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为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高职教育长久以来就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标,计算机课程作为具有广泛应用型的课程一直都是高职院校的重点学科之一。本文将对现阶段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开设现状进行梳理,并结合互联网发展的趋势,提出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 计算机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019-02
一、前言
互联网科技的进步促使高职院校不断优化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系,应试教育早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以素质教育为主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逐渐受高职院校以及学生的欢迎。其中,计算机运用能力是高职院校都极其重视的一项能力建设,特别是在互联网背景下,用人单位大多对计算机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这就意味着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已经到了改革的时候,只有改革才能更加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二、浅析现阶段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问题
(一)计算机课程理念及评价体系不完善。互联网背景下,如果按现有的教学理念和评价体系,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降低,因为现有的教学体系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而非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被动接受的对象。这与高职院校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初衷是违背的。这种教学理念也是无法调动广大高职学生的创造性,加上评价体系不完善,都会回到应试教育的怪圈当中。
(二)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在传统的社会观念中,高职教育一直被大众认为是对差生的教育,这一认识误区也就影响着师资力量,不少高素质的教师都去了高等院校甚至离开了教师岗位,并不愿意在高职院校任职。所以现阶段,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师资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影响整个教学质量,还为对学生的知识掌握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课程设置不利于分层次教学。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是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和推广,除了这一基础职能以外,挖掘对计算机技术感兴趣的学生继续深造也是该课程重要推动力。但是目前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较为粗糙,并没有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区分,用同一套标准进行教学已经持续了不少年,这并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散。
三、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革新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现阶段的课程体系是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首先需要对教学理念进行革新,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改革不止是简单的换一种教学模式那样简单,而是承载了推动互联网科技向前进步的时代使命,而这一推动者就是广大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培养他们自主创新能力,才是课程改革的根本出发点。
(二)优化师资队伍。培养一批优秀而且专业的计算机老师,加强老师之间的联系,让他们去沟通探讨如何有效的教学,提拔优秀的老师,发展年轻的教师队伍。组织学习,提高整个教学队伍的素质。互联网背景下,需要老师有极强的创造性思维,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利用互联网的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三)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传统的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是面对面的授课,即老师讲,学生听。在多媒体教室授课也是把上课内容放到屏幕上讲,等到上机的时候,学生再按照老师说的去操作。而且教学内容也比较陈旧,不汲取新的教学知识,理论教学和实验课程安排不合理,理论教学太多,导致学生知识对计算机课本知识的机械学习,忽略了实践操作的训练。这些学生往往能在计算机理论知识的考试中获得比较高的分数。而上机时,简单的计算机故障都没法处理,所以在等级考试中因为上机成绩不达标而無法获得等级证书。互联网背景下,老师可以合理布置一些课外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的方式去汲取更多的新知识,让他们多多的去上网查询新的实践案例。
(四)划层次教学,利用互联网思维教学。由于大学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先进的地区和落后贫穷的地区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有很大的差异。可以在教学之前,通过考核来看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的情况,掌握好的学生,可以免去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他们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还没掌握的课程去学习。那些基础知识薄弱的同学,老师可以针对性的训练,一旦达标之后,又可以去选择其他课程去学习。
互联网背景下,老师可以将自己的课件上传到校园网上,利用校园网的平台将知识传播出去,让学生随时都可以去学习,这样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学生能够自主的安排学习时间,也能充分利用时间来学习计算机知识。
(五)将计算机知识和本专业联系起来。一般学校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课程的设定都是针对所有专业的学生,但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学校应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来优化课程安排。根据每个专业的特点来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比如:建筑设计专业、水电设计专业。就应该着重教授CAD软件。艺术类的学生就应该着重教授“动画设计”类的课程。
参考文献:
[1]赖凡,余建桥,LAI Fan,YU Jian-qiao.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2]贺月华.关于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方案的探讨.《湖北成人教育学院报》.2013年第1期.
作者简介:
吴海超(1983年01月-)男,汉族,吉林省农安县人,硕士,助教,从事数据库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