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7-06-05 15:11江苏省金湖县银集中心初中柏广珍
数学大世界 2017年13期
关键词:同类项黑豆黄豆

江苏省金湖县银集中心初中 柏广珍

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江苏省金湖县银集中心初中 柏广珍

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主要在于老师本身是否能被学生所接纳,教师所选取的材料能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所传授的数学方法是否能激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学得轻松而有成效。

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说明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的源泉。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主要在于老师有意识的引导,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变得主动积极,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从教师本身出发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有效的教学应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较强,带有较强的“亲师性”,喜欢哪个教师,就会喜欢他所教的那门课,进而就会舍得花时间﹑花力气去学这门课。这就要求老师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习,要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三尺讲台,真正放下架子,走到学生的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用真诚赢得学生信任,成为学生心目中可亲可敬的朋友。课堂上,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让不同的学生来回答,并及时给出语言的激励或手势﹑眼神的肯定,特别是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更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要不断地对其进行鼓励,让他们也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快乐,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把学生代入乐学的大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从数学材料的选取出发

布鲁诺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仍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数学源于生活,教师应选取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所常见的书本或生活实例为认识的背景材料,激起学生似曾相识的亲切感。杨寿安研究也指出:教师应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教学材料精选训练题,分散难点,分步骤﹑搭阶梯提高学生答题的正确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感,梳理其自信心。

案例1: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全等”教材习题。

原题:如图1,AB⊥BD于点B,CD⊥BD于点D,P是BD上一点,且AP= PC,AP⊥PC,则△ABP≌△PDC。请说明理由。

通过改变结论得出新题,实际上仍是上题,学生有了上题的经验,处理起新题就有了思路。

变式1:如图2,AB⊥BD于点B,CD⊥BD于点D,P是BD上一点,且AP =PC,AP⊥PC,观察图形,猜想AB﹑BD﹑CD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图1

图2

通过添加应用背景得出新题,实际仍是书上题目的模型,进而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变式2:如图3,在笔直的公路L的同侧有A﹑B两个村庄,已知A﹑B两村分别到公路的距离AC=3km,BD=4km。现要在公路上建一个汽车站P,使该车站到A﹑B两村的距离相等。

(1)试用直尺和圆规在图中作出点P;(2)若连接AP﹑BP,测得∠APB= 90°,求A村到车站的距离。

图3

通过弱化条件,使八年级的一道数学题的解题思路迁移到初三的相似,体现了数学知识的连贯性。

变式3:如图4,AB⊥BD于点B,CD⊥BD于点D,P是BD上一点,AP⊥PC,则△ABP∽△PDC。请说明理由。

通过条件和结论的互逆变换,再次运用模型训练学生。

图4

变式4:两个全等的含30°﹑60°角的三角板DEA和三角板ACB按如图5所示方式放置,E,A,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连接BD,取BD的中点M,连接EM,EC,试判断△CM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通过添加直角坐标系,与函数结合,是变成了一道代数与几何的综合题,又是一道解决动态的问题,实际上还是这个模型的再次应用。

变式5: 如图6,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m,6), B(n,1)为两动点,其中0<m<3,连接OA⊥OB 。

(1)求证:mn=-6;

图5

(2)当S△AOB=10时,抛物线经过A,B两点,且以y轴为对称轴,求抛物线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3)在(2)的条件下,设直线AB交y轴于点F,过点F作直线l交抛物线于P,Q两点,问是否存在直线l,使S△POF∶S△QOF=1∶3?若存在,求出直线l对应的函数关系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6

总之,具有较强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习题是数学问题的精华,教学不要忽视了这些小题,要善于“借题发挥”,进行一题多变,多题组合,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问题的规律性和方法,从学生熟悉而又简单的问题出发,通过不断演变,逐渐深入研究,不仅有利于消除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以达到“做一题﹑通一类﹑会一片”的教学效果,更可让学生走出题海战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数学素质,同时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复习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从数学方法出发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数学游戏﹑模拟表演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童鹏的研究指出:由于游戏具有新奇性和趣味性,能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尤其是对上课容易走神﹑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较为明显。

案例2: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3.4合并同类项(1)。

在进行这一课时的教学时,本人准备了一个小袋子,里面有四个一捆的花生(用宽胶带粘在一起,以下一样),两个一捆的花生,还有一些一个一个的花生;五个一捆的黄豆,三个一捆的黄豆,还有一些一个一个的黄豆;六个一捆的黑豆,四个一捆的黑豆,还有一些一个一个的黑豆。

步骤1:游戏导入。

让学生进行分类,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老师这是要干什么?同时导入这节课的学习。通过学生的感知让学生找同类朋友:

①2x,y,3y,x;②7x2,-2x,3x2,x;

③x2y,3xy2,7x2y,-5xy2。

学生很快得出了答案,教师进行追问:你是怎么得出来的?不知不觉,同类项的定义也就出来了。再通过具体题目的巩固,同类项的教学就在学生的游戏中完成了。

步骤2:回归游戏。

教师让学生把东西放入袋中,继续发问:谁能快速告诉老师这个袋子中有几颗花生﹑几粒黄豆﹑几粒黑豆?学生们都很激动,争先恐后地举手,教师请一个举手最快的同学进行解释,他这样解释道:我先算花生,然后算黄豆,最后算黑豆。教师进行总结追问:“你先进行分类,那你又是怎么知道花生是9粒的呢?”学生回答:“就是把他们的个数加起来呀。”

尝试计算下列算式,你有思路吗?

2x+y+3y+x+7x2-2x+3x2+x+x2y+3xy2+7x2y-5xy2。

学生讨论尝试,通过讨论,大家一致同意先准备几个“篮子”把同类项放在一起,然后再数数他们分别有几个就行了。老师装着听不懂,有一个同学竟然跑到黑板上讲了起来,还学着老师的口吻讲解。学生在笑声中解决了合并同类项这一难题。通过后面的练习发现同学们的正确率很高。

book=29,ebook=31

猜你喜欢
同类项黑豆黄豆
黄豆噼里啪啦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初试锋芒
学习同类项 口诀来帮忙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检测题
嘿,小黑豆
那只名叫黑豆的老鼠
黄豆变形记
黑豆豆
黄豆成长记
为何要多吃醋泡黑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