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优生”心理问题剖析及其矫正对策

2017-06-08 03:33叶梅杰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矫正

叶梅杰

摘要:“学优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在学校、社会、家庭中都处于被过分关心、偏爱和赞扬的地位。因此,会造成心理上的一些缺陷,甚至出现心理障碍。本文结合实例论述了一些“学优生”在学习上、交往上、性格上的常见心理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辅导与矫正策略。

关键词:“学优生”;心理问题;矫正

“学优生”就是指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教师而言,“学优生”是他们喜欢的学生,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往往会对他们“另眼相看”。关于“学优生”,近年来常看到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新闻报道,如浙江省淳安县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徐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成绩一直名列班级榜首,年年被评为“三好生”,但是,由于一次期中考试他只得了第五名而自杀身亡。这样的事例让人触目惊心,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好学生”怎么了?“学优生”为什么成了问题学生?其实,正是因为“好学生”身上的“好”使“好学生”的教育成了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认为天资聪颖,学习成绩突出的学优生其他方面也一定突出,这种认识的偏差,造成了只注重“学优生”学业上的提高,而忽视了对他们心理健康的教育。

“学优生”在学校、社会、家庭中都处于被过分关心、偏爱和赞扬的地位,这样往往会影响“学优生”纯洁的心灵,造成心理上的一些缺陷,导致产生各种消极心理,甚至出现心理障碍。那么,“学优生”会存在哪些心理问题呢?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辅导矫正呢?

一、“学优生”常见心理问题剖析

为了深入了解“学优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浙江省青田县某所小学进行了一次调查访谈,通过调查访谈发现“学优生”主要存在以下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一)学习方面——自负心理明显

“学优生”在学习方面与一般学生相比,更为突出,理解能力更强,在学习时遇到的困难更小,但“学优生”在学习方面同样存在障碍,较为严重的是“学优生”在学习中有明显的自负心理。

“学优生”的自负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虚荣心强,“学优生”往往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盲目自信,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一旦别人指出自己短处,非常敏感,固执己见,难以改正。

二是自傲心理突出,“学优生”总是觉得自己的学业成绩比其他同学好,因此,存在目中无人、骄傲自大的心理特点。

三是嫉妒心理突出,家长的赞许,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羡慕使他们常处于众人的包围之中,他们逐渐形成了优越感。一旦别人在某方面超过自己时,“学优生”便不能正确对待,随着优越地位的丧失,便产生失落感,出现心理不平衡,产生嫉妒心理。

(二)人际交往——孤僻心理凸显

从调查情况来看,“学优生”的“同伴关系”还不错,主要原因是“学优生”往往会受到同伴的尊重和赞许,但也存在问题,主要是由于这些“学优生”的孤僻、冷漠、自傲等心理引起的。

“学优生”在成绩方面是“优秀”的,但在公共场合的谈话、交往,常表现为面红耳赤、手足无措。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学优生”男女交往现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他们常因喜欢一个异性而不知如何是好而苦恼,更不懂得如何与异性交往。他们一旦产生这样的心理,会直接影响学业成绩,会产生心理障碍。

(三)性格情绪——暴躁心理突出

从调查情况来看,“学优生”在性格与情绪上也存在一些不良的倾向。偏激、狭隘、嫉妒、暴躁、依赖、孤僻、怯懦、神经质等青少年常见的不良倾向,在“学优生”身上可以找到“影子”,有些不良倾向还挺严重,如受父母、师长过分保护和偏爱后,“学优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有过于依赖别人的倾向,对自己的自理能力缺乏信心,如此發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赖性人格障碍。

“学优生”发怒起来对于一切都是兴趣淡漠、被动消极,难以投入学习和现实生活,甚至会无缘无故地身心疲倦,并出现失眠等状况。“学优生”的情绪往往具有隐蔽性,他们在别人面前谈笑自若,一人独处时却烦躁不安或独自悲伤。

二、“学优生”心理问题矫正策略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对于“学优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是十分重要的,在厘清“学优生”在学习方面、人际交往、性格情绪方面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以后,要根据他们心理障碍的外因及内因,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一)强化教育——消除“学优生”学习上的自负心理

“学优生”在学习上的优势造成他们的自负心理是比较突出的,如果“学优生”的自负心理不加以及时消除,会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帮助“学优生”消除自负心理。

1.加强学习动机教育,矫正虚荣心理。

部分“学优生”的学习动机并不明确,有的为表扬和奖励而读书,有的为父母而读书,有的为超过同学而读书,在诸多学习动机中,没有内在的、远大的学习动力源。因此,教师要对他们开展学习目的教育,端正他们的学习动机,引导其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学习的远大志向。这样,才能有效地矫正他们在学习上存在的虚荣心理。

