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元
【摘要】 目的:对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即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選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患者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34例患者行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对照组34例患者行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产褥病发生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经过相应方式治疗后,在手术时间、产褥病发生率、产后出血量及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 剖宫产术; 产后出血; 临床疗效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2.0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2-0147-03
据临床资料统计,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出血约占产后出血现象的75%。宫缩乏力的常见因素有: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宫腔感染、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儿、瘢痕子宫等。目前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2.7万产妇死于分娩过程中出血或产后出血,因此将产妇死亡率降低的关键因素即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1-2]。目前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主要手段为按摩子宫,应用宫缩剂,宫腔纱条填塞或宫腔球囊压迫止血,但有时效果不甚理想。在剖宫产术中出血时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是最简单、方便、有效、经济的止血方法。经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可以有效减少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及子宫次全切除术或子宫全切术的几率。本次研究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患者68例,对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剖宫产,术中出现宫缩乏力性出血的患者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24~35岁,平均(28.6±2.3)岁,其中初产妇32例,经产妇36例。全部患者均行腰硬联合麻醉及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不存在子宫、附件合并症。全部患者在剖宫产过程中,胎盘娩出体外后,产妇就出现大出血,全部产妇的出血量均超过800 ml,同时产妇的子宫表现出“软袋”样。其中34例患者行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将其设定为观察组,34例患者行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将其设定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产次、剖宫产指征(双胎妊娠、前置胎盘、剖宫产史、重度子痫前期、巨大儿、产程延长或停滞)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首先对患者的子宫进行按摩,对患者出血部位采取热盐水纱布进行垫压止血,及采用宫缩剂,对患者的出血部位进行8字缝合,宫腔纱条填塞,对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等传统的止血方式。
观察组行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产妇的产后大出血进行治疗,首先医护人员对产妇的子宫实施按摩,对于患者发生出血部位采取纱布垫进行压迫止血,同时采用宫缩剂如缩宫素宫体注射及静脉注射缩宫素,效果不佳时尽快使用前列腺素类药物如欣母沛,随后观察5~10 min,如止血无效,则立即对患者实施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手术方法:采用1号可吸收线,在子宫切口右侧3 cm的下缘2~3 cm处由外向内垂直进针,出针位置为相应子宫上缘部位,在距离宫角的位置大约3~4 cm处的宫底,将缝合用线绕向子宫的后壁,保持垂直绕线,在与前壁出针的对应位置进针,进针部位直至宫内,到达宫腔后再次出针。再从右到左向子宫后壁穿出。与子宫体的表面紧贴,将宫底绕过,一直到子宫前壁下段,子宫切口上2~3 cm处进针,通过宫腔在切口的下段与左侧的进针处同一水平出针(为避免子宫收缩之后缝线松弛,套住肠管或大网膜,引进肠梗阻,最好在子宫前后壁多缝1~2下),将缝线拉紧,在子宫下段表面有一段横行的两线端打结,促使宫体体积缩小,呈现纵向压缩状,再次用手加压宫体,子宫止血效果好,则可对子宫切口进行缝合。将子宫切口缝合完成后,将其放入腹腔归位,对其进行10~15 min的观察,查看其是否存在切口渗血症状,患者的阴道内是否存在着出血的症状,以及子宫的颜色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均无异常,则可关腹。
1.3 疗效判定
有效:经过治疗后,阴道的流血量明显减少或停止出血,流血量<50 ml/h,子宫的收缩能力良好,质地变硬,出血量减少,生命体征逐渐恢复平稳,尿量正常。无效:未符合上述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及产后出血量对比
在产后出血量、手术时间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对照组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6例,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结合宫腔填纱26例,无效2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治疗有效率为94.12%;观察组均行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手术全部成功,手术缝合时长为2~7 min,治疗有效率为100%,均能成功保留子宫。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恢复情况对比
对照组术后发生产褥病10例(29.41%),发热3例(8.82%),观察组患者术后仅发生产褥病5例(14.7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1±1.7)d,观察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2±1.3)d,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经术后随访,B-Lynch缝合术未发现宫腔粘连,子宫复旧及月经恢复与正常剖宫产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临床上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即产后发生大出血,引发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产道裂伤、胎盘因素等。大量学者通过研究证实,在导致产妇大出血的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最常见原因[3-4]。在对剖宫产产后大出血进行处理时,传统方法为采用宫腔纱条填塞止血,但是该种处理方法很容易导致患者的出血部位发生感染。采用子宫动脉及髂内动脉结扎进行止血的处理方法所取得的效果仍然不理想,有效率不高,同时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手术创伤面积,不利于创伤恢复,加之该处理方式对操作医师的熟练度要求极高,因此临床普及难度大,不适宜推广使用。子宫切除术虽能有效治疗剖宫产后子宫大出血,但该种处理方式对子宫进行切除,使得机体的盆腔结构遭受破坏,且患者因此不能再生育,不仅对患者的生理造成严重伤害,还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严重打击[5]。因此不到迫不得已时,不建议采用此种处理方式。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即B-Lynch缝合术,该种术式被首次提出的时间为1997年,由英国MilfonKeynes医院首次报道[6]。该手术方法简单易行,止血效果立即显现,可有效减少因产后出血导致子宫切除的患者数量,使患者的生育能力得以保留。该术式的止血机理为:由于物理压迫作用,使子宮壁上的弓状动脉血流速度得以有效减缓,血流量减少,在对子宫进行局部加压后,使得血流更容易形成血栓,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的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产褥病发生率及治疗有效率上均优于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对剖宫产产后出血进行治疗时,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付景丽,郑剑兰,张小琼,等.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2,3(22):215-217.
[2]吴仕元,康昭海,袁劲进.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及防治机制在预防剖宫产宫缩乏力性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12(35):115-119.
[3]应豪,段涛.剖宫产与产后出血[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3(16):165-167.
[4]罗丽娅,赵锐敏,王正容.剖宫产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16(28):2519-2521.
[5]吕丽娜.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1,24(16):50-51.
[6] Endemann D H,Schiffrin E L.Endothelial dysfunction[J].J AmSoc Nephrol,2010,15(8):1983-1992.
[7] Izzard A S,Rizzoni D,Agabiti-Rosei E,et al.Small arterystructure and hypertension:adaptive changes and targetorgan damage[J].J Hypertens,2011,23(2):247-250.
(收稿日期:2016-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