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萍
[摘 要]我国青少年英语教育的效率及其育人功能问题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和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长春韦思英语教育培训学校本着育人为先、使命担当的责任感和创新、创优精神,10余年来聚集中外专家100多人开展集体攻关,针对我国青少年英语教育功能单一、效率低下等问题展开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索,在对英语教学的全面理解,英语教学对学生的道德力、社会力、学习力提升中的作用及实施措施等方面提出实践策略,形成了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较强的实践模式。
[关键词]英语教育;育人功能;道德力;社会力;学习力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7)10-0091-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7.10.017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国人在外语学习上花费了巨大精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并非人人都能学有所成,有的事倍功半、开阔了视野,有的却事倍功半甚至是半途而废。如何提高青少年的英语学习效率,如何让青少年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健全人格、提高其整体素质,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和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韦思国际英语培训学校在10余年的探索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力、社会力、学习力为立足点,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整套英语教学理论和实践模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深刻理解英语教学的内涵
每个学科实际上都是以某一角度或维度发现并总结出的一个知识图景,正确的知识图景一定具有明晰的体系,人们不仅可以其为参照深刻地理解这个世界,而且还可以利用其改变世界、完善自身。
(一)从学科的角度认识英语
如果从学科的角度认识英语,那么英语同样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学科。站在学科的角度看,英语是完整的、最简单而容易理解的。每个学科都要面对客观世界,要以事实和现象为基础,这就需要学科与现实进行对接,所以进行英语学习就需要学习者把客观世界与英语学习结合起来。英语本身是以学科属性为基础的,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但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由于每个人处于不同的构建、抽象、简约水平及不同的系统化和清晰度层面,所以每个人学习的效果就会不同。
(二)从掌握知识技能的角度理解英语教学
英语作为一门知识和技能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的痕迹是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技能等内在因素为基础的。课堂教学只能起到点拨、引导、反思、描述、共鸣等作用,其他方面如技能、经验、感受、操作、训练(除了纯抽象逻辑与思维的训练外)等是无法通过“黑板”+“书本”+“讲述”的方式完成的,需要学习者经过环境的浸泡、文化的熏陶和自身的领悟予以实现。因此,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要明确自身的角色。
(三)用“三层冰川”模型分析英语的内在结构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可用三层冰川结构模型来加以分析(图1)。第一层是符号层。符号层包括语言的不同呈现形式——有声的、图形的或动作的,还包括副语言手段(如肢体语言、表情)、书写时表达意义的变化、带有语气色彩的口语表达、大小写的变化等。第二层是语义层。语义层包括个人的总体语言表达或理解需要,直接或间接以及一切可能潜在的一切图式、态度的总和,也包括为了便于使用或简化而组合成的各种关系。语义层还有很多的符合交际直接使用的语义链条范式——支撑句子理解与表达的语义结构或语篇、对话的样式。第三层是认知层。认知层与人脑中的全部认知并不完全相同,成熟语言所表达或理解的世界总会小于人脑的全部认知,而且语言只能是从某个侧面或用某种心情来表达头脑中的认知世界的;语言的认知层在结构和组合方式上更符合民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交际内容的要求。成熟的语言使用者在正常的语言使用过程中,其精力的 80%来自认知层、15%來自语义层、5%来自符号层。我们通常所说的“听说读写”能力,实际上是来自于同一个认知层和语义层的,至少“听”“读”是属于理解认知图式的过程,“说”“写”是用语义把认知图式线性化的过程。
图1 英语的三层冰川结构模型图
(四)从第二语言的角度看英语教学
从总体上看,我国青少年学生缺少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母语的学习与第二语言习得具有完全不同的机制。首先,母语学习过程中有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第二,母语学习与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同步发展,而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其第二语言水平,且第二语言相对应的语义与认知系统大都无法独立地形成,仅能是来自于对母语的改造。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对母语环境下形成的语义与认知系统及语义与认知成长策略的改造和利用,第二语言是无法学会的,即在学习者头脑中英语无法直接形成独立的语义与认知体系,但又不能完全使用汉语的语义与认知体系。第三,在汉语生活环境下,英语无法成为学习者社会交往与认知成长的最高效手段,而且也没有完美的环境让学习者感受语言的真实性和具体性。总之,在我国的汉语语言环境、社会运行体系、文化氛围等条件下,学习者无法实现英语语言与其最合适的所指(语言的内容)对接起来。也就是说,所学的英语与英语国家的英语语义是不同的。
(五)从教育的角度看英语教学的育人功能
