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越
摘要:器械健身教学是以运动器械为基础,再结合系统的专业训练,使身心等方面的机能得到有效提高的运动。本文主要阐述了器械健身教学对于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并且就如何利用器械健身提高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展开讨论,旨在通过优化体育课程促使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器械健身;大学体育;重要意义;教学举措
国务院在颁发相关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体育由此展开。随着国家对于体育健身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也加强了体育健身的推广,器械健身作为一项体型塑造的体育运动,其对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大学生作为大学体育课程的主体,提高其身體机能对我国体育强国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器械健身教学对大学体育课程的重要性
当前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主要以球类运动教学为主,体育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体育擅长选择相应的类别进行学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以简单的技术性讲解为主,随后放任学生自由运动。可供学生进行选择的相关学习内容主要有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等,而且器械健身教学的加入极大地丰富了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器材健身旨在通过增加运动负荷,对学生的相关身体部位进行改善,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多样化体育学习需求,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器材健身教学,因材施教,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参与度,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得到了有效的激发,进而促使教师的体育课程教学效率也有所增加。除此之外,在大学阶段开展体育课程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学习观念,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进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器械健身是一项较为系统并且科学的体育运动过程,教师可以通过科学的规划,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肌肉构造,了解自身的身体素质,并且经过不断的器材健身锻炼,提高身体各方面的素质。器材健身可以在短时间内见成效,因此,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体育训练成就感和对器材健身的认同感,激发学生体育训练的信心,调动其器材健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体育运动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充分发挥了体育课程教学的价值。
二、器械健身教学在大学体育课程中的应用
(一)加强器材健身推广、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大学生器材健身的推广力度,使其充分认识到器材健身的重要作用。向学生积极宣传器械健身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器械健身对身体机能的有益之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器械健身兴趣。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观念,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在学校教学中为其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储备力量,该阶段的体育教学不仅要注重大学生在校的体育学习,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观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学习的意识,引导其借助器材健身运动不断增强自身的体质。
(二)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器械健身活动、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
除了要加强器材健身运动的宣传推广,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逐渐参与到器材健身这项运动中。为了充分发挥器材健身的运动魅力,教师要结合实际体育教学以及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器械健身活动,例如器械健身体验分享会、健身比赛、体育比赛等,通过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使其充分体会到器材健身对自身体育学习以及身体素质提高的重要性之所在。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器械健身活动,增强体育学习的趣味性,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构建较为完善的器材健身体系、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系统性
在组织器械健身活动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不断完善自身的器材健身教学体系,用较为系统以及科学的体育教学来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器材健身运动的基本要领。基于此,教师要积极构建较为完善的器材健身体系,在充分尊重器械健身运动特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明确自身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课程、器材健身授课方法、器材健身学习内容以及相关的运动步骤等,促使学生在掌握器械健身要领的过程中有所深入。除此之外,为确保器材健身运动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要积极构建较为全面的器械健身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正确反映出一定阶段内的器材健身体育教学效果以及水平。评价体系中主要包括对学生体育意识、器材健身认识、运动技能以及体育观等多方面的评价,以此来正确并且全面的反应教师的器材健身教学以及学生的器材健身学习效果,为体育教师下一步的体育教学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通过构建较为完善的器材健身体系以及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以及系统性。
总而言之,传统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大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多样化需求,在全民体育健身的号召下,器械健身是大学生提高自身身心素养的重要方式方法,因此,大学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器械健身的优点,不断完善相应的器械器材配备,充分发挥器械健身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姬效磊.重健身淡竞技——谈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7):169+171.
[2]傅锦涛.延安大学大学体育倶乐部教学模式构建研究[D].延安大学,2016.
[3]陈华胜.试析体育教学器械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6):212.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