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烛之武退秦师》的说辩艺术

2009-10-22 09:12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秦师郑国晋国

李 娜

兵临城下,郑国危若累卵。烛之武临危受命,深入虎穴,仅凭一人之力,三寸不烂之舌对秦伯展开了一场攻心战,最终旗开得胜,扭转乾坤。纵观全文,寥寥百余字折射出的不仅是烛之武过人的胆识,更是他那高超的说辩艺术。

一、置身事外

明明心急如焚,偏偏要置身事外。一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开场,单刀直入,冷静客观地分析战况,完全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一下缩短了与秦伯之间的距离。这样既解除了对方的戒意,又为下面的高招迭出创造了可能,可谓出言不凡。

二、权衡利弊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车马劳顿,跨国远征本为作战大忌,烛之武一语道破,即刻在军法理论上找到了说辩的至高点,给秦伯当头一棒;趁着秦伯渐入佳境,他不紧不慢,权衡利弊,从地理位置上,郑国与晋国毗邻而与秦国相距甚远,灭掉郑国,依据近水楼台先得月,得利的势必是晋国,于是一句“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而深思熟虑后的秦伯,扪心自问也会发出同样的疑惑吧,因为“邻之厚,君之薄也”。

三、以利诱导

那如何转弊为利呢,虽然这时的秦伯是沉默的,但如果情节需要,相信秦伯也会按捺不住发问,那就听烛之武娓娓道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言下之意,郑国虽然小国寡民,财力单薄,可好歹可作为秦国攻伐道路上的驿站,让秦国东征西讨的疲惫得以舒缓。而作为一国之君,最先考虑的当然是国家利益,听了烛之武深入浅出的剖析,秦伯已心如明镜:灭郑,利于晋;存郑,利于秦。

四、水到渠成

在烛之武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强劲攻势下,秦伯的心理防线已全面坍塌,如果烛之武在权衡利弊时尚且犹抱琵琶半遮面,而经过重重铺设,此时此刻已水到渠成,他大可以畅所欲言了。“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这赤裸裸的挑拨,算戳到了秦伯的痛处,那晋可做过忘恩负义,背信弃义之事,可烛之武岂肯善罢甘休,他接着说道:“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揭开层层迷雾,,烛之武终于亮出了最后的底牌,那便是晋国不可遏止的野心,而以囊括天下为己任的秦国,就要成为晋国征讨的对象,试想秦伯如何能够忍受,该何去何从,已不言而喻。

至此,秦伯如梦初醒,可猛然回想又是心有余悸,险些铸成大错啊,于是“秦伯说”,立即与郑结盟,并为其安危买单,主动派兵戍守。秦晋联盟土崩瓦解,晋国仓皇撤离,烛之武大获全胜。

(责编 雷 艳)

猜你喜欢
秦师郑国晋国
师旷劝学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方法探析
翳桑之报
《烛之武退秦师》的烛之武的形象
我要超越所有人!
三十六计之假道伐虢
“东道主”一词的由来
烛之武以何退秦师
浅谈浮雕透雕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