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地理整合的探研式教学实践

2017-06-06 00:52曾呈进王颖谢道州福建教育学院文科部福建福州5005福鼎市第一中学福建福鼎5500福鼎市第六中学福建福鼎550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研究性气候探究

曾呈进王颖谢道州(.福建教育学院文科部,福建福州5005;.福鼎市第一中学,福建福鼎5500;.福鼎市第六中学,福建福鼎5500)

基于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地理整合的探研式教学实践

曾呈进1王颖2谢道州3
(1.福建教育学院文科部,福建福州350025;2.福鼎市第一中学,福建福鼎355200;3.福鼎市第六中学,福建福鼎355200)

研究性学习与地理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方式主要采用探研式教学。借用新技术手段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研式学习,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地理学科素养,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研究性学习;高中地理;探研式;教学

研究性学习与地理学科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研地理必修教材中的“问题探究”,或者引导学生结合地理课程探研乡土地理中丰富事象,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地理课题研究,其成果可参加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社会集体和个人项目竞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而研究性学习与地理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方式主要采用探研式教学。讲授式教学的主要方式是教师为主的讲授和演绎,其过程要么是先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然后通过实验或事实材料加以验证,要么是先展示实验或事实材料,然后演绎推导出教学结论,是一种灌输教学。与此不同,探研式教学的主要方式是学生为主体的探研和归纳,其过程是学生借助教师预设的教学情境,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研活动,讨论、归纳得出教学结论,不但使学生感受到知识探研过程的快乐,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并培养相关科学探研的能力。

地理探研式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主要分为“课前初探、预学环节——课内预学交流、探研环节——课后巩固与应用环节”等三个环节,具体实施一般方法如下图:

2017年3月,笔者参加了由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组织的五所一中校片区教研活动,开设了《大气专题之气候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公开课。该节公开课既是基于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研式教学实践,又充分展示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方法与途径,是在新课标理念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为新的信息技术平台下开展高中地理探研式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案例。

作为二轮复习的一个专题,如何高效复习,如何不走一轮复习的老路,这无疑是对教师们提出了一个重要挑战。在实践中教师们发现,微课程、魔灯平台等新技术手段在高中地理探研式教学中发挥着令人惊喜的重要作用,基于微课程、魔灯平台等新技术手段的探研式教学绝对是高效课堂的最好尝试。下面笔者就阐述这次探研式教学的过程与教学思考。

一、课前初探、预学环节

该节授课对象为高三下学期的学生,主要的复习内容是二轮复习,而地理环境各要素是很复杂的,选择建筑作为考查对象,有以下几个考虑。首先建筑属于民居文化范畴,其次建筑和学生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可以从房屋结构、朝向、进深等来研究日照采光等影响;在人教版必修3里有相关教材对这部分内容加以分析,对学生们有知识铺垫。教学思路契机是省单科质检考到了陕西半边房的民居文化。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是微课程应用于高中地理探研式教学中最大的优势。微课程及魔灯平台在高中地理探研式教学中应用能够根据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出科学的分层教学规划,从而实现高中地理分层教学,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按照探研式教学的步骤,公开课的课前,笔者要求学生登录福鼎一中校园网互动教学教研平台(魔灯平台),学习气候与民居建筑的相关微课,根据预学案进行预习。预学案布置了源于高中地理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小(微)课题自主探究任务,预设探究问题指向:①举例说明南北方气候对当地民居建筑特点有什么影响;②陕西关中地区的特色民居半边房具有“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避雨又御寒,肥水不流外人田”特点,探讨其特点与当地气候有什么关系;③尝试找几张国外民居的图片,说说其建筑特点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二、课内预学交流、探研环节

授课时可以让师生一起登录福鼎一中互动教学教研平台(218.207.205.58:5002),首先对该节内容有总体认识,通过对建筑内容的引导,让学生们明白气候如何对建筑产生影响。对于高三学生,常规的气候要素复习已经很熟悉了,对于这个建筑话题比较新颖,容易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老师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预学交流,加深学生对民居建筑特点与气候关系的思维碰撞。

接着教师进行释疑解惑和知识梳理。这时,微课技术就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在短时间内高效将世界各地区的不同类型、风格的民居展示给学生们,既要让学生们有个感性上的认知,又要让学生思考不同的民居反映哪些具体的气候特征。当展示中国民居图片时,配上思考的问题:为什么南方房屋多尖顶或人字形的屋顶?(南方多雨,要避免屋顶积水而漏水)北方地区多见平顶房?(北方地区因降雨稀少)为什么东南沿海渔村的屋顶,还多用渔网罩顶,或取大石压顶,也有用粗大的方木钉在马口铁皮的屋顶上?(防止夏季台风掀掉屋顶)

