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春华
摘 要: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要善于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背景下,要创设欣赏情境,突显音乐欣赏的“趣度”;借助导学问题,突显音乐欣赏的“效度”;借助音乐律动,突显音乐欣赏的“活度”。
关键词:音乐欣赏;有效教学;三个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5B-0107-02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音乐课程中增加音乐欣赏内容有益于陶冶学生情操,同时也能够提升其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音乐欣赏课程的内容大都以听音乐歌曲或者是介绍相关音乐的背景知识为主,不但形式单一,且内容枯燥。这样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既不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与要求,同时也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对于音乐欣赏课来说,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特征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设计,突显趣度、效度与活度。
一、创设欣赏情境,突显音乐欣赏的“趣度”
和其他音乐活动课型相比,音乐欣赏课最典型的差异在于课堂教学相对处于静态,学生主要以倾听为主,通过听觉感受去深入理解音乐内涵。可是,这一点与小学生的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明显不符,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在欣赏过程中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师应以欣赏内容为基础,为学生创设欣赏情境,用以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从而突显音乐欣赏的“趣度”。
(一)创设欣赏情境,激发欣赏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還比较小,他们在进行音乐欣赏的时候,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高度集中。因此,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欣赏情境,用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引起他们欣赏的兴趣。
例如,在引导学生欣赏《牧笛声声》这一首歌曲时,笔者先给学生播放了《达坂城的姑娘》这首略微欢快的歌曲,然后再借助多媒体展示美丽的新疆风景,让学生能够对新疆的民俗文化产生初步了解。之后笔者与小学生一起研究手鼓的打法,在这个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并选派组代表进行示范表演。最后,借助演唱、欣赏以及律动等音乐表现形式,帮助学生感受草原的音乐风格,感受牧童和牧民的生活、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激发学生对生命、对自然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这样,在欣赏情境下,能够对学生的多感官进行综合刺激,既可以借助音乐抒发个人感受,同时也是对学生思维模式的发散,更是欣赏课程的创新改进,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创设欣赏情境,调动欣赏积极性
对于学生而言,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提升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轻松的环境也会使教学成果更加高效。小学生的想象力特别丰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欣赏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想象,从而调动学生的音乐欣赏积极性。
例如,在欣赏歌曲《小白船》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先根据歌曲的内容特点创设欣赏情境,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向学生展示星空图、大海图等,感受其中的优美与宁静,接下来引入《小白船》这首歌曲,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并向大家讲述自己的所见以及所想。课堂氛围立刻活跃起来,同学们纷纷表达个人想法,有的同学说自己好像在驾驶自己设计的宇宙飞船遨游在浩瀚的宇宙之中;也有的同学说好像和同伴们一起畅游在大海上,欣赏美丽的海洋景色……
可见,小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新力都是非常丰富的,根据教师创设的欣赏情境,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音乐氛围,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激发欣赏热情,同时欣赏的过程,也是对个人审美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借助导学问题,突显音乐欣赏的“效度”
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增加学生的“思”,依托于问题教学,激发学生提问、反问以及自问自答的热情,这样,可以有效帮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并形成发散思维,同时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应做足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提问,用以引导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最终有效提高教学成果。
(一)借助针对性导学问题,突显欣赏重点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导学问题,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重点内容进行有效欣赏。
例如,在教学《北京喜讯到边寨》这一课时,首先,笔者为学生介绍作者概况以及本歌曲的创作背景,这是为了给予学生第一印象;然后,让学生欣赏整首歌曲,并设计如下提问:“第一次听完这段音乐,你最直接的感受是怎样的?”学生们跃跃欲试,有的说:“仿佛是看到了举国欢庆,各民族的人们都聚在一起唱歌跳舞的景象”;有的说:“能够从歌曲中感受到欢快的氛围,我也想随着歌曲一起跳舞;”还有的说:“好像是边寨的百姓们听到了喜讯之后表现出的开心……”学生们仅欣赏了一遍,便可以根据提问表达出个人感受,由此对音乐内容产生自己的理解,这充分发挥了音乐欣赏课的作用,自然教学目的也顺利达到。接下来,笔者再次提问:“同学们是否可以分辨出歌曲的段落?”之后,我将歌曲重复播放几遍,学生们在仔细倾听的过程中自主寻求答案,很快地,学生们发现随着乐曲声调的改变,可以对乐曲进行分段,并且大部分学生都可以独立完成。
