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晋,程乐森
(潍坊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zhuhongjin861122@163.com)
·医师职业精神·
临床医师人文医学执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究*
朱宏晋,程乐森**
(潍坊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zhuhongjin861122@163.com)
通过阐述临床医师人文医学执业能力的内涵,指出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导向性、可行性四大原则,构建临床医师人文医学执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47个三级指标。有利于促进临床医师自觉提高人文医学执业能力,有利于完善医院的人力资源评价、管理制度。
临床医师;人文医学执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医学离不开人文,临床医师缺少不了人文素养。医学的自然科学性和人文社会科学性决定着医师在掌握生物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该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医学知识和技能[1]。构建临床医师人文医学执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临床医师群体的测评、奖惩等,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师的综合执业能力,有利于完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从而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
目前,学术界对临床医师人文执业能力的内涵表述尚不统一。杜先智等人认为:“现代医学人才应具有医学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完整的知识结构,既要求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又必须具有诚信的道德品质,适宜的人格魅力以及良好的与病人、家属和同事交际、沟通、协调的能力。”[2]董茂龙等人认为:人文执业能力包括人际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情绪调控能力、人性化服务能力、医德认知能力、医德修养水平、危机处理能力[3]。我们认为,当前临床医师的人文医学执业能力应包含以下四种基本能力,具体来说:
1.1 依法行医能力
医疗行业本身具有的由医学科学的不断探索性和活体动态变化的难以预测性所形成的高风险决定了医者必须依法行医、权责同行[4]。在当前社会急剧转型的背景下,依法行医不仅是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更体现了医者维护医患双方利益的法制意识,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医师的依法行医能力具体包括:临床医师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医法结合的新理念,如明确医疗机构免责的条件,医疗机构的告知义务的范围等,减少因告知不明或诊疗程序瑕疵引发的纠纷。同时,临床医师要认真学习卫生法等相关规定,熟悉医患双方的法定权利义务,进而懂得如何规范医患双方行为,如何把握法律优先和理性应对原则,从而恰当处理医患纠纷[5]。
1.2 医患沟通能力
医患沟通能力是指临床医师在医疗活动中,通过医疗信息的多途径交流,科学引导患者就医,从而建立和谐、信任医患关系的能力[6]。医患沟通能力具体体现在两方面:第一,行医态度。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提到:医者要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对临床医师而言,乐道济世的行医态度,是其与病患能够顺畅沟通的前提。第二,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医患沟通的媒介,临床医师对患者疾病的诊断,通常是从询问病史开始的。语言表达是否准确、语气是否真诚等都会对问诊的质量及诊断的准确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成为一名合格医师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1.3 伦理决策能力
伦理决策能力是指临床医师依据病人病情和伦理因素,在诊断、治疗等过程中迅速做出决策的能力。在临床中,医师要面对患者病理和心理的复杂临床表现,加之技术诊疗决策方法错综复杂、患者家属心理变化等状况,这时,是否具备良好的伦理决策能力,能否迅速判断诊疗决策的主要矛盾为伦理问题,尽快列出可行的伦理学方案,就成为衡量临床医师执业素质水平的重要一环[7]。同时还应注意,医师进行伦理决策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尊重与自主原则。尊重患者,保证病人充分自主、理性地选择诊疗方案;二是有利与不伤害原则。在选择和实施方案时把可控的伤害控制在最低范围之内;三是公正与互助原则,保证医疗交往公正和医疗资源分配公正,对病人一视同仁。
1.4 人文服务能力
当前,人们的健康观念日益增强,患者在就医中迫切需要人性化的关怀护理。在临床中,临床医师应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予以真诚关怀和关注,这就是临床医师需要具备的新时期的人文服务能力[8]。对临床医师而言,提高人文服务能力,首先应调整心态,形成正确的生死观、得失观,从而深化人文意识,真正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服务理念。其次,临床医师应从预防、治疗、康复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人性化诊疗服务,在诊疗过程中做到诊疗前解释、诊疗中指导、诊疗后嘱托,从而减少患者的负性心理,促进疾病康复,同时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9]。
2.1 系统性原则
构建临床医师人文医学执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应全面找出能反映临床医师人文医学执业能力的各种指标,尽可能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要坚持系统优化的原则,既要避免指标体系过于庞大、无序,又要避免评价指标的单一,应统筹兼顾各方面的指标,进而形成权威、规范的临床医师执业能力综合评价的标准,从而将医师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数量联系起来,将医师的工作绩效与患者的服务评价相联系,从而确保最终评价结果的全面性、系统性。
2.2 科学性原则
构建临床医师人文医学执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要按照职业标准对医师的职业素养、业务能力为基本设计框架,同时又能反映临床医师人文医学执业能力的实际。要运用层次分析法,确保构建的评价指标没有遗漏,采用不同级别、多种层次的评价指标,尽可能科学的、准确的使医师在医德价值观、人文服务态度、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得以评价。在运用科学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设计时,还要联系医师医疗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指标体系的效度和信度进行分析,以提高指标体系评价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评价体系的科学性[10]。
2.3 导向性原则
构建临床医师人文医学执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既要考虑临床医师工作实际,要对临床医师的实际执业能力提升有激励作用,同时也要考虑医院管理实际,要对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实质性作用[10]。这两大构建指标体系的导向,要求设计人文医学执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时,要加大人文服务态度、和谐行医能力等临床医师执业软实力测评指标的比重,从而引导临床医师群体更加注重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自觉、主动进行人文素质、医疗服务态度的自我修正,进而促进临床医师人文医学执业能力的综合性提升。
2.4 可行性原则
