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峰
[摘要]高中地理这门学科,其包含的教学内容及其广泛,而且知识结构相对复杂,在高中教学中是属于难度较大的一门学科,由于地理涉及的方面众多,学生对其内容容易产生混淆,给学习带来不便。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应用比较法,对提升教学效率有一定辅助作用。
[关键词]高中 地理 比较法 实际应用
通过整合地理信息内容,进而对地理信息的原理跟规律进行比较学习的一个过程称为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分清地理知识之间的不同之处,达到与地理知识建立有效联系的目的,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运用比较法理解地理概念
在地理教学整个环节中,地理的核心理念即地理概念,地理概念包含较多的地理知识以及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比较法,对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的概念有很大的作用。
譬如在学习概念的时候,会有很多专业的参与概念,这些专业词语的意思比较容易混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对比法的形式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区别。例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文中的恒星与行星的教学比较:“炽热的气体是构成恒星的原因,指的是本身发光的天体,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而行星指的是本身不发光,是环绕恒星运动的物体,两者公转的方向是相同。”通过将两星的概念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
①恒星是一個发光体,行星是不会发光的体系。
②恒星是按照轨迹轨道围绕星系的中心点而转动,而行星是围绕恒星而转动的。
③恒星在天空中闪烁的位置有移动现象。
再如,应用于西风漂流与南极漂流的比较:
“西风漂流是由西风吹动而形成,南、北半球有西风漂流的现象,区别在于南半球的寒流漂流,北半球则与其相反。而南极环流是指沿着南极逆时针方向移动的洋流,其属于寒流,流动方向由东往西移动。”
将西风以及南极环流概念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①南极寒流是在极地的东风下形成的,属于风海流,移动方位由东往西。而西风漂流是属于风海流,移动方向由西往东。
②西风漂流自转方向与地球转动方式一模一样,都是顺时转动。而南极环流则与其相反,属于逆转方向。
二、运用比较法理解地理现象
地理学科其内容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教师会运用一些地理案例来帮助教学。案例教学主要目的是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进一步的提高,通过将地理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建立知识之间的结构联系,同时重组以及归纳地理新知识。学生通过案例教学这个形式,能够更加深入地将地理现象的本质特征理解透彻。在案例教学中,通常会运用到以下两种比较法。
1.类比法
(1)相同事物的相互比较:
同等的事物相比较一般应用在表象的形成阶段,同时,在基本的概念形成过程中也涉及。比如教材中“锋与天气”这一节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别从锋面过境的前、中、后以及锋面符号、降水的范围和典型的天气代表等方面,将冷、暖、准静止锋进行彼此类比,通过类比的方法将这三种类型的天气系统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表现出来。
(2)综合比较
综合比较就是将两个国家或地域相关的地理要素进行全方位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辨其相同点以及不同点。比如,在对两个不同国家或地域进行人文与自然环境以及多种因素进行相互比较的时候,这个过程涉及的内容层面非常广,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更加详细地掌握知识点。
比如,在《世界工业区》的案例比较教学中:“鲁尔工业区不仅是德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中心,而且也还是世界工业发展关键的脉络。鲁尔齐以拥有优越的条件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建立了核心工业区。为了维持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两者之间的良好关系,德国在鲁尔工业区展开了大规模经济结构的整体调整,为其他局部工业区发展做出了良好的参考。”对其发展经验,可将中国东北老工业区进行比较参照学习。“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区之一。老东北工业区应该在整体结构上进行不断革新,以此来适应社会的需求,将精湛的发展技术融入企业,使其能够健康平稳发展。”在课堂学习中,可以将两者工业区之间的兴起以及发展经验进行全方位的比较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相关的地理知识。
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比较法是教学过程里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建立地理之间相互的逻辑关系,让学生能够得到思维方面的培养,从而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