在上述案例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提问,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是通过问题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了乐曲的基本旋律及其典型节奏特点,收效显著。
(二)借助对比性导学问题,提升欣赏水平
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应精心设计,既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个人才能,也要帮助其在欣赏过程中形成对于音乐的理解、对节奏的感受,和音乐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而在这个过程中,借助对比性导学问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音乐欣赏的水平。
例如,在一堂音乐欣赏课上,笔者将《京腔京韵》与《动感拉丁舞》这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放在一起对比播放,学生通过对《京韵京腔》的欣赏,能够感受到传统的京剧文化以及戏歌的典型特征。之后通过对《动感拉丁舞》的欣赏,感受来自拉丁美洲的异域风情,通过对乐器排箫以及钢鼓音色的分析,体会其典型的表现手段以及拉丁舞的动感之美。然后,笔者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京腔京韵》和《动感拉丁舞》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个对比性问题有效地引导学生在两首乐曲进行比对的过程中,探求形成音乐风格差异的主要原因,并充分理解音乐文化的多元性以及融合性等。
可见,借助对比性问题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对不同内容、不同体裁、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提升音乐欣赏水平。
三、借助音乐律动,突显音乐欣赏的“活度”
瑞士著名的音乐家、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提出这样的观点,他认为音乐的表达形式,不管是声音的高低强弱,还是速度的快慢,或者是节奏的长短,都可以用肢体语言进行表达,特别是节奏。只要有节奏,就会有律动;只要律动存在,必然会有节奏。所以,可以适当组织学生以律动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一)借助绘画律动,感受音乐节奏
小学生对于绘画总是情有独钟。虽然有些绘画表面上看起来既无内容也没有章法,但是却是他们最真实的感情表露。不管何种艺术表达形式,都存在共通点,如果可以将视觉以及听觉艺术有机融合,便可以发挥无可比拟的功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采用绘画律动的形式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
例如,《马刀舞曲》其形式上最典型的特征就是ABA的三段体变化,为了帮助学生精确把握,笔者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骑兵列队以及他们进行作战的画面,这样学生们在观赏的过程中对于库尔特人如何骑马挥刀就形成了初步印象,并以此总体上把握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其次,就是引导学生分辨乐曲曲式,笔者先向学生们展示不同颜色的圆点以及不同长度的直线和曲线,还有不同大小的三角形以及圆形等图案,并引导学生根据乐曲节奏以这些图案制作图谱。经过乐曲地反复播放,学生根据自己所听制作出的图谱虽然简单,但是可以从中清晰地发现规律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有效地掌握了ABA的三段体。
在上述案例中,对于《马刀舞曲》ABA这三段体变化的表现,正是与绘画之间的巧妙结合,学生制作的乐曲图谱是教师给定的图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感知到乐曲的形式美,同时也是对他们想象力与乐感的有效训练。
(二)借助表演律动,再现音乐内容
音乐表演是针对音乐本身实施的再创作行为。音乐表演可谓是联系音乐创作以及音乐欣赏的关键媒介,也是音乐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这样学生能够更有效地融入音乐,帮助其增加对音乐的理解,并激发其对音乐知识的探究欲,最终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引导学生对《龟兔赛跑》进行欣赏时,笔者引导学生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开展音乐表演。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仿佛真实地参与到比赛中,课堂的氛围活跃了,轻松了,学生们更好地融入到乐曲的情境中,有的同学甚至开始为角色中的小兔子和小乌龟呐喊加油,还有的借助乐器为其打起节奏……于是,实施教学的课堂变成了比赛的场地,更是欢乐的海洋,在表演的帮助下,学生对于乐曲欣赏有了更深地理解。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以小学生的性格特征为其量身制作了音乐表演,既完成了对音乐的欣赏教学,同时学生们也在表演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并在此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能力以及音乐表现力。
四、结束语
总之,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点板块,对于音乐欣赏教学而言,并不存在固定的教学模式,只要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有效培养其丰富的音乐情感,帮助他们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并从中感受到音乐的独特魅力,达到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新瑶.音乐欣赏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4,(7).
[2]董英姿.幼儿音乐欣赏教学三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3).
[3]趙莉.浅谈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教学[J].音乐天地,2011,(3).
[4]张小云.目标整合 过程优化 活动促进——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音乐天地,2010,(1).
[5]应青儿.寻找课堂和谐之源——关于新课程音乐教学策略的思考[J].音乐天地,2010,(1).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