题的方法技巧,也从同学的展示中找到了学习的方法,积累了经验,分享了学习的心得和感悟,学会了聆听与合作。通过展示学生们获得了自信与鼓励,课堂教学也因他们的精彩展示而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彭伟强《走进研究性学习》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4年8月
[2]叶加坚《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3年7月
[3]雷玲《中学数学名师教学的艺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年2月
[4]麦克唐纳 赫什曼《如何打造高效能课堂》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年
[5]王跃《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9年3月
注:河南省农村应用性课题成果初中数学+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展示”环节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6HJYY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