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艳
摘要:文章以高校应急体适能的教学设计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应急体适能概述及教学意义做了阐述与分析,随后针对高校应急体适能教学设计做了具体的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应急体适能;教学设计
基于我国近几年自然灾害频发以及高校火灾等人为事故不断发生的现状,因此需要高校通过开设应急体适能课程并对相关应急体适能教学展开相应的设计。在具体的应急体适能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生命安全角度出发进行应急体适能的教学设计,从而有效强化高校学生应急体适能能力,提升高校学生应急技能及理论知识水平。
一、应急体适能概述及教学意义
关于应急体适能概念可分为两部分进行解读,一部分是“体适能”,所谓体适能最早由美國健康组织提出,将体适能定义为人类本身所具有的能够完成一定体力劳动或者体力活动相关的一种能力,体适能较好的人表现为精力充沛、精气神足,可以有效的完成需要执行的任务,并且有能力以及活力来享受生活。而“应急体适能”就是在体适能的基础之上加了一条即若遇到突发事件或灾难性事故,能够有能力独自逃生,甚至带领他人去逃生的一种能力。
近几年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南方暴雪”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损害。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也是事故多发地,尤其是火灾,对高校学生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通过高校应急体适能课程的教学,有助于向高校学生普及相关的应急知识,教会高校学生一些必要的应急技能,提升其面对突发灾害的心理适应能力,从而使得他们真正面临自然灾害或突发事故性灾害时能够迅速冷静下来,熟练运用应急技能及方法顺利逃生,对高校学生的生命安全有着重要的保护意义。
二、高校应急体适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高校应急体适能课程作为一门体育课程,不仅注重于理论知识教学,同时也注重实践。教学目标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设计,一是运动参与目标,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来进行相关情境的设置,采用分组讨论或模拟实战的方法让学生具体参与进来,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对其应急意识培养以及应急方案的制定也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作用。二是掌握运动技能。通过应急体适能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应急理论知识,还需要让学生真正熟练掌握相关应急技能与方法,提升其实践能力。三是身体健康目标。除了让高校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之外,还要锻炼高校学生的肌肉力量、灵敏度、耐力、速度等与身体素质相关的能力,使得高校学生拥有健康它的体魄,为应急技能与方法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是心理健康目标。除了让高校学生在身体生与技能方法上达到应急体适能教学目标之外,还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以免当真正的灾害事故发生时,高校学生因过于慌乱而使得应急技能与方法得不到顺利发挥。最后一个教学目标为社会适应目标,旨在培养高校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从而在应急情况下能够共同合作,保护自己。
教学内容设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根据应急事件的性质进行划分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灾害事件,例如地震、洪水灾害等,另一种是人为因素导致的灾害事件。例如溺水、交通事故、认为因素引发的火灾等。按照教学形式可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主要借助情景的设置、演习逃生等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当出现突发事件时的氛围及环境变化。理论教学主要为一些基本的应急技能、应急知识与如何调整心态、让自己冷静下来的技巧等。一般教学内容的课时安排为56个学时左右,分成两个学期进行教学,第一个学期主要为基础教学,第二个学期在原有基础之上加强训练实现应急体适能进一步的提升。
教学实施设计。对教学实施的设计关系到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能否进一步得到实现与落实,因此在教学方式上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流程,在应急体适能教学过程中采用先进行理论的学习与指导,随后由高校学生分组讨论,接着设置情境进行相应的模拟演戏,在教学的最后对以上流程进行相应的回顾点评,从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通过对具体的教学实施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使得学生充分参与到应急体适能教学当中来,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使得学生掌握了应急理论知识外,还对相应理论知识进行了进一步的实践,最为关键的是,通过借助模拟演习使得学生充分体验了实际的灾害应急情境,从而锻炼了其心理承受能力,让他们通过体验感受来确定自己是否真正具备良好的应急体适能能力。
教学评价设计。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的设计,我们已大致了解了高校应如何进行应急体适能教学,而对于教学评价的设计即为对应急体适能教学效果的检测与考核,通过相应的评价考核来确保每一个高校学生都能真正具备良好的应急体适能能力。具体的考核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学习应急体适能课程的态度、应急体适能理论与技能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高校学生的应对突发灾害及事件的心理素质。而在具体的考核中,关于理论知识的考核可以是教师课堂提问的形式,也可以是试卷的形式;而应急技能的掌握与体能是教学评价设计的核心内容,因此需要更加严格的对其进行相应的评价考核,其中体能考核的内容有速度、肌肉力量、柔韧性、爆发力、身体灵敏性等内容,应急技能考核主要考核应急救护、应急技能操作熟练度等,从而使得每一个高校学生都能真正具备良好的应急体适能能力。为未来的人生规划及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应急体适能教学的设计,将对高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养产生较为积极的影响,因此需要相关高校领导提升对应急体适能教学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强化对应急体适能课程的指导与建设工作,并在教育经费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帮助,推进高校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龙成.高校开设"应急体适能"体育课程的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2(11):150-151.
[2]李娟.高校公共体育开设“应急体适能”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内江科技,2013,34(5):120-120.
[3]王强,闵彬彬.基于体育教学的学生应急避险体适能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5):109-111.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