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进
[摘要]历史课程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发展学生文化素养的基础学科。历史学科的博大精深,使历史学习的难度比较大,而且当今的历史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影响了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作者在历史教学中尝试走“温情路线”,以“走心”的教学设计,唤起历史浓厚的人情韵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中学历史 “走心”设计
温情教学
历史学科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述人类的发展进程及规律,有着鲜明的时代性与辩证性,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发展学生文化素养、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历史总是发生在过去,有的还是遥远的过去,学生不好理解,再加上历史的博大精深,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有限。如何让我们的历史教学由遥远陌生变得亲切有趣?由枯燥乏味变得含情脉脉呢?从教学设计人手,尝试走“温情路线”,以“走心”的教学设计,以更加真实、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我们的教学散发浓浓的人情味。
一、生活导入,提升历史课堂温度
什么样的教学素材最有温度?还得从沐浴在阳光雨露中的生活资源说起。生活是我们教学最肥沃的土壤,是我们历史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消除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带来的时空距离感,就应尝试从学生最亲切、熟悉的实际生活中找素材,如生活话题、影视节目、情境再现、民间轶事等,结合学生触碰得到的生活素材来开展历史教学,并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比如,教学必修一《辛亥革命》这一课时,笔者在新课导人中并不直接呈现大量的历史材料,开门见山地进入学生并不感兴趣的革命运动学习,而是与学生分享了自己暑假在武汉旅游时的见闻。笔者着重分享了自己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时的照片,以此导人“辛亥革命”这个话题,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与老师一起探讨与这个纪念馆有关的问题。通过经验分享的形式,学生很快就进入到上课状态,就连平时对历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也对老师的旅游经历产生了好奇心,主动参与到话题讨论中,课堂学习氛围很好。
二、引入溫情史料,引发情感共鸣
史料即研究或者讨论历史问题时的佐证材料,是我们开展历史教学的重要依据。史料普遍难懂。那么,如何让晦涩的史料也富有温情呢?语境的创设是调节史料学习氛围的关键。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上课前仔细研读教学史料,并对其进行仔细加工,创设丰富多彩的史料学习情境,让这些原本生涩、枯燥的史料变得充满人情味,散发出其独特的历史韵味。
比如教学必修一《祖国统一大业》这一课时,笔者以“回家”为核心,基于“问题的由来——但悲不见九州同”“一国两制——众里寻他千百度”“港澳回归——紫荆莲花香满园”“两岸展望——缺月重圆会有时”这条主线架起课堂框架,并在每个核心点的开端插入一首古诗或现代诗。比如在开篇插入于右任的《望大陆诗》,以配乐朗诵的方式引发“全班总动员”,全体师生在深情朗读中拉开本课的教学帷幕。在这堂课中,笔者尝试以诗为史料,提升课堂教学的文学韵味,在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点燃他们爱国、爱乡的青春热情。
三、角色扮演,体验历史情怀
高中阶段的学生自主性强,个性鲜明,见解独到,有着较为独立而成熟的探究学习能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尝试体验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以亲身体验的方式融入历史教学中,与历史对话。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会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些角色扮演活动,以渗透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
比如教学必修三《“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这一课时,为了有效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强化学生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掌握与理解,笔者在拓展训练环节结合多媒体创设了“百家争鸣”的论坛。在这个探究活动中,各个小组以抽签的形式决定自己所代表的学派,如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在活动中,各个小组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收集自己所代表学派的观点,为争鸣做足准备。在论坛开始前,由教师致开幕词并以多媒体形式呈现“争鸣”规则,为“百家争鸣”放响第一炮,激发各个小组的挑战意识。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结合材料充分地呈现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充分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
总之,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厚重的话题,对于高中生来说,历史是他们了解世界、认识过去、面向未来的重要窗口。在实际教学中,历史教师要竭尽自己的教学智慧,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化简为繁,化抽象为具体,让枯燥的史料变得生动有趣,让乏味的历史事件充满温情,以增强学生的真实体验,帮助学生学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