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视角下班级管理研究

2017-05-30 05:13:34田仁连
高教学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影响因素现状

田仁连

摘 要:班级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但随着高校的扩招、教育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的发展,造成大学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从而使得高校班级管理难度加大。在深入分析高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后,提出高校班级管理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班级管理;现状;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4-0139-03

Abstract: The class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college students' self education, self management and self service, but with the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llege enrollment, education and social environment caused by uneven,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so that the difficulty of college class management increase. After deepl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class management; status; influencing factors

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1]。高校班级成员在学习生活中互相帮助,思想情感上互相影响,班级是高校学风校风建设的重要单元。班级管理是大学生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班级管理的质量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密切的关系。随着高校的扩招、教育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为高校班级管理增加了新的问题。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在高校中与学生直接接触,因此,研究新形势下,辅导员对班级的管理现状,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高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班级凝聚力

班级凝聚力是班级整体精神风貌的重要体现,班级凝聚力强,则能为班级学生一个心理上的归属感。班级内部男生与女生沟通较少,不同宿舍之间缺乏交流,很多情况下是以宿舍为单位开展活动,班级活动参与少,对班级感情淡薄。出现这种情况,既有学生自身原因,也有班级原因。从学生角度来看,目前高校大学生多为“95后”,“95后”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较为优越,但对自我认知仅仅局限于家人、老师的褒奖,为人处世时较为自信[2]。但“95后”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个显著的情况:与朋辈沟通较少,在集体中缺乏团体精神和集体主义概念。很多“95后”大学生是第一次离开家、离开家人,也是他们独立生活的开始。大部分班级成员在学习生活中能够互帮互助,但是在班级集体活动中,班级成员参与度较低,班级认同感、归属感较差,这导致班级凝聚力不够。从班级层面,班级学生在一起学习的时间较少,整个班级缺乏共同学习和完成学业的任务,很容易造成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人际关系淡薄。

(二)班级沟通

目前,高校辅导员在发放通知时,大多是直接传达给班级干部,再由班级干部通知到班内同学。或者辅导员召开班会,在班会上通知给班内同学。溝通主要是单向性,没有班内同学的反馈意见,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辅导员、班干部、同学之间互相不理解。

同时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以宿舍为单位的小团体较多。上课、吃饭、外出等往往是一个宿舍或者几个人的小团体一起。甚至有的同学到了学期末,仍然不能全部认识全班同学。集体意识缺失,班级内部四分五裂,对班级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并且,班级内部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恶性竞争,主要体现在“奖、助、补”的评选上。近年来,高校对“奖、助、补”资助力度越来越大,学生在参评助学金时,往往会采取“比惨”的方式。这种非良性的竞争方式,不仅影响学生个人情绪,而且给班级内部制造摩擦。

(三)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是在课余生活中,由班级自主组织、参与的一系列活动,是加强班级内部沟通、交流,促进班级团结和凝聚力提高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从活动内容上主要包括文体活动、志愿活动、科技活动、主题团日活动等等。

(四)班级学习气氛

高校大学生入学后,在学习过程中会经历三个时期:第一,刚由高中进入大学,大部分学生仍然保持高中的学习习惯,此时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上课迟到、旷课等情况较少,对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也能很好地完成,此阶段能够维持一到两个月的时间;第二,大学生对高校生活已经逐步适应,任课老师的教学习惯、期末考试的总评、学校的各项制度等等都已经熟悉,在这一阶段,有一部分学生会出现厌学、学习主动性低等情况。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则是很大程度上理想中大學生活与现实的落差,此阶段持续时间较长,一部分学生会适时调整,但仍有一部分学生继续迟到等情况;第三,学生在经历过期末考试之后,已经形成固定的大学学习方法。此时一些学生的心理会产生变化:既不想获得奖学金,但也不会考试不及格,这些学生可能会混天度日。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挂科较多,就会自暴自弃。整体而言,这一阶段会持续到大学毕业。

学生的思想如果在第二、第三阶段,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引导,班级的学习气氛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五)班委队伍

班委是班级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托,对班级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班委成员综合素养高,就会对班内成员产生积极影响,进而有利于促进班级自我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班委在一定程度上实施、落实辅导员要求的一些工作和规定,为辅导员工作减轻负担。在班级中,班委队伍往往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班委换届时,班内同学积极性不高。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班委轮换制度,每一学年的开学初,在班级开展新一届班委选举工作。大一新生刚入学时,竞选积极性非常高,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很多同学不愿意参与班级换届;第二,班委缺乏系统的指导和培训。当选班委后,辅导员会召开班委会,对学期工作进行布置,同时也會为班委提出要求,班委如果有问题,就到办公室去找辅导员。总体来说,班委成员很少有机会得到系统地培训和指导,每学期的新生干部大会,也只有班长和团支书参加;第三,班委成员存在角色冲突问题。班委成员一方面是班级同学的服务者,同时还要承担起学校规章制度执行者的角色。这两种角色对班委成员的要求存在差异和分歧,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完全相同,这就使得班委成员很难应付和处理。

