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五要』话益寿

2017-06-01 12:24:23徐经世国医大师
中医健康养生 2017年1期
关键词:经世国医大师

文/徐经世 国医大师

『一先五要』话益寿

文/徐经世 国医大师

编者按:徐经世先生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2014年被评为第二届国医大师。徐老不仅在中医临床方面造诣深厚,在养生上也颇有心得体会。本期杂志我们特约徐老谈谈他的养生之道。

国医大师徐经世研读中医经典。

中国养生文化是中国古代儒释道文化和中医养生相互糅合的综合体。中医学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我认为人们所说的养生,通俗来说就是防止疾病、充实体力和延长寿命的方法。中医先贤们秉承了道家“天人合一”“清静无为”“保养精气”等养生要领,主张养生 “宜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养生的内容和形式上倡导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其中协调平衡是其核心。我徐氏三代行医,自幼受祖父熏陶,而今已至耄耋,关于养生,我总结了“一先”“五要”的养生要领,现给大家分享一下。

“一先”做人

做人首当修身立德,德为立身之本,德为养生之基石。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欲修身,必先正心,心正方能身安,身安方能体健,体健方能延年益寿。如果心的功能失调,其他各脏腑都会受到波及,如果心病及肝,就会出现情绪不好、易怒;心病及脾就会出现食欲不良、腹胀;心病及肺就会出现喘促、咳嗽;心病及肾就会出现浮肿,心肾不交时也会出现失眠症状。可见“心”在养生方面起着主导的作用,古人说的“德者寿”“仁者寿”,都是强调做人。

“一要”与自然相应

人之身体健康与否,首先要与自然相应,正如我们中医常讲的 “天人相应”。人是与天地自然相互磨合上亿年而产生的精灵,自然带有天地的气息和属性,人的生存与自然界密切联系,人的寿命与自然变化运动密切联系,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气候变化、昼夜更替、环境变迁等,都会影响人体健康。人只有根据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寒来暑往等变化,主动地与之相适应,避免它对人体的不良刺激,才能防止生病,健康长寿。人体与自然的这种同步变化,古人称为“天人相应”。

冬日严寒,盛夏酷暑,春秋季节的忽寒忽热都无时无刻不对人体产生影响。顺应四季养生,就要根据人与自然的同步变化规律,安排练形调神、起居劳逸、进食进补。根据季节差异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主张按四季变化,养形调神。春天晚睡早起,在开阔的地方多散步;夏天晚睡早起,白天不倦乏;秋天早点儿睡,鸡一叫就起床;冬天早睡晚起,太阳出来了再起床。

另外,居室环境也非常重要,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养生家就很重视生活环境的选择和改造。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年老时就选择在山清水秀的环境造屋植木种花修池,既美化了环境,又锻炼了身心,独自在那里养老。根据史料记载,其生于公元581年,于公元682年无疾而终,享年101岁。现代养生专家利用山地、海滨美好环境进行疾病康复,像温泉疗法、空气浴、日光浴、森林浴等等,都是利用大自然,使人与大自然协调一致,与我们中医养生是一脉相承的。

“二要”调节好心理

人之身心健康,首先要虚怀若谷、淡泊名利,也就是“恬淡虚无”。所谓“恬淡”就是安静,无愧于心;“虚无”就是摒弃“贪欲”。其次要保持乐观,对人生充满信心,热爱自己的工作;要有宽广的心怀,对己严对人宽,助人为乐,始终保持乐观状态,不要自找烦恼。 充分认识“形神合一”“形神共养”,通俗来说形是形体,神是精神,形与神彼此依存,互相促进。

现实情况也证明,身体越健康,精力就越充沛,性格也就越开朗,而欢乐的情怀、活泼的性格,更会有利于身体健康。正如老聃所言:“养生之道,在神静心清。”中医认为:“欲多则损精。”纵欲不仅丢失过多的精液,同时也损及五脏之精,“肝精不固,目眩无光;肺精不交,肌肉消瘦;肾精不固,神气减弱;脾精不坚,齿浮发落。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清心寡欲是养生之道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要”注意饮食调养

在正常生活中,要做好起居饮食,保养脾胃功能,脾胃为后天之本。《黄帝内经》言:“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

以饮食来讲,要做到饮食有节,主食宜清淡,多食蔬菜,不宜过咸,进食要细嚼慢咽(每餐15分钟~20分钟),每天三餐晚食宜少;而且饮食要多样化,并要注意食物冷热,如夏慎湿热、冬慎寒凉的饮食生活习惯。

就人的体质而言,不同体质之人进食应有所选择,偏阳盛的体质,适合于吃一些寒凉的食物;那么如果是偏阴盛、偏虚寒体质的,那就适合吃一些温热的食物。而大部分的蔬菜,它是平性的,所以对无论是偏阳体质,还是偏阴体质的人,都是可以吃的。中医认为药食同源,关于药补,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辨证论治给予药补,切忌滥用药补。

