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一个“退”字了得

2017-06-07 10:34陈锋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秦伯秦师智趣

陈锋

《烛之武退秦师》是苏教版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经典文言文。这篇文章历史人物形象鲜明,整体语言精炼优美,文章机构层次分明,行文结构严密,说理分析透彻,论辩逻辑有力。可以说《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优秀范文。传统教学模式主要着重于文言字词积累和任务分析,但笔者认为《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可以从“智趣”语文的角度来思考教学,让师生在“智趣”语文“启智、激趣、寻法”的指引下激发学习兴趣,开发师生智慧,丰富文言文课堂内容,提高日常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左传》作为我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其篇章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的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因此,《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也可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的顺序来思考和学习。我们可以抓住一个“退”字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也就是“为何退”,“怎么退”和“退的结局”思考问题。在思考“退”字中体会文言文之“智趣”。

一、首先解决“为何退”的问题,烛之武为什么要退秦师?

“无礼于晋”、“贰于楚”是郑国被攻打的两大理由。一般来说,中国古代关于“礼”的概念基本包括:伦理道德、礼节仪式、政治活动三层含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礼”代表着等级和秩序。无礼于晋”是不按照社会的等级秩序来行事,当然就是“非礼”,而“贰于楚”就是背叛了。所以郑国“非礼”于前,再加上利益使然,秦晋两国有足够的理由联合攻打郑国。所以烛之武必须挺身而出说退秦国的理由跃然纸上:国力弱小、大国围攻、战事紧急、灭国在即。

二、其次解决“怎么退”的问题,烛之武凭什么用几句话就能说动秦伯?

(一)摆正位置,降低对方的警惕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大国围攻郑国,郑国肯定是要灭亡的。烛之武一开始就直接点明郑国明白自己在大国围攻之下必然要灭亡的事实,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毫不掩饰。

(二)换位思考,赢得对方的好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如果灭掉我们对您有好处的话,那就辛苦您动动手吧,我们有数的。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越过你的老朋友(晋国)把远方的小国(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啊。我相信您的智慧。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要是您高抬贵手放过我们,对秦国也没有什么坏处,还顺便收获了我们的忠诚,我们郑国虽然国小力弱,做不了大事,但是做好秦国接待和补给工作我们还是能胜任的。烛之武明白,秦国有争霸列国,一统天下的野心,而晋国的强大无疑是秦国统一天下道路上的障碍,所以晋国的强大才是秦国最担心的。因此,秦穆公想看到的是强盛的秦国而不是强大的晋国。

(三)挑拨离间,引起对方的猜疑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灭郑必然会增加晋国的实力,晋国向东边扩张以后必然会向西边扩张,可是向西怎么才能扩张呢?我想起来了,晋国的西边不就是你们秦国吗?晋国向西扩张不找你们秦国还能找谁呢?难不成还能扩张到天上去?哎呀,看来您还得好好考虑一下这件事啊,现在谋划还来得及。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晋国也是您的老朋友了。他们行事处世的做派您是经历过的。我们虽然“无礼于晋”、“贰于楚”,可是这种受了别人的恩惠却不兑现的做法我们也是看不惯的。我们“非礼”,我们错了,可是晋国这种“非礼”的做法我们看不惯,和这种人交往您要小心了,你懂的。

(四)巧用语气,拉近和对方的距离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这是一个反问句,主要目的是引起秦伯思考,抛出一个问题,让秦伯自己得出秦国的利益会被损害的结论。“唯君图之”,这是一个祈使句,“唯”带有希望、恳求、建议、亲近等多种含义,“希望您好好考虑一下这件事,这件事情真的很重要”。这種语气很容易被人接受,并且他明确指出了灭郑的结果必然就是“阙秦以利晋”。这个细节也体现烛之武严密的逻辑性。“君知其难也”、“君之所知也”、“唯君图之”,虽然我们目前是敌对国家,但是,我还是对你表示充分的尊重。如果郑国能得以保存的话,我们会一直保持对您的尊重。

三、最后解决“退的结局”的问题

至此,这个问题已经十分容易回答了。学生经过前面一番含有富有“智趣”的讨论得出答案已经非常容易。

秦国:“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晋国:“吾其还也。”亦去之。

至此,郑国危机得以解除。

这样本节课通过三个问题的智趣思考让师生在生命活力的思考中得以绽放,避免了文言文教学的沉闷僵化,培养了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猜你喜欢
秦伯秦师智趣
《烛之武退秦师》的辞令艺术赏析
五论救弱国,妙语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自主学习导引
烛之武何以“退秦师”
烛之武何以“退秦师”
——品味语言的力量
智趣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礼与利的契合:也谈《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重点
从成语“秦晋之好”看《烛之武退秦师》
浅谈《烛之武退秦师》的说辩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