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生定
摘要:随着现代化教学理念的不断革新和改善,普世化的教学理念被许多人所接受,在培智学校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特殊性。在日常教学中日渐融入人文关怀和个别化教学的方式,能使学生获得平等的教育。在教学界对培智学校的重视和进一步建设过程中,音乐教学采用个别化教育,能够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正是立足于此,探讨培智学校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培智学校;音乐教学;个别化教学
自20世纪末以来,培智学校的建设便被提上日程,致力于对广大特殊学生群体的培养和教育,同时在融合西方现代化的特殊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个别化教学模式。随着人性化教育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智障儿童进入了学校,培智学校教育对象的类型由原来的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学生群体逐渐以自闭症儿童、智力障碍儿童和多重障碍儿童为主,使培智学校原有的课程配置不再适应新的群体需要。
一、现阶段培智学校课程实施中呈现出的问题
1.课程评价体系不健全
尽管培智学校建设已经逐渐步入轨道,但在课程的评估和效果评价机制方面仍然缺乏系统化和结构化,这种机制和手段的缺乏必将影响课程教学实际的操作,与此同时,大多数情况下,单一的硬性指标无法衡量学生情感、意志、气质及品格等方面的发展。
2.课程针对性不强
随着培智学校学生群体的不断壮大,学生类型日趋多样化,一个班级里可能既有智力障碍儿童,也有自闭症、多重障碍儿童,每个儿童的个别性差异较大,若是依旧保持原有的体系,难免会出现弱化针对性的问题,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
3.课程实施形式单一
无论是哪一类教学都离不开现代化教学理念的熏陶和影响,课程教学形式也在不断地朝着多元化和灵活性方向发展。然而,目前培智学校仍然存在着课程实施形式单一的情况,在生活化的万象中,其实施内容的简单和机械化,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培智学校音乐教学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策略
个别化教学理论是一种满足新时期教学需要的教学模式,它可以在保证整体效果的方向下尽量满足每一位学生的教育需要。而培智学校作为现代特殊教育的一种形式,自然也应该大力引进这种教学模式。在培智学校的音乐教学课堂上,个别化教学可以得到一个良好的开展和实施。音乐教学中的个别化教学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兴趣和需要来设计教学方案计划的,因此,在教学资源的选择、教学评价方式的筛选上,也应该以学生为主。在教育中包含着人文关怀,在人文关怀的同时开展教育活动,通过相关课程,让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体系化的知识。
1.明确学生的能力差异,确定教学方向
培智学校中的学生大多存在着一些个人障碍,因此在实施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事先明确学生的能力差异和心理障碍的存在与否,对于一些比较自卑或自闭的学生,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开导和安抚,切不可忽视和冷漠对待,从心理上进行良性辅导和引导,推进教学行为的顺利进行。同时,不同的学生可能对不同的音乐风格的爱好不同,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点进行有针对的课程设计,分析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吸收情况和基础具备情况,明确教学方向,尽量在实际教学中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来。
2.采取多元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种过程而非一蹴而就的环节,因此,教学的过程是讲究方法和思路的,现代化的教学就更应如此。特殊教育,离不开有所针对的课程设计和多元化的课程形式安排,以满足广大学生的不同需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也是现代化教学的主要受益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演好一个引路人和辅助者的角色,注重方法的选择。培智学校中的音乐教学不同于系统性的音乐教学,它更倾向于启发性和兴趣诱导性的教学,因此,要時刻避免课堂的枯燥化倾向,时刻努力营造出一种能够激发广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良好氛围。教师可以采取游戏和乐器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感受音乐,同时用合唱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集体的音乐活动中来,对于有特殊爱好的学生,还可以单独进行交流和互动,有效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学习兴趣。
3.综合知识与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打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加入到集体中,主动融入学习环境中。对于自闭症和多重障碍儿童而言,他们的世界是奇妙的,不容易被人理解的,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不能只是单纯地知识讲解,还应该主动和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悲喜。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在音乐教学中鼓励他们加入到实践中来,通过乐器击打、歌曲演唱来丰富他们的内心,从而慢慢地引导他们走向开朗的人生。
总之,在现代化教学的推动之下,培智学校的综合教学应该遵照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同时,在家庭方面,校方还要注重家长综合素质的培养,打造家校合作的链条,共同致力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的辅助,以便学生通过系统化的学习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而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音乐还是其他课程的教学,需要严格遵守个别化教学的理念核心,发现学生的不同,从而在效果和长久影响上强化共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