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工厂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2017-06-05 14:19蔡丹凤蔡志欣郑朋武
中国食用菌 2017年3期
关键词:菌棒工厂化出菇

蔡丹凤,蔡志欣,郑朋武

(1.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1;2.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14;3.福建省邵武市绿农食用菌有限公司,福建 邵武 354000)

银耳工厂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蔡丹凤1,蔡志欣2**,郑朋武3

(1.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1;2.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14;3.福建省邵武市绿农食用菌有限公司,福建 邵武 354000)

通过对银耳工厂化栽培中关键技术的研究,并对银耳工厂化栽培与传统栽培模式进行对比分析,集成银耳工厂化栽培的关键技术,为银耳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指导。

银耳;工厂化;栽培技术

银耳学名 Tremella fuciformis Berk.,Hooker’s J.Bot.8:277(1856),又名白木耳、雪耳等,分类学上隶属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 银耳纲 (Tremellomycetes) 银耳目 (Tremellales) 银耳科 (Tremellaceae)。我国是银耳人工栽培的发源地,也是世界银耳生产和出口最多的国家,近年来我国银耳生产发展较快,银耳总产量由2005年的18.41万t增至2015年的39.32万t[1]。福建省是银耳生产产量最大的省份,其始终占据全国银耳总产量的90%以上[1]。

我国银耳的生产方式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段木栽培的规模明显减少,以棉籽壳、木屑、甘蔗渣为主要培养料的袋式栽培模式迅速发展。利用自然气候进行银耳的袋料栽培是我国目前银耳生产的主要栽培模式,其具有季节性和地区性的特点,适宜小规模的千家万户栽培,但产品质量难以保证[2-4]。传统的银耳生产模式制约了当前银耳产业化的发展。银耳生长周期短(35 d~40 d),非常适合工厂化栽培模式。开展银耳智能化温控菇房栽培模式的研究,实现银耳的周年生产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本研究依据银耳的生物学特性,结合温控菇房智能化管理的特点,优化改良银耳的栽培工艺,研究集成出1套银耳工厂化栽培的关键技术,现将其总结如下。

银耳工厂化生产工艺流程:菌棒生产→接种→培菌→芽孢菌丝培养→出菇管理与采收。银耳菌棒生产按常规机械化生产工艺(机械装袋→自动打穴封口→装筐→灭菌→冷却→传送至接种室)进行。

1 接种

灭菌冷却后的菌棒(菌包规格12 cm×53 cm× 0.04 cm,每包干料重0.6 kg,打3个接种穴1.2 cm× 2.0 cm),无菌操作接入银耳栽培种(菌龄10 d),接种量每穴约0.5 g。接种后将菌棒传送至培菌室发菌。

2 菌丝培养

培菌室要求水泥地面,平整干净,干燥,具备智能控温系统及新风系统。菌丝培养前应对培菌室进行消毒灭菌处理,保持培菌室温度在(26±1)℃,湿度控制在≤70%(即完全干燥条件下)。每10个~20个周转筐一列堆叠整齐排放。发菌期室温应保持在(26±1)℃,不得超过30℃,避免银耳香灰菌丝生长过快。菌丝培养3 d~5 d后,检查菌棒发菌状况,如有感染杂菌应及时处理。菌丝培养5 d后应及时补充新风,促进室内空气循环,保持培菌室温度、湿度恒定,经过8 d~10 d的培养,菌棒菌丝生长良好,菌圈直径9 cm~10 cm,即穴与穴之间的菌圈互相联接,便可转入芽孢培育室。

3 芽孢菌丝培育

芽孢培育室大小为10 m×6 m×4 m(长×宽×高),采用3列排架,每列排架为13层培养架,每间培育室可排放2 700多周转筐,容纳1万多个菌棒。芽孢培育室具备智能控温系统及新风系统,定时补充新风,并采用超微颗粒雾化器智能加湿,保持温度(24±1)℃、湿度80%~85%。

菌棒进入芽孢培育室,先将接种穴的胶带掀起一角,待菌丝体满袋后再揭去接种穴的胶布。80%~ 85%的湿度可以促进银耳芽孢菌丝生长与扭结。培养5 d~6 d后菌丝满袋,穴中逐渐出现突起的白色绒毛状芽孢菌丝团,呈“白毛团”,当穴内“白毛团”呈现胶质化形成原基后即可转入出菇房。