很显然,英语教学从属于教育的范畴,发挥着育人的功能,即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及教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流露来承载和体现一定的道德倾向、价值取向和社会立场。因此,英语教学不仅具有传播知识、培养技能的功能,同时也为一定的社会政治、社会道德服务,发挥着育人的作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这就要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师立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选择要充分体现、传递正能量。
二、充分认识道德力、社会力、学习力
道德力、社会力、学习力从三个维度构成一个系统,不仅支撑着一个人的学识和能力,而且与人的学识和能力正相关,起到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作用。
(一)道德力(Moral Capacity)
精神层面的态度与观念体系引导人在思想和行为上做出初始选择。道德力具有理性和感性的双重特点,包括正性评价技能(公平与正义)、积极情绪技能(勇敢、情绪管理)、责任感与关爱、品味与自律(包括毅力)等方面。道德力与法律相对应,形成人主动约束自我的能力,特别是能在很多时候形成克制自我欲望的能力,以及诚信的品格、勇于牺牲的精神和责任意识、使命感等品质。道德力决定了一个人的理想信念、思想品德水准,关系到人的命运和精神境界。对学生终身负责任的英语教育无疑要重视对学生道德力的培养。
(二)社会力(Socializing Capacity)
个人的社会力是其学识与技能获取的附载因素,也是展示其学识与技能的实际能力,是人的心理上、生理上及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能力。社会力体现为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是一个人接纳、融入并改变社会的能力,包括个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选择并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独处与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理解差异和尊重差异的能力等。其中,合作技能包括包容、仁慈、尊重、倾听、角色定位、分享、批评、遵守社会规范或礼仪等方面;沟通技能包括表达、倾听、幽默与智慧等方面。社会力的大小决定了人的社会融入度、社会幸福感和社会贡献力,关系到个人的健康发展。
(三)学习力(Learning Capacity)
学习力是与学识、技能成长有关的态度、元技能和策略,也可以称之为学习的优良素质,包括学习动力(学习需要、学习情感和学习兴趣)、学习毅力(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及学习的恒心)和学习能力(接受知识和信息及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要素。学习力是关系到人的发展水平、成长高度、进步幅度的根本因素。人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学习力,才能不断提高素质、实现自我超越,逐步走向辉煌。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力的重要途径,有针对性地通过英语教学培训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不仅可以提高英语教学效果,而且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三、在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三力”的有效形成与发展
(一)以英语教学为载体开发学生的“三力”
从根本上来说,开发学生的道德力、社会力、学习力,无需增加太多的教学负担,只要改善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的内容的开发,在学生中开展竞争与协同、胜利与失败、求胜欲望与规则限制等情感体验活动,使其充分感受由沉默、反抗、竞争、合作、成功、失败等情绪和情感带来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就可以有效培养其自我完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第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突出核心与基础的作用、重视对内容系统与框架的开发,清晰地安排认知层、语义层、符号层等教学内容的开发。韦思英语教育培训学校的教学内容以经典和核心为基础,做到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重视对经典的模仿与运用、建立或改建學生的语言系统、掌握学习语言的知识与概念等。学习者一定要在认知层和语义层上下功夫,让学习者认识语言的本质,让语言更有信息价值,并以此带动学生对语言的使用,促其尽快形成语言体系。第二,改善学习环境与方式。加大在分享氛围与应用氛围的创设、教学形式的创新、自主学习的开发、促进分享与个性化优势发展等方面的教学力度。为解决英语交流在效率、便捷和亲切感等方面不如汉语的问题,为学习者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如有安全感、有兴趣、有良好体验等,以加速学生第二语言的熟悉、熟练和内化进程。第三,采取建构模式的学习方式,以系统的逻辑推动学生的学习,包括最小功能系统(即最小语言运用体系)、基础与框架概念、高频的经典与样例、系统推进与完善模式。第四,处理好课上与课下学习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核心与经典的重要性远比多样性更重要,课上要以核心与经典教学为主,课下要以低难度的实践来突出语义和信息意义。第五,采用交际结构或语篇结构,学习句型和词语。这是对现有教学以音、词、句、篇为主方式的一个重要补充。第六,注重对跨学科知识的应用。积极引入与培养道德力、社会力、学习力密切相关的多学科理论和知识内容,力求在英语教学中起到自然渗透、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一,当好课堂教学目标与形式选择的设计者。教师在设计英语课堂教学时,应找到与道德力、社会力、学习力内容、概念、技能、要求等方面相关的知识点,做好相应的设计、材料的准备,并有机地把这些内容与英语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同时,教师应把道德力、社会力、学习力的相关内容与不同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文化基础结合起来,为整个学期或较长的一个时期设计5~8个稳定话题。