二、高校班级管理的影响因素

(一)学生个人因素

随着网络信息“爆炸性”的冲击,高校大学生受多元化文化影响较大。当前大学生普遍有强烈的自我独立、自我张扬的意识,在思想上比较前卫,行为上喜欢独自相处。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后,认为自己完成了既定目标,思想上有些松懈,丧失进取心,游离于班级活动之外,从而不利于班级管理。

(二)家庭因素

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其他事情一概不用管,“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这种家庭教育下的学生,除了学习方面的事情,其他事务很少涉及。这些学生甚至不能掌握基本生活技能,不知道如何与其他同学和谐相处,不知道如何过集体生活等。

(三)班級制度

班级制度包括各个方面(评奖评优、上课考勤、外出请假、班级活动等等),不同班级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适合本班情况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对于班级管理、班级规范化运行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规范学生的言行,培养学生的良好举止。班级制度制定初,学生还能遵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班级制度的约束力会逐渐降低。班级制度虽然制定的比较完善,涉及内容也比较全面和细致,但很多时候,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班级制度由班委或者部分班委协同辅导员商议制定,制定之后再向班级同学公布,制定过程很难得到班级学生的支持和理解。

三、班级管理对策

(一)建立完备的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制度在班级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部分,班级制度既要有约束力,还能反映班级学生的意愿。主要包括:日常行为准则、班干部职责、宿舍值日、上课考勤、评奖评优等等。制度一经制定,必须强制执行,并且要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使班级制度成为班级行动的指南针,同时要引导学生把被动的遵守校规变为主动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使其形成良好的习惯。班级制度的落实需要全班同学的参与,需要共同努力,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建立班级监督考核小组。每天有固定的班级同学值班,监督班级同学遵守班级校规,同时把班内情况及时反馈给辅导员,形成良性循环。

(二)严抓学风建设

班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多部门共同努力。辅导员是班级的管理者和领导者,辅导员首先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讲原则,树正气,对学生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培养班级学生地凝聚力和向心力。让学生认认真真地学习,踏踏实实地做人;其次,辅导员要加强和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宿舍管理员的联系,每周定期下宿舍、下课堂,掌握学生的宿舍情况以及班级的学习氛围。通过与学生家长的交流,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从而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督促;第三,辅导员定期召开主题鲜明的班会或班级活动。主题鲜明的班会可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则能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利于班级凝聚,便于班级管理。辅导员可以通过号召班级同学设计班徽、选取班歌等活动,让班内同学增强班级认同感,让班内同学自觉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最后,要充分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班干部可以说是辅导员的小助手,班级管理,必须依靠一支能让班内同学满意的班干部队伍,这也是班级建设的组织保障,同时也能促进班级管理的高效运行。同时,辅导员应注重提升班级干部的综合素质,发挥班干部的带头模范作用,促进良好风尚的形成。

(三)班级党团建设

班级团支部通过开展团员教育,对团员骨干进行培养,为党组织输送综合素养高的新鲜血液。辅导员指导团支部依照团组织推优制度,每学期对班级团员进行公正、公平、公开的评议,将优秀的团员输送到党校进行培训学习。同时团支部指导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素质拓展等活动,为班内成员提供展示才艺的平台。

学生党支部是学生群体中党的最基层组织,在班级工作中处于最核心的地位,对班级整体工作发挥全局性的引领作用。党支部应当承担起班级的整体规划工作和引领学生成长的思想指导功能,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吸引力以及对全局工作的控制力,为班级和团支部的活动把握方向,提升高度。

班级工作接受党支部的指导,与团支部活动相配合,保障班级成员生活学习顺利进行,确保班集体稳定发展。

(四)辅导员的有效指导

班级工作的好坏取决于完备的班级制度、学生干部的引领以及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同时也离不开辅导员的有效指导。辅导员是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他们指导着大学生的发展方向,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鼓励和引导学生未雨绸缪,科学规划人生的职业生涯,考取与今后就业相关的技能证书。如有意愿从事会计工作的同学,可以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证券行业的考取“证券从业资格证”等等,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之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四、结束语

班级建设在高校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一个和谐、团结、高效的班集体在班级成员的成长成才、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等方面具有积极促进作用。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加大学生活动投入力度,适时有效指导班级建设,制定相应激励措施,在班级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中给予最大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傅园洁.基于“95后”大学生的特点谈辅导员工作方式转变[J].管理工程师,2014,19(2):38-40.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影响因素现状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30:10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09:07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40:12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5:01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3:43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0:44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8:35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6:03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3:45:52