“四要”加强运动

国医大师徐经世(中)带教学生临床临证。

国医大师徐经世(右)向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捐赠祖传中医书籍100多册。

安徽中医药大学国家级名中医张杰在徐经世(右)学术思想研讨会上,赠送给徐经世先生“德艺双馨”牌匾。

运动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持健康为目的。因此在运动方式上要因人而异,老者主张以“安步当车,形式自如,掌握适度,持之以恒”的四句话要求去进行。同时要与季节相应,春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夏季也应夜卧早起,步于室外,但宜在清晨和傍晚气温较低时进行;秋季应按照“立秋早晚凉”的气候要求,做到“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季为万物收藏之际,早睡晚起,待日光充足再开始锻炼,较为适宜,方可达到运动的目的。

中医学认为,肢体的功能活动,包括关节、筋骨等组织的运动,皆由肝肾所支配,故有“肾主骨,骨为肾之余”的说法。善于养生的人,要坚持体育锻炼,以取得养筋健肾、舒筋活络、畅通气脉、增强自身抵抗力之功效,从而达到强肾健体目的。

东汉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在医术上卓有成就,而“晓养性之术,年且百岁而有壮容”。他所以能长寿、健康、精神饱满,是与他本人重视运动健身分不开的。人要防病祛病,必须常使身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以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三国志·华佗传》记载:他曾对学生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他创编的五禽戏至今在群众的运动保健中起着重要作用。

“五要”与社会和谐

人是社会的一份子,养生要用积极的心态来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只有主动适应社会环境,通过努力学习工作来给社会做贡献,来获得社会的认可,才能得到一个比较良好的生存状态,才能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最终使我们的身体阴阳平衡,元气得以濡养,精气得以充盈,人体呈现出高度和谐统一状态,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完美境界。反之消极处世、个性古怪,与社会格格不入,很难在社会立足,也是养生的一大忌讳。

这“一先”“五要”是我个人对养生的感悟,结合中医先贤们的养生经验做了一些发挥。希望广大的中医同道们,能够探求古训以资升华。因用策少力,未尽之处,尚待进一步探讨。

国医大师推荐 【养生方药】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人们饮食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蛋白质、脂肪类的食物摄入偏多,平常可以用干荷叶、炒山楂,配伍石斛、佛手之类的中草药代茶饮。另外,灵芝、三七、绞股蓝等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选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养生保健作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几种药物及服用方法。

石斛: 味甘,性微寒。入胃、肾经。能滋阴清热、润肺养胃、强筋健骨。服法:每日取10粒,泡服。

灵芝: 味甘,性平。入心、肺、肝、肾经。益脾胃,止咳益肺,安神,利水道,益肾气,坚筋骨,利关节,疗虚劳,增强记忆力,使人神志清明。服法:每日取10克,煎水代茶饮。

三七: 味甘微苦,性温,入肝、胃、大肠经。具有止血、散瘀、定痛功用, 长期小剂量服用可活血通络、软化血管、降血压、降血脂、治疗肝纤维化等。服法:每日取3克~5克,开水送服。

绞股蓝: 味苦微甘,性凉。归肺,脾,肾经。有保肝解毒,防止血栓形成,防治心血管疾患,调节血糖,促睡眠,缓衰老,防抗癌,提高免疫力,调节人体生理机能。服法:每日取10克~15克,泡水代茶饮。

国医大师 徐经世

徐经世,1933年出生,号筱甫,安徽巢湖人。1952年起跟随祖父学医行医,为徐氏内科第三代传人。第二届“国医大师”,首届“安徽省国医名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后导师,第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安徽省中医肝胆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

徐经世从事中医临床六十余年,在糖尿病、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风湿病、妇儿科病、肿瘤等多种疾病的诊治上富有成效。他提出了“杂病因郁,治以安中” “肝胆郁热,脾胃虚寒”病机理论和“尪痹非风”等学术观点;总结出“疏肝理气,条达木郁;补益肾水,清平相火;理脾和胃,和煦肝木;活血化瘀,燮理阴阳”的三十二字调肝法、“护脾而不碍脾,补脾而不滞脾,泄脾而不耗脾”和“补不峻补,温燥适度;益脾重理气,养胃用甘平”的调理脾胃“三原则,四要素”,为内科疑难杂症的临床诊疗开辟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其用药尚平和,注重双向调节,善用反佐和药对,寓奇效于平淡。并研制了“扶正安中汤”“消化复宁汤”“迪喘舒丸”等多个特效专方。主持和指导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科技成果2项。出版《徐经世内科临证精华》、《杏林拾穗-徐经世临床经验集粹》临床专著两部。(肖雄整理)

猜你喜欢
经世国医大师
“我起床讲求三个半分钟”——国医大师金世元的养生经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5:52
重庆举办第十五届国医名师大讲堂
大师剪我也剪
少儿美术(2021年2期)2021-04-26 14:10:12
熊十力《儒行》诠释中的经世意蕴
曾国藩“以礼代理”的经世思想产生缘由
赢未来(2018年12期)2018-12-13 10:32:00
国医大师忘记年龄
特别健康(2018年9期)2018-09-26 05:45:40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
中国化妆品(2018年3期)2018-06-28 06:21:20
历史与记忆
大师版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治呃逆验案1则
中医研究(2014年6期)2014-03-11 20: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