2.加强合作学习教育,矫正自傲心理。

造成“学优生”自傲心理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善于竞争又缺少合作,因此,可以通过一些合作学习教育帮助他们矫正自傲心理。可以在班中开展一些集体竞赛活动,如小组间竞争等,让学生学会合作和分工。教师也可以在班里专门开展合作活动,比如让“学优生”与学困生开展“结对子”活动,强化他们的合作意识。学校可以创造教育机会,组织一些只有集体合作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学优生”与其他人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与人不断交流与合作,这样,就能有效地矫正“学优生”在学习上的自傲心理。

3.加强自我评价教育,矫正嫉妒心理。

一般来讲,“学优生”的认识能力、知识水平、道德评价能力比同学发展得要快一些、好一些,但是由于他们在班级、家庭中位置较为特殊,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失去了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的机会。教师要加强对“学优生”的自我评价教育,要小心谨慎地对待“学优生”在学习上的突出表现,给予有限度的肯定,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除了学习上优势还有其他方面的不足,这样,就能够有效地矫正他们的嫉妒心理。endprint

(二)多管齐下——消除“学优生”交往上的孤僻心理

交往心理有障碍的“学优生”,往往不能和周边保持良好的接触,不能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交往对象,不善于理解、尊重、信任和帮助他人,不能以真诚、谦让的态度发展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不能正确处理同伴、亲子和师生关系。所以根据“学优生”的交往心理特点,进行协调是非常有必要的。

1.增加同伴交往途径,培养交际能力。

创设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使交往有缺陷的“学优生”在一些团队活动中进行学习交往;创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使知识丰富、思维敏捷的“学优生”在校园文化中提高交往水平;让交往有障碍的“学优生”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中,交际能力得到锻炼。

2.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优化亲子关系。

“学优生”不良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家庭的亲情及人际交往。我们应教育“学优生”孝敬父母和长辈,懂得疼爱他人,学会向家长表达自己的意见,处理好邻里关系,关心家庭。通过优化亲子关系能够有效地矫正“学优生”在交往上的孤僻心理。

3.多给“学优生”一份爱,完善师生关系。

教师多给在交往上有障碍的“学优生”一份关爱,一份希望,他们便会对老师多一种信任、一种期望。“亲其师,信其道”,老师对“学优生”多一份关爱,“学优生”就会感到并相信老师对他的爱。老师还要强调学生集体内部的人际关系,为建设和谐的集体心理环境当好“参谋”,使心理有障碍的“学优生”沐浴在良好的心理大环境中,得到“滋润”。

(三)个别辅导——消除“学优生”性格上的暴躁心理

调查研究表明,一些“学优生”暴躁心理是比较明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要先深入了解“学优生”暴躁的主要原因,然后通过个别辅导的策略帮助他们消除暴躁心理。

1.引导理性认知,矫正强迫偏执心理。

“学优生”在学习上对自己的要求往往比较高,他们会以一种高标准要求自己,他们对自己在学习上的期望值很大。但是,由于一些“学优生”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了过高的要求,在实现的过程中又没有达到预定效果,此时他们往往会形成强迫偏执的心理障碍。

对于“学优生”出现的心理障碍,教师要通过个别辅导的形式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情况进行理性认知,要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切实、可行的努力目标,他们在学习上才不会走人过度焦虑的地步。他们就能在适度焦虑的过程中一步一步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样,就能有效地矫正他们强迫偏执的心理。

2.加强受挫教育,预防失落敏感心理。

“学优生”的志向往往比较远大,他们在学习中受到的挫折和失败相对来说比较少,很少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调查研究表明,“学优生”的抗挫能力与其他学生相比往往差得多,他们一旦有失败的体验,往往会很难走出失败的阴影,严重的会形成失落敏感的心理,从而呈现性格上的暴躁。

因此,对这些“学优生”教师在进行个别辅导的过程中,对他们进行受挫教育,要通过一些名人在失败中成长的事例让他们充分感知到“失败是成功之母”。还可以让“学优生”参与和同学除了学习的竞争以外的活力,这样,他们在与同学优势项目竞争的过程中,对自己进行正确定位,发现别人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这样,就能有效地预防和矫正他们的失落敏感心理。

总之,“学优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对“学优生”我们不能仅仅看到他们学习上存在的優势,也要关注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要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与矫正,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健康成长,从而促进他们学习与心理上的“双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矫正
论行为主义视野下幼儿学习行为的矫正
牙齿矫正这些误区你知道吗?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区矫正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监狱管理创新视角下的循证矫正研究
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初探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