构建临床医师人文医学执业能力指标体系,应满足不同医疗岗位、不同医学专业临床医师考评的适用性,在保证评价结果客观性、全面性的前提下,指标的数量、测评方法应尽可能简化、可行。具体来说,可行性原则要求所设计的指标体系的基础指标应具有可测性,如果不易测评,则需将其分解为下一级指标,直到可测为止,并能够用数量化统计参数或可操作化的语言描述出来。对于不能用数学公式来测评或者不宜或者难以直接量化的定性指标应该有明确的评估标准,对于可测性较差的指标应予以剔除[11]。
临床医师人文医学执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为科学测评临床医师的人文医学执业能力,对临床医师人文执业能力的本质进行系统分解,形成不同层次评价指标的体系。
3.1 初选指标的确定
临床医师人文医学执业能力是一个系统,包括的要素很多,引入质量评价方法,就评价角度而言分为四大方面,即依法行医能力、医患沟通能力、伦理决策能力、人文服务能力。对这些单个要素进行再次分解,得出二级要素,以此类推,得出一个指标群[11]。人文医学执业能力评价有鉴定估价和选优的某些特征,根据评估的性质和目的,围绕构成人文医学执业能力的各级要素,参照其他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遵循临床医师人文医学执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初步确定了以下指标: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 57个三级指标。
4个一级指标具体是指:依法行医能力、医患沟通能力、伦理决策能力、人文服务能力。
16个二级指标分别是:通晓法律能力、严守法律能力、运用法律能力、纠纷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肢体表达能力、危机处理能力、伦理知识与技能、伦理推理与思考能力、伦理协商与沟通能力、突发应对与伦理决断能力、人文执业意识、人性化服务能力、人性化技术能力、人文协作能力。
3.2 专家咨询
按照专家咨询的程序,选择了5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5位医学伦理学专业的高校研究人员,设计专家咨询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请他们对指标的一、二、三级指标筛选机权重赋值。
首先,进行第一轮专家咨询。主要目的是对初选各指标中的一、二、三级指标及内涵进行筛选、修改,并对三级指标的权重进行赋值。具体方法是:把初选的三级指标编制成专家咨询表,并对各项指标进行分层分组,要求专家对否定的指标条目进行说明并给出各项指标的权重。
其次,进行第二轮专家咨询。主要目的是对一、二、三级指标及内涵进行论证和修改,并对各级指标的权重赋值进行修改。具体方法是:对收回的首轮专家咨询表进行逐一统计分析,形成第二轮专家咨询表,再次交给专家进行二次论证。
3.3 最终指标的确定
通过系统整理专家咨询的结果,对初步选定的一、二、三指标进行了筛选。对于专家咨询中权重得分有较大差异的3个二级指标和10个三级指标,进行了剔除。其中,剔除的3个二级指标分别是:纠纷处理能力、危机处理能力、人性化技术能力。由此,最终确定的临床医师人文医学执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 47 个三级指标。具体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临床医师人文医学执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初步)
当前,医院管理领域尚无统一的、权威的,用以测评临床医师人文医学执业能力的指标体系,这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短板之一,值得学界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构建临床医师人文医学执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推动这一指标体系用于临床医师执业能力的测评、考核等,有利于促进临床医师群体自觉提升人文执业素养,有利于促进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和高效率,有利于推动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
[1] 曹永福,张晓芬,杨同卫.论医师的人文执业能力及其培养[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6):9-12.
[2] 杜先智,周向东,王导新.在临床实践中变革医学教育模式及培养学生人文科学能力[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8(15):68.
[3] 董茂龙,胡大海.重视人文教育, 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2,10(1):126-128.
[4] 张丽萍.依法行医 权责同行[EB/OL].(2010-07-20)[2015-11-21]http://www.cnjxol.com/health/hospital/31hospital/content/2010-07/20/ content_1450341.htm.
[5] 郭祎.新形势下如何依法行医[J].中国社区医学,2010(1):76.
[6] 李楠,唐丽媛.浅析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必要性[J].中外健康文摘,2010,7(17):345-346.
[7] 白雪飞.医师在临床诊疗中的伦理决策模型研究[J].学理论,2012(36):93-94.
[8] 邱艳虹,商国华,刘蕾.浅论如何做好护理中的人文关怀[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8):135-136.
[9] 谢艳伟.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护理人文关怀素养的培养[J].引文版:医药卫生,2015(9):261.
[10] 张国群,徐凌忠,马玲,等.临床医师执业能力量化考评模型构建初探[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1):115-117.
[11] 吕本艳.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修回日期 2016-09-04〕
〔编 辑 李丹霞〕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linical Physicians′Humanistic Medicine Practice Ability
ZHUHongjin,CHENGLesen
(CollegeofMarxism,WeifangMedicalUniversity,Weifang261053,China,E-mail:zhuhongjin861122@163.com)
Through expounding the connotation of clinical physicians′humanistic medicine practice ability, 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at build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should abide by the four principles of systematicness, scientificity, guidance and feasibility.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linical physicians′ humanistic medicine practice ability included 4 first-level indicators, 13 second-level indicators and 47 third-level indicators, which is beneficial to promoting the physicians′ humanistic medicine practice ability and is conducive to improve the human resourc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hospitals.
Clinical Physician; Humanistic Medicine Practice Abi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编号J13WA06);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编号12CSHJ02);山东省社科普及与应用重点项目;山东省青少年研究规划项目(编号SDYSB150215);潍坊市科技局软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14RKX090)阶段性研究成果
R192
A
1001-8565(2017)02-0165-04
10.12026/j.issn.1001-8565.2017.02.08
2016-07-01〕
**通信作者,E-mail: lesencheng@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