该节课借助微课的分段分频技术很好地分析省单科质检15-17“关于陕西半边房的”这个题组。微课的分段分频技术可以很灵活地切换中国地理用图,通过调用地形图、等降水量图、季风区及非季风区图等,让学生们在各类图形中不断叠加,通过图形转换来加以更清楚认识关中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而这方面的应用弥补了传统授课上学生们对于地理图形认知上的不足,又可以大容量展示教师们所需要的地理类图,对学生在知识的复习上有了更好的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加深对陕西省总体地理区域的认知,预留了一张陕西省空白地理底图,学生们可以按照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法,自己不断填充、完善、丰富底图内容,如地形信息、水文信息、城市信息等。借助于微课程、校园网和魔灯平台进行教学,学生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操作选择针对性知识进行反复讨论及重复观看,这样无形当中就对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长期实践,会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为了加深学生们对气候对建筑的影响具体实例上的探究,通过两个课堂活动探究来巩固所学知识,达到能力提升的目的。

课堂探究活动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阿拉伯半岛南部也门共和国境内的希巴姆古城,建在哈德拉毛河(部分为季节河)河谷旁边的低山丘陵之上。希巴姆古城于198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古城内密布着500余座5—10层不等的“摩天大楼”,这些大楼完全由泥土和木头建造而成。该地区总体上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但古城所在地年降水量却有1000毫米左右,季节分配不均且多暴雨。

(1)分析古城所在地降水较多的原因。(10分)

(2)从自然地理角度说明古城选址的依据。(6分)

(3)古城楼房墙厚、窗小、分排(下排窗贴近地面,上排窗靠近层顶),分析其原因。(8分)

通过这个希巴姆古城的古城楼房为何墙厚、窗小,又分两排设计,从建筑的角度让学生们反推导出当地气候的影响。学生们通过小组分组讨论的形式,借助手头的教学资源可以快速检索相关地理知识信息,从而更好的对知识有深入理解。当地为沙漠气候,所以墙厚可以抵挡外界的热气。分排的主要目的是让凉爽空气从下窗进来,热气从上窗排出。

课堂探究活动2:

材料一:在气候湿润、雨量充足的亚热带地区常会见到一种用竹子或木材盖建的“高脚屋”(见图)。高脚屋多不是多层楼房,一般分上、下两层,屋的上层住人,下层无墙,只有数根木桩,用于放置家具和其他物品。

材料二:中国四个南极科考站位置与泰山站主楼照片。

问题一:高脚屋建筑架空、顶尖的结构与当地的气候有何关联?

问题二:泰山站主楼建筑为架空离地,最关键作用是?

通过这两种相似的建筑结构但是却有不同的用途,让学生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更深入了解气候对建筑有如何影响。高脚屋的优点是为了通风,防洪;而泰山站则为了防止积雪的堆积,选择架空离地方式。

三、课后巩固与应用环节

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课后登录平台上学习谈彩媛所著《浅谈中国传统建筑与气候》,丰富自己的地理知识储备。学生们也可以自行加深对知识的拓展,如建筑里的房屋进深长度,楼间距、窗户大小、建筑材料等因素,与气候上相关知识点一一对应学习。

四、教学思考

研究性学习与地理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方式主要采用探研式教学。从上面的教学过程可以看出,探研式教学法是一种凸显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其教学过程不但包括探究,还包括研讨。既要让学生自由地去独立支配教师给他们提供的有结构的材料,开展有一定深度的探究,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和形成各自的想法,又要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把探究过程中获得的发现和想法,分享到小组及班级的研讨中,经思维碰撞而获得一定水平层次的科学结论。

通过校园网魔灯平台和微课程资源进行探研教学,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应用。新课程提倡地理核心素养,从而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感官水平要求较高。大家知道,在传统的高中地理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重视学生空间事象分析能力的培养,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强调知识背诵、记忆,而忽视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加上高中地理知识本身具有的综合性和兼跨文理科的特点,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十分困难,也很难以将书本上的理论基础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就更难以将地理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情境中。通过校园网魔灯平台和微课程资源进行探研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加强地理知识的深度剖析,促进空间觉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提高对新的生活情境中实际应用的能力。因此,通过校园网魔灯平台和微课程资源进行探研教学,可以使不同层次的高中学生从容开展自主预备学习,待预备一定的相关知识后,学生参与探研学习的效率会更高,更能够促进学生在新情境中对高中地理知识的迁移应用,从而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1]陈丹.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中),2014(12).

[2]曾呈进.我探研我成长——高中文科地理专题探研式教学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6).

[3]曾呈进.微课程在高中地理探研式教学中的实践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7).

[4]高江海.“微课程”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4).

(责任编辑:万丙晟)

2014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探究”(项目编号:MJYKT2014-077)。

猜你喜欢
研究性气候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