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娴
海口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要】作为推动国际交流的重要方式,翻译有效地推进了国际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但由于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和语言环境的差异,在实际汉英翻译过程中,若没有成功地进行思维模式的转换,就会出现中式英语现象。本文分析了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大量例子指出中式英语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关解决策略。
【关键词】中式英语 产生原因 对策
一、中式英语及其成因分析
1.中式英语的定义。美国职业翻译琼·平卡姆女士(Joan Pinkham)在其著作《中式英语之鉴》对中式英语下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认为中式英语就是一种畸形的、混合的、既非英语又非中文的语言文字,也可称其为“具有中文特色的英语”。
一些国内的学者也对中式英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李文中教授(1993)认为中式英语是一种畸形语言现象,将随着英语的普及和中国英语使用者的自我审视而逐步减少或消亡。汪榕培教授(1991)认为中式英语是中国人使用的英语,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
总的来说,中式英语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由于受到思维模式、文化背景的影响,将中文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应用到英语中而产生的畸形英语,是不可避免的语言现象。
2.中式英语形成的原因。
(1)母语的负迁移。语言的迁移现象,是指语言的使用者将其母语的语言规则应用在第二语言当中。如果母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方式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就会产生正迁移。但是如果学习者盲目地将母语的语法规范应用在目的语中,就会出现语言错误,我们将其称为负迁移。语言之间的差别越大,负迁移发生的概率就越高。
在中英翻译过程中,如果译者缺乏较好的英语水平,就会将中文的语法规范应用到英语当中,就会导致中式英语。
(2)不同的文化背景。由于各个国家历史、宗教和地理环境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文化背景。而翻译就是为了传播文化,这也必然在另一种文化中引起文化差异和思想的碰撞。因此,这也是翻译的难点所在。
在跨文化交际当中,人们在说话和思考时倾向于使用他们自己的文化符号和价值观。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中文的局限,加上缺乏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中国人在表达时会忽视西方文化,这也必会导致中式英语的产生。
(3)不同的思维模式。语言与思维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模糊抽象的,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是直接具体的。这种差异导致他们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中国学生使用英语时经常使用模糊的词汇,这就容易产生中式英语。
二、中式英语实例分析
1.冗余啰嗦。中国人的表达迂回重复,而西方人表达直截了当。由于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思维模式上的差异,在英译的过程中,译者应注意避免重复冗余。比如:
使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原译]To balance the development between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改译]To balance the economy and the environment.
在该例中,development一词冗余,去掉后意思直接明了,符合西方人的表达习惯。
2.语义重复。中国人习惯重复表达以显示该信息的重要性,而这会导致英文的罗嗦。因此,在英译中应省略重复信息。例如:
弘扬绿色文化、生态文化
[原译]Promotion of green culture and ecological culture
[改译]Promotion of green ecological culture
很明显,在这句话中,“绿色文化”和“生态文化”中的“文化”语义相同,在翻译时只需译其一即可。
3.连接词的省略。英语重形合,句子结构主要靠语言本身的语法手段,借助形态和形式词来表示词间、小句间和句子间的语法关系,以形显义。我们来看以下例子:
你方价格大大低于我方成本,我们不能按你价成交。
[原译]Your price is far below our cost,we are not in a position to entertain business.
[改译]We are not in a position to entertain business at your price since it is far below our cost.
在这个例子中,两个分句中隐含着因果关系,因此在翻译的时候需要加表示因果关系的连接词。
4.语法错误。中文是意合语言,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外形变化,也没有显性的词类区别,词与词之间可以随意组合。因此,在汉译英时要注意到这一差异,进行及时地形式上的转换。例如:
他们过去是相爱的,但现在已没有什么感情可言了。
[原译]They love each other and there is no love left between them.
[改译]They loved each other and there is no love left between them.
从这个例子中不难看出,在原译中译者忽略了英语在数和时态上的变化,而进行了中
英文对等翻译,导致译文带有中式英语的色彩。
三、减少和避免中式英语的对策
1.避免字面翻译。按照字面翻译是导致中式英语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受语言功底、思维方式以及文化背景知识等方面的限制,在翻译过程中,譯者会过多地按照文字机械地翻译,使得译文晦涩难懂。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译者应深层次的理解原文,用目的语的表达习惯进行翻译,切忌拘泥于原文。
2.注重英语思维的培养。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加大语言的输入量,而阅读就是语言输入的最好渠道。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语言点,还要注重对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以及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积累。在此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母语的依赖,以此来强化学习者英语思维的形成。
3.了解英语的表达特点。
(1)英语的名词化特点。英语句子多用名词,名词的使用频率大大高于动词,因而敘述呈静态;中文句子多用动词,因而叙述呈动态。比如:
我因坎坷一生碌碌无为而遗憾。
[原译]I regret because I made little achievement in my troubled life.
[改译]I regret few achievement in a troubled life.
改译中用名词短语“few achievement”替换了原译中的从句结构,简单明了,符合英文的行文习惯。
(2)英语中的固定搭配。掌握英语中的固定搭配也可以有效地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比如:
1)安娜想明年结婚。
[原译]Mary wants to be married next year.
[改译]Mary wants to get married next year.
“结婚”作为一种行为,英语应说get married。而be married表示一种状态。
2)从长远看
[原译]from the long run
[改译]in the long run
原译受到文字“从”的影响,用了介词from。但是在英语中in long run是固定搭配,表示“从长远看”。
(3)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中英文都有被动结构,但是英文中被动语态使用频繁,中文中则较少使用被动语态。因此,在翻译时,若了解两种语言在这方面的差异,可提高译文的质量。例如:
过去,由于诸多原因,贫困一直困扰着中国。
For quite a long time in the past,China was bedeviled by poverty,for various reasons.
人们按各自的地方习俗烹制一些传统菜肴。
Traditional favorites should be prepared according to regional customs.
四、结语
在汉译英实践中,译者因在思维方式、表达习惯和翻译技巧上存在问题,从而导致中式英语的出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译者应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翻译技巧,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尽量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使译文通顺、地道。与此同时,译者平时还需不断加强中英文的修炼,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强化语言表达水平,提高译文质量。
参考文献:
[1]Joan Pinkham.中式英语之鉴[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3.12.
[2]李雪红.浅析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5.8.
[3]李青.翻译技巧与误译评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