4 出菇管理与采收

出菇房应具备智能化调节温度、湿度以及补新风系统。菇房大小及结构与芽孢培育室一致,每次可以排放5 500多个,规格为12 cm×53 cm×0.4 cm的菌棒。

形成原基的菌棒传送至出菇房 [(25±1)℃]后,先进行扩穴(即用扩穴器割去接种穴口周边的塑料薄膜),将接种穴口直径由原来的1.2 cm~2.0 cm扩为3 cm~4 cm,然后再将菌棒上架,穴口朝下排列。前期控制菇房湿度为85%~90%,培养3 d~5 d,原基分化成幼耳片,保持出菇房温度(24±1)℃、湿度90%,再培养3 d~5 d,待幼耳片伸展后,以保湿为主,干湿交替,定时补充新风以及给予300 lx~500 lx的光照,再培养5 d,待银耳子实体色雪白,朵型圆整,朵直径为10 cm~12 cm时停止喷水。然后将菌袋穴口翻转朝上,保持室温在(24±1)℃,控制湿度在80%~85%,再培养5 d至银耳朵形圆整,耳片松展略有收缩,色乳白即可常规采收。

5 工厂化栽培模式与常规栽培模式对比试验

在福建省邵武市绿农公司食用菌栽培中试基地进行了银耳工厂化栽培模式和传统栽培模式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统计分析见表1。

从表1可知银耳工厂化栽培的出菇同步率提高了16%,栽培周期缩短了5 d,周年栽培的批次达到9批次~10批次。

6 讨论

改变传统的菌棒纵横堆叠培菌方式,使用周转筐装菌棒,以机械化的叉车搬运,多层堆叠的培菌方式不仅提高了工效,也提高了培菌房的利用率,且简化翻堆查找感染杂菌的工艺,有效地解决菌棒发菌过程中发热的难题。无需对菌棒进行一次次的上下里外的翻动和疏袋散热,有效地降低了劳动强度和菌棒的污染率。

优化银耳芽孢菌丝的培养工序,在特定的芽孢培育室内创造适宜银耳芽孢菌丝生长的最适生态环境 [(24±1)℃,湿度80%~85%],加快银耳芽孢菌丝生长与扭结,促进银耳原基的形成,为后续出菇的同步性及优质性奠定良好的基础,是银耳优质高产栽培之关键所在。

智能化温湿控菇房出菇管理技术改变了银耳自然栽培的特性,实现控温、控湿、控光、通风换气的智能化栽培管理,缩短了栽培周期。菌棒进入出菇房20 d内便可采收到成熟优质的银耳产品,比传统栽培周期缩短了12.5%,极大地提高了温湿控出菇房的周转率;在银耳原基分化后穴口朝下倒置培养,有效地解决黄水导致银耳烂耳的问题;并采用超微颗粒雾化器智能加湿方式,取代了传统的人工喷水及用报纸覆盖保湿的方法,优化了银耳出菇管理工艺,降低了重金属污染问题,确保了银耳的安全生产。

本项目的研究有效地解决了银耳工厂化栽培的技术问题,不仅降低银耳生产的劳动强度,缩短了栽培周期,提高银耳出菇的同步性以及温控培菌房和出菇房的利用率,使银耳年出菇批次与传统的自然栽培法相比翻番,实现银耳的周年栽培,对银耳产业安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表1 银耳工厂化栽培与常规栽培试验对比结果Tab.1 Comparison of factory cultivation and conventional cultivation of Tremella fuciformis

[1]黄年来,林志彬,陈国良.中国食药用菌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325-1370.

[2]杨新美.中国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1998.

[3]黄年来.中国银耳生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2000.

[4]蔡金波.银耳袋栽高产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2000.

Research on Key Technologies of Factory Cultivation of Tremella fuciformis

CAI Dan-feng1,CAI Zhi-xin2,ZHENG Peng-wu3
(1.Fujian Health College,Fuzhou 350101,China;2.The Institute of Edible Fungi,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350014,China;3.Fujian Shaowu Lunong Edible Fungi Co.Ltd.,Shaowu 354000,China)

s:Through the study on key factor of Tremella fuciformis factory cultivation and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cultivation mode,a set of key technologies for T.fuciformis factory cultivation were summarized.This could be the guidance for high yield cultivation of T.fuciformis.

Tremella fuciformis;factory;cultivation techniques

S646.9

A

1003-8310(2017)03-0037-03

10.13629/j.cnki.53-1054.2017.03.009

福建省科技厅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2015R1020-3)。

蔡丹凤(1965-),女,本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食用菌的遗传育种、栽培及活性成分的研究。E-mail:976360943@qq.com

**通信作者:蔡志欣(1983-),男,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遗传育种研究。E-mail:181351945@qq.com

2017-03-15

猜你喜欢
菌棒工厂化出菇
工厂化循环水尾水治理系统技术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秋栽香菇养菌出菇管理顺口溜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鲑鳟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的孵化和开口技术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现状分析
工厂化养虾到底难不难?做好肠胃管理就成功了一半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