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莉莉++曹杉杉++黄琳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校企合作的混合教学模式在湖北师范大学物联网专业的实践与应用,并给出了该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基本原则和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企业和学校的联合办学,达到企业平台和学校教学资源的整合,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提高物联网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关键词:校企合作;物联网专业;专业建设;教学研究
0 引言
21世纪人类社会正处于一场新的技术革命之中,革命的中心是物联网。为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2010年7月,教育部审批设置了包括物联网工程在内的一些新专业。作为新兴专业,物联网专业必然会在专业建设上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因此,如何根据专业特色培养出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各个高校共同探索的话题[1]。
作为典型的交叉学科,物联网涉及的概念、原理、技术众多,导致高校物联网教学面临的几个问题。教什么?拿什么教?怎样教?总结起来现实的状况:无教材、无设备、无明确的就业岗位。
针对以上问题,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现存的问题[2]。
1 校企合作办学的现实意义、基本原则
1.1 现实意义
目前大学的基本培养目标为让学生具备比较扎实的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考虑我国人口多、竞争激烈、企业对人才的培养成本等问题,导致学生一毕业就具备一定的实战能力,那么传统的培养模式必有其天然的弱势。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一定程度上脱节,一方面是由于办学理念,另一方面是由于办学资源,尤其是一些地方性综合院校,问题可能更突出[3]。为了解决高校教育和企业所需的两难问题,校企合作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通过企业和学校联合办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1.2 基本原则
校企合作是我国地方性院校和企业互惠互利的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道路,具体实施中校企合作需具备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
由于校企合作由企业、学校和当地政府三个对象构成,企业有企业的诉求、宗旨、商业利润追逐点、企业品牌效应等,学校有学校的办学理念、宗旨、就业指标、学校声誉等,政府有政府的政策导向,区域性文化、经济的发展要求。所以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势必要全面考虑问题,整体推进,尽量做到不要厚此薄彼。
(2)教育性原则
校企合作最终的落脚点为学生,学生追求什么?好的企业环境、好的生存环境、到企业实习后就业的稳定性,校企能否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生的教育成果是关键,所以校企合作中,应该以教育性为根本,以学生为本。
(3)互补性原则
校企合作的三方中,政府有政府的优势,政府能够提供好的政策支持、资金赞助等;企业的优势便是以自己现有的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平台、经验和就业渠道;学校方面有着良好的师资力量,从我校校企合作办学的经历可以看出,企业方面的培训人员有着丰富的项目实战经验,但授课方式及效果都大打折扣,而高校教师在实战经验方面有所欠缺,但教学方法具有优势。鉴于此,校企合作办学要遵循互补性原则,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2 湖北师范大学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的混合教学模式
2.1 培养目标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物联网工程领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工程素质和职业道德,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解决较为复杂的物联网工程问题,毕业后能从事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目标着重强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具备较强的工程时间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实践能力。
2.2 学生的能力构成
本专业毕业生除具备基本的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职业规范、沟通、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中,学生更应该具备一些实践性的能力,如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产品或工艺流程。个人与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项目负责人的角色。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的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能够在课程讨论报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工程项目解决方案或工程设计等涉及多学科知识的工程实践中进行经济性评价决策。
2.3 培养模式
(1)实施“3+1”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学制4年,前3年学生以在校学习为主,完成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选修课程的学习和相关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必须的专业基础和基本工程能力;最后一年学生在企业学习实践,进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课程体系结构如表1所示。
(2)推行“2长1短”学年教学的学期制
将每个学年划分为2个长学期和1个短学期,长学期18周,短学期5周。长学期主要安排必修课和部分选修课;短学期主要安排学生在学校和到企业进行学习实训。
(3)探索“校企双导师”的学生指导模式
该专业人才培养从大二开始,选派教学及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和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专业导师,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实践。
(4)实行按“专业方向模块”的定向培养
充分考虑到企业应用的需求,目前设置了三个选修方向,使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基本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后,根据个人的兴趣和企业需求进行选择。
2.4 具体实施
早期,采用精英班人才培养计划,鼓励学生参与精英班竞争并以此提高自己的能力,让学生更好的认清自己的方向,明确学习目标,以便在培训中提升专业能力,在作为表率的同时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有进一步的了解,成为真正的“精英”。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学校方面:企业提供实训设备、配套企业资源等,采用企业、学校“双主体”的运营管理模式;学生方面:采用“淘汰+追加”的动态生源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好的竞争模式,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合作初期。
課程体系方面,进行很大改进,综合课程实践群所占比例大大增加,专业教育课程群大大压缩,从以往的以理论为主,一般的课程设计为辅的教学模式下,转变为基础理论粗放讲解与具体项目为主导相结合的项目教学模式,详见表1数据。
3 结语
本文主要阐述了校企合作的混合教学模式在湖北师范大学物联网专业的实践与应用,并给出了该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基本原则和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企业和学校的联合办学,达到企业平台和学校教学资源的整合,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物联网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基金项目:湖北师范大学教研项目(XJ20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