要特别注意课程的水平、内容设计切入点、点拨点、讲解点、训练点及如何设计任务、场景等方面。第二,当好示范与讲解者。教师要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爱好,讲解课程的相关概念、学习标准,并提供示范性的思考过程。要从英语课程中解析出提升道德力、社会力、学习力的内容,并在语言的训练和应用中体验、分享、运用道德力、社会力、学习力相关的内容,但又不能过于牵强,要做到合理融入、水到渠成。教师要善于通过平等的对话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引导学生从国际视野和国家利益角度分析和理解问题,并及时给出明确的(当然有时是暗示的)、可接受的评价和反馈。第三,当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认知道德力、社会力、学习力的机会,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道德力、社会力、学习力对自身和社会的巨大价值,并给学生更多的应用和展示机会。具体包括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及分享经验、感受、联想、评价等,让学生把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带到课堂上分享,教师引导学生提问、讨论、自评、互评,并说出评价的标准,从而促进相互理解。第四,当好最佳学习氛围的创造者。教师要以和谐、开放的心态投身于教学活动,让所有的人,包括教师自己在内都能敞开心扉,讲述最真实的自我,并引导学生容忍、理解别人在语言表达上的不足。第五,当好每个学生的导师。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坚持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都有着不同的心路历程,所以教师要为每个学生建立道德力、社会力、学习力成长档案,引导其制定各自的发展计划、交流方式。
(三)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
学校要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离孩子最近,对孩子最了解,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努力与家长配合,形成合力,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每一位英语教师都要学会与家长沟通,交流学生在英语学习和道德力、社会力、学习力发展方面的表现,明确提出学生明显而有实例依据的优点和缺点,指出学生的努力方向,同时听取家长的意见、需求,在此基础上与家长形成共同的教育方案,制定互动计划并编制家长手册,同家长共同努力达到五个教育目标:一是培养学生越来越强的学习能力,包括更好的成绩、更高的学习效率;二是学生的其他学科也要有更好的学习效果;三是學生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问题,包括与他人相处、助人为乐和责任感等方面;四是学生对周围的人要有更高、更强的影响力;五是学生要有更快乐、更幸福的精神状态。
韦思英语教育培训学校通过实施融入道德力、社会力、学习力培养的英语教学,不仅探索出了大幅度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更多的人学好英语提供了帮助,而且使接受过韦思英语教育的学生更富有责任意识、仁爱思想和自律能力,普遍提高了社会融入度、社会幸福感和社会贡献力,增强了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调查得知,韦思英语教育培训学校近90%以上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有了显著提升,其他学科的学业水平也有了大幅度提高。2017年,吉林省的高考英语状元就是韦思英语教育培训学校的学员。
参考文献:
[1]曹晋.语义地图理论及方法[J].语文研究,2012(2).
[2]杜佳诺.基于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语义研究探讨[J].华章,2014(10).
[3]丁国旺,任太艳,宋正国.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习得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1).
[4]李曙光.乔姆斯基语言心理学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论意义[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6).
[5]]李薇,高伟.浅析模块式理论模型和认知模型理论[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7(3).
[6]刘振前,庄会彬.外语教学理论模型的构建:问题与启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6(5).
[7]鲁克伟.基于使用的语言理论模型述评[J].安康学院学报,2011(1).
[8]毛继光,梁晋芳.构式语法理论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
[9]施兵.英语核心句的研究历程[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0(6).
[10]Steven Pinker.The Language Instinct:How the Mind Creates Language:Harper Perennial Modern Classics, 2007.
[11]束定芳.近10年来国外认知语言学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J].外语研究,2012(1).
[12]王红生.论语言的本质[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13]王震,范琳.双语语码转换加工理论及理论模型研究述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14]徐盛桓.从心智到语言——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当代外语研究,2012(4).
[15]于红,戴卫平.认知语言学与语言教学[J].现代语文,2012(2).
(责任编辑:刘新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