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榕
古诗词,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在古诗词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知诗词中形象、理解诗词的内容,感悟诗词的意蕴?笔者认为应该在“读”上下功夫。然而目前的初中古诗词教学,教师往往过度重视背诵的准确性,诗词理解的时效性,课堂诵读不充分,教师一味地对古诗词文本深度解读,也使得学生失去了古诗词诵读的热情和投入,感受不到古诗词的魅力。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大量的意境优美、辞藻华贵的古诗文名篇,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感人的艺术形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绝妙的画面。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通过音读、意读和美读,在读中引起联想和想象,激发起共鸣,体味到其中深长的意蕴,逐步去理解诗词的丰富内涵,体会诗词传达的情感。从而引领学生漫步于诗词之中,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去体会诗人的思绪和情感,让古诗词的诗情画意深入到学生的心灵。
一、诵读是感悟古诗词情韵的重要方式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粹。随着初中语文教材的不断更新,古诗词的比重也在逐渐增加,教材所选古诗词,大都情感真挚,想象丰富,音韵和谐,蕴藏着巨大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其音韵和谐、节奏鲜明、结构跳跃、感情凝练、意境深邃,读来琅琅上口,是最适于诵读的文体。诵读这种鉴赏方式可以帮助读者把读与思结合起来,在审美中想象、联想,再把领悟到的意境之美用声音、情感传达出来,给予古诗词以新的生命。
而要做到真正明了、透彻地理解与感悟这种高度浓缩的语言,就需要反复地吟咏、诵读、美读以达到顿悟。同时,又由于古诗词语言具有模糊性、多义性、隐蔽性,以及审美主体在解读中的差异性,这些决定了古诗词在教学中不宜作过多的精确分析,而采用诵读,让学生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感情,刺激和诱发读者丰富的审美联想和想象,就可达到感受形象、领会意境,把领悟到的意境之美用声音、情感传达出来,给予诗词新生命。因此让学生通过诵读感悟古诗词作品中隽永的意境、深厚的蕴涵,探索诗词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学会了解人类丰富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是感悟古诗词情韵的重要方式。
二、初中古诗词诵读教学的策略探寻
(一)音读——整体感知
音读诗词,主要是指让学生读准字音,处理好句中停顿,把握好诵读的节奏、速度、语调和语气等,为进一步感悟诗词意境、理解诗词内涵打下基础。教学时教师可通过范读或播放录音,使学生读准字音,掌握朗读的节奏和语感,并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在学生读顺一首诗词的同时,他们已初步感受到其中美的意境,形成初步的印象,这一印象是进一步鉴赏其内容和技巧的先导。
如陶渊明的《饮酒》一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中的“见”字,读“jiàn”,还是读“xiàn”呢?读“jiàn”,表示“看见”的意思;读“xiàn”,则表示“出现”的意思。这两种不同的读法往往造成了诗句含义的变化。而我们根据诗词的语意,在这里应读“jiàn”,表示“看见”的意思。再如朗读《天净沙·秋思》一诗,语速要稍舒缓,音调低沉,要讲究情感的跌宕起伏。在朗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三句时,应强调适当延音。最后两句可说是把天涯沦落人的凄苦愁苦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朗读时应注意体味这种情感的宣泄,音调要低沉,这样才能表达出诗人的愁苦之情。这样反复地吟咏诗句,学生能更好地体验诗的情感,感受诗的意境。
(二)意读——探寻意蕴
古诗词是高度概括的文学样式,是通过意象来营造意境,表达感情的。了解这些意象传达了怎样的内涵,需要学生反复诵读。因此,教师要根据每首诗的不同特点,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出发,以诵读为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多元诵读中入境入情,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诗词种种意象,透过诗词中的意象去把握诗词的意境,展开想象,去体会诗词的“空灵美”/“意境美”,并通过自己的联想去补充,获得一种创造性的阅读愉悦。
如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这首词的意读:(1)概括诗词内容:这首词,上片写出猎,下片写请战。诗人借历史典故表达自己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同时诗人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请赴边任报国杀敌和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2)明确“老夫聊发少年狂”,这一意读的关键句。“狂”字,不仅是整首词的词眼,而且是意义与内容的核心,且贯穿全篇,上片描绘的心态、举止,下片刻画的胸怀、气概无不由“狂”生发开来。既是词人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更是词人内在感情的高度概括。(3)多种形式诵读: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和领悟,逐步感知词的内容。(4)引发合理想象:让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描摹诗词的画面,聆听作者的心声感悟意蕴,体味词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三)美读——体验情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学习古诗词就要想方设法让其中的画面和情感在学生脑中“活起来”,学生才会身临其境,获得美的体验。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结合诗词特点,引导学生在音读、意读的基础上,对诗词从美感高度去诵读。可以联系生活展现情境、穿插故事融入情境、借助图画再现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配乐诵读渲染情境来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审美的心理来关照作者、文章和自我,用心灵去触摸文字,感悟诗人凝于文本之中的情感。
如,教学王维的《使至塞上》时,笔者运用多媒体将诗中涉及的景物——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展示出来,引领学生走进诗词优美的意境中,感受“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学生陶醉其中,你吟我诵,课堂里吟诵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在吟诵中,学生将自己的理解、想象、情感融入于其中,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这样,对诗词从美感高度去诵读,学生不仅汲取了古诗的精髓,领略了其深刻的意蕴,而且获得了美的体验,在高尚的精神享受中、在生动的美感愉悦中提高了精神境界。
因此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走进去,真正地参与到诗词鉴赏中来,通过音读、意读和美读,逐步去理解诗词的丰富内涵,体会诗词传达的情感。学生涵泳其间,收获的不仅是对古诗词的多元理解,更能让诗词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让诵读,让心灵浸润在诗词的情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