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秀
[摘要]思想政治课程是中学阶段重要的课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利于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分析当前高中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以及高中生加强问题意识的必要性,从而提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 问题意识 原因 必要性 途径
问题意识是指在人的认识活动中,意识到的一些存在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而产生的一种困惑、怀疑,进而探索的心理状态,其在人成长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价值。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发现,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课堂提问与问题回答的积极性反而下降。
一、高中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分析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肩负着重要的教育使命。从教育体制的视角上看,尽管思想政治课程的德育渗透以及知识教育缺一不可,但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考试成绩通常成为评价政治教学工作好坏的标准。这种片面单一的评价方式背离了思想政治课程的目标与性质,对处于成长重要时期的高中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高中生将学习目标锁定在了高考,挣扎于题海而对教学内容没有质疑,也就很难产生问题意识。
从教师方面分析,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采用独自式的教学,学生被动接受无需质疑,即便教師提出问题,学生也只是在引导下思考和解答,很少有机会提出自己的看法。久而久之,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被限制,失去了展现与培育创新能力的空间与机会。而传统尊师重教的思想也导致教师成了教学主体,在严格的课堂纪律约束下,课堂上很少能实现真正的互动,在严肃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很难提出问题。从学生方面分析,首先,很多学生以为政治课程属于副科的范畴,有的理科生不需要政治考试,也就将学习时间花在了其他课程上;其次,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意志品质的过渡阶段,少数学生的自主意识较强,但大多数学生遇到困难容易退缩,不愿意深究。
二、思想政治课堂上培养高中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
在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是必修课,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全面认识我国政治、经济与文化,还能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辩证思维方式,对综合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促进作用。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要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总之,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强化高中生的问题意识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与必要性。
首先,问题意识能够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问题意识的养成对学生学习进步的作用是单纯获取知识和掌握原理无法比拟的,它可以直接演化成学生学习的动机与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其次,问题意识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意识作为引子,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体会并实践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如果没有问题意识,学生将会处于学习被动的位置,无法实现教学目标。最后,问题意识能够推动有效教学的实现。有效教学最关键的表现是学生主体性作用得以凸显和教学课堂的动态形成。传统教学往往比较被动,学生只是单纯按照教师的思路走,自主思考较少。问题意识能启发学生强化自身的自主学习行为,发展多元化思维,推动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途径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提问的主动性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心理变化与状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兴趣是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关键因素。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挖掘潜在的问题意识,进而让学生的求知欲在积极的探索中被激发。比如,在学习《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时,如果教师直接要求学生进行消化记忆,那么学生则很容易从字面上背诵,而忽略了消化与理解的过程,不利于知识的生活化利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有关反映制度、社会公示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的视频与实例,思考有什么方式能够让学生参与,并预知可以取得的效果。亲身的参与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激起学生深入探索的欲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因想问而提问
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因此教师要在深入分析与理解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地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例如在学习经济生活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掌握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可以在学生明白了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以后,通过表格形式更深入地进行分析,进而出示相关资料。如美国权威杂志《财富》公布的全球500强企业中,我国的10家企业跻身其中,行业从电信跨越银行业,包括国家电力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等。教师为学生展示真实具体的材料,同时为学生创设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情境,随之告诉学生我国国有经济正逐步撤离146个行业,包含金融、服装、纺织、饮料业等。这个时候学生就会产生疑问:国有经济的多部门和多行业的退出,是否会削弱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随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入国有经济控制力的问题,让学生从多层次多方面掌握更多国民经济的相关信息。
3.加强问题的设置与引导,实现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问题设置及引导,为学生指引掌握问题的方向,进而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答案。整个问题探索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必须注意问题设置的合理性,预防出现过于简单或困难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不至于挫伤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从物质决定意识的角度分析,我们必须尊重客观反对主观吗?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就会推理客观事实与主观意识的辩证关系,也就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个过程促使学生不断对自己设问,再提问,再解决,从不断的佐证中找到正确的观点并证明其准确性。
总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为学习的中心,保护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养成能问、想问、会问和爱问的习惯,在不断的自我思考与自我创新中真正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精髓,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实现自身学习能力的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