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碧玉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课程改革给每位教师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我们教师只有结合生物学教学实际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和探索,掌握学生的特点,张扬他们的个性,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在发展学生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问题能力。
【关键词】问题能力 课堂组织 学习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214-02
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课程改革也在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轰轰烈烈地进行着。课改给每位教师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挑战!生物作为科学课程之一,其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发端于问题,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科学课程改革的成败。怎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首先是对教师自身问题能力的严峻挑战!
1.问题与课堂组织
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这是勿庸置疑的。现代教学论指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交往”。这种“交往”大部分是基于问题前提下的师生间的深刻“对话”。课堂上师生通过“对话”,实现师生间、生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对话”交往,相互传递有关教与学活动的观点、期望、态度和情感的大量信息,从而达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新境界。而成功地创设这种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问题”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进一石,碧波涟漪。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课堂组织中,教师要不断地思考:怎样充当好能激起涟漪的那“一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和思维方式,打破以教师的讲、解、说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学站在学生的后面指导和参与学生的问题研究;教师要能找准学生思维的切入点,不断地创设疑问,以疑激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波澜,并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和适时的调控,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迸发灵感,增强创新意识。
2.问题与学生学习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就不会深入思考,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把握教材、活化知识,以问题构筑教学的主题,以主题体视教学精髓的“问题”能力。要在教学中渗透知识问题化与问题解决知识化的思想,帮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活化知识,启动思维。
2.1创设情境,激发问题
问题式教学对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的培养起着典范的关键作用。问题式教学有赖于教师对知识的活化、对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对问题的呈现方式。建构主义学习观也强调用复杂真实的生活情节呈现问题、营造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营造过程中伴随着教学情境的生成,置于情境中的学生会因问题而不断产生新问题,因问题引发认知冲突,因问题而激发思维内驱力,使学生能较长久地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状态,维持良好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教学活动中,就可以针对学生在寻找、发现鼠妇时遇到的现象,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讨论、分析。当新问题与旧知识出现矛盾,不能用原有的知识解释新的问题时,学生就会积极地思维,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实质,发展思维的空间,充分展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探究、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在问题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不同情境和结果的对比与交流,进一步发现问题,并层层深入地探究和解决问题,形成以问题为中心的情景教学,使学生在轻松开心的学习过程中不仅锻炼了主观能动性,也培养了探究能力。
2.2换位思考,发现问题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表现欲望也强。在教学中,教师若能针对这些特点,投其所好,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许多带着童真却充满想像灵气的新问题就会不断地迸出。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非都值得刨根究底。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取舍,要能把握哪些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哪些才是真正有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能换位思考,科学地运用学生的思维,洞察他们的学习心理,及时捕捉学生智慧的闪光点,找准学生思维的切入点,巧妙地点出他们之所思,引发学生思维自然而然地从已知走向未知,从现实走向未来,使之主动灵活地去探索知识和掌握知识。例如还是在《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探究实验中,许多小组都组织有序,小组成员分工又合作,完成得相当出色,学生的创新小点子也着实让老师大开了眼界,表扬和激励当然是免不了的。但有个别小组的鼠妇总是无法安静,一伙儿窜里、一伙儿窜外,很难计数,一时半伙儿还真无法搞定。与别的小组的成功与兴奋相比照,这些小組的同学肯定有他们的失落和不少的疑惑。教师在组织过程中,在与大家分享成功的喜悦的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学生失落与疑惑的瞬间,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引导和鼓励,帮助分析找出不足,加以改进,并激励小组间交流讨论、合作帮助。通过大家的交流合作,通过教师的激励和点拨,把学生引入更深的思考、探索层次,使他们在自觉地掌握生物学核心知识的同时,正确掌握学习生物学的方法。
2.3善于捕捉,升华问题
教育家赞可夫说得好:“尽最大可能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对认识的需要得以多方面地表现出来,并且培植、发展这种需要。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充分利用学生已拥有的资源——经验、兴趣、爱好、个性等,并结合自己的长处创造一个教学相长的民主氛围,鼓励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智慧参与质疑,大胆发现、大胆表达;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使课堂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学生的激情活动就是创造性问题的源泉。教师在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中要善于思考、善于捕捉学生的点点创造性的智慧火花,有效地营造起学生剧烈思维的高潮点,在问题的升华与导控中使课堂教学迈向成功。例如在《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的探究实验中,学生在现象和结果未知的情况下,通过提供的参考资料及步骤,针对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从而完成整个探究过程,最后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结果,有的认为:草履虫趋向糖粒,避开盐粒;有的得出:放盐粒和糖粒附近的草履虫皆会死亡。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就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异动,及时捕捉,通过引导学生间激烈的辩论,集中思维的焦点,排除矛盾,达成共识,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善于捕捉并升华问题的能力不是我们说有就有的,这也需要我们教师在一次次的历练中慢慢地去领悟!
3.问题与自觉反思
反思是回顾已经做的工作,根据规定的目标、进展,提出改进的方案和应用教学中或他人身上学到的知识的一种能力。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一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通过对自己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锻炼自己的思维品质,使其具有深刻性、批判性、灵活性和敏捷性,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习能力和监控自我思维过程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针对自身教学行为不断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何种情形下学生学得最好?”、“课前要准备些什么?”、“课堂里要做些什么?”、“有哪些惊喜?有哪些不足?”……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关注、思考、总结和记录的问题。通过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通过反思,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通过反思使教学经验理论化;通过反思,增强教师自身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最终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课程改革在我省刚刚起步。改革的艰辛与喜悦、困惑与收获、成功与挑战将伴随着我们,任重而道远!教师只有认真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和探索,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张扬他们的个性,才能在发展学生的过程中发展我们教师自己。
参考文献:
[1]朱立祥.初探中学生物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生物学通报,2012
[2]胡东芳.让学生“会问”创新教学的呼唤.福建